分享

如何改变对自主的偏见?|聚论

 车聚网 2020-10-17

更真实、更独立、更开放 www.autoju.com


引言 | 很简单:放下键盘,走向店面。

年前,北汽幻速S3上市。当时一位媒体老师说,这车不就是银翔摩托做的吗?能卖好才见鬼。然而,这车真像着了魔一样,月销快速破万,甚至一度超过2万。果然是魔幻般的速度。然后那位老师就开始夸赞这又是一款中国神车。


车聚君不懂车,但好奇心还是有的。于是有一天跑到上海西郊的幻速4S店去试驾了一下传说中的S3。讲真,内饰粗糙什么的不讲了,在时速30公里时刹车,居然惊出了一身冷汗--感觉完全刹不住的样子。

回来时跟同事讲,不管这车性价比多高,就凭刹车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会卖的好。因为消费者一时傻不会一世傻,二选择太多。翻开2016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幻速S3销量从一月的1.6万辆一路下滑到六月的6千辆。

如果说这是无心的偏见,另一种偏见让人齿冷。几年前,一本汽车杂志集中发表了一系列针对长城的评论,文采斐然,但结论甚为竦然:长城一意孤行很快就会倒下。与此同时,这本杂志又把刚刚问世的观致捧上了天,结论更为竦然:观致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唯一希望。


现在回想起来,车聚君仍有作呕的冲动。

前几天聊天,一位汽车圈的资深人士不无忧伤的说:他这辈子看不到中国汽车工业能比肩世界了,我这辈子也够呛,但我儿子那一辈儿说不定就可以了。

车聚君相信,他作为圈里专业人士自然不是枉语,肯定有很多例证来支持。心中不服,但也知道一个业内共识:自主品牌无论在产品力上如何接近合资品牌,品牌力上仍有巨大鸿沟。

因此,我们一直有这样的刻板印象: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当人们花了平均9万块、半年时间得到一块宝贵的上海车牌时,根本不大可能再买一款自主品牌车。或,当人们开惯了大众、福特之后,换车时绝壁不会考虑自主品牌。

然而,7月31日车聚君在上海一家吉利4店实地观察后,发现自己也陷入了偏见。


那是一个博越百人交车仪式。天热,店内更热。锣鼓喧天中,一位胖胖的车主上台发表感言,背景板打出他也是福克斯的车主。从欧美紧凑级轿车到自主品牌紧凑级SUV,这个转变从价格和级别上谈不上升级,但从合资到自主是一个亮点。

某种程度上说,上海的消费者开始突破品牌这个固有的樊篱了。

可谁都明白,上台的都是店方精心安排的。于是车聚君钻进人群开启了随机勾搭模式。

1第一批车主的口碑决定一款车的生死

刘先生,87年:

因为群里车主都说不错,我没试驾就买了博越。

“我和女友本来看中了JEEP自由光,觉得外观和品牌个性非常打动我们。但得知博越上市后,不由留心了一下。” 刘先生表述很直白,也让车聚君微微震惊。这位车主居然是从贵8万块的合资车“投诚”过来,看来刚才台上福克斯车主买博越不一定是做秀。

这种从合资到自主的转变,其实是所有优秀自主品牌各自耕耘与积累后集体受益的结果。为什么呢?


刘先生人生第一部车是奇瑞瑞虎,多年下来感觉质量还是靠谱的。另外,他表弟去年买了CS75,用下来也说挺好,只是他不想再开与家人一样的车。虽然他最后选了博越,但瑞虎、CS75积累的正面口碑,让他彻底打消了对自主品牌的疑虑。可以说,在他这里打败JEEP的不是靠吉利一己之力,而是奇瑞、长安等优秀自主的合力。

所以车聚君想插一句:天下自主真的是一家。没事别自己人之间乱撕逼,先一起合力从合资手中赢得消费者信任,再亲兄弟明算账不迟。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29岁的刘先生老家河南,来上海十多年,事业稳定准备成家,并把爹妈接到了上海。他的消费观很简单:外观、功能、价格一样不能少。

自由光虽然外观很打动刘先生,但实用功能太少,和博越简直没法比。按他的意思,娶媳妇儿虽然外貌很重要,但娶回来毕竟是要过日子的。他最后买了博越智慧版,本想买智尊但是等的时间更长。


有意思的是,刘先生入手博越时居然没有试驾。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很有意思:“这车别人都说好,而且即使试驾了也不会是我买的那辆。” 听上去就有点标准脑残粉儿的感觉,但这种人不在少数。你可以说是一种情怀,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任。很多买大众的车主即是如此,车聚君自己买第一部车时也没有试驾。

刘先生的信任,是基于大量的功课。他把汽车之家上所有关于博越的视频都看了一个遍,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数。当车聚君问:不怕有水军或软文吗?他笑了笑,一是他有基本的辨别力,二是他加入了一个(准)车主群,里面有很多买过的人,大家普遍反应这车不错,很值。

当然刘先生也认为博越有一些缺点:后备箱有点高,底盘略有一点低。这两个点是车聚君完全没有想到的,而和其它媒体试驾后一致认为的所谓最大“黑点”--动力肉、油耗高,竟然没有被刘先生认同!

刘先生家住莘庄,上班在上海市区,上下班单程13公里却需要一个小时。在这种路况下,蓝博基尼也枉然。有人说,动力好变线快啊。内个,您不知道在上海开车前后车跟的有多紧,而且现在开始严查实线变道了,不是你想插车就能插。


他认为博越的动力是不强,但足够市区日常用,所以没有抱怨:“动力方面没感觉,一给油门能上就行了呗。” 至于油耗,他开了300多公里基本在10个油多一点,这在上海的夏天算正常水平。

这让车聚君大为慨叹,看来自己平时吐槽的“黑点”有点咸吃萝卜淡操心了。媒体人假想的问题,对真实车主来说很多不存在;而车主在意的问题,走马观花试驾过的媒体并不能发现。对自主品牌一厢情愿的“偏见”,就这么诞生了。

2无品牌论和唯产品论的人越来越多

王先生,上海人:

对比了科帕奇、酷威、昂科威,我选了博越。(提车作业请点“阅读原文”

“买这车值得,不会后悔。” 王先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85后上海人,他在一家计量仪器公司做销售,斯文中透着精明

他第一辆车是朗逸,开了4年什么问题也没有,而且保养费还低。由此对合资车的质量非常认可。在考虑第二部车时,首选美系车,而且是SUV。

“我喜欢美系车是因为安全性,比如关门声音给人一种厚重感。”于是王先生一开始的备选名单里全是:科帕奇、酷威、昂科威(哎?为毛没有翼虎?)最后,最中意的是昂科威,但真要掏钱时算了一下,感觉不太划算:“1.5T的落地要23万了,而且动力不是很足。如果上2.0T的就要27万起,加点钱可以上豪华品牌啦--讲真,我奥迪Q3都看过的,就是太小了。”

最后,让王先生彻底放弃昂科威的一个因素是:网上热传的“断轴门”。他也不确定真假,但就是感觉不踏实--如此,车聚君也理解了为何他一开始就没把翼虎列入名单。

这时,他父亲给了一个提示:要不看一下博瑞?听说那车不错,代表中国车最高水平。结果一到店里,王先生一下相中了博越。

然后?然后,他就坐在店里作为博越车主接受了车聚君的采访:“从合资到自主,你怎么迈得过去这道坎儿的?

“我做销售的啊!” 王先生一时纵情大笑。言外之意,他天天接触各种话术,什么套路没见过?只有真真正正的比过、试过才知道什么叫真的好。


对比下来,博越发动机参数不输美系三巨头。“内饰昂科威确实更高档,但为了这一点高档感多花几万不值。” 王先生可能经常走南闯北,言谈干脆直爽。“我的博越落地才只有16.3万,值啊。而且一共只等了一个半月。为啥比别人快?因为我也是销售啊,天天缠着他们自然近水楼台啊,哈哈。”

“既然你第一部车是朗逸,换SUV时为啥不考虑途观?”车聚君禁不住好奇。“也是因为负面新闻太多?”

“不全是。途观内饰太老气,上市好几年也没变样儿。对了,还因为我姐也开途观(天了噜,又一个“我不要跟亲人开同款”的傲娇帝)。买个中高配带全景天窗的要26万,也觉得不太值。如果买途观不如买昂科威,如果买昂科威不如买博越。一层层对比下来,是它,是它,就是它。”

我们越聊越High。知道的,我们是在做访谈;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排练相声。

王先生又抖了一个段子:他哥(哎?当地人的亲戚好多)最近换了一台C200,跟他直开玩笑:咱哥俩儿出去,我开大奔,你开国产,会不会说我欺负你啊?

王先生的回答是:不会啊,我就喜欢博越。性价比高,动力满足目前的要求。前几天开车时,就回头拿了一下后座的东西,突然间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触发了,抬头一看,离前车只有几十公分。这个功能太喜欢了,谁用谁知道!


车聚君其实很想说,奔驰C200虽然全系也标准了“主动刹车系统”,但在汽车点评网的一个实测视频中显示:一辆C260L运动型轿车在以30km/h的速度驶向一个静态展板时,在驾驶员未做刹车动作的情况下,车辆只是在靠近“前车”时发出了警报,而没有介入任何刹车动作,最终导致撞飞了展板。

而博越采用了吉利第二代城市预碰撞系统,在1.8km/h-60km/h的速度区间撞向前车时,只要相对速度不高于30km/h,即使没有人为刹车也会完全刹停。

得益于沃尔沃City Safety技术的真传,博越至少在主动刹车方面,是明显优于奔驰C级的。其实,不只这一点。

“是哦,我哥的新C里味道还是比较重的。我的博越两个月下来,味道还可以,比新C轻多了。”经车聚君善(ke)意提醒,王先生意识到了博越的另一点实实在在的好。

采访的最后,车聚君郑重表示:王先生,你必须说一些博越的缺点。不然,读者会以为你是吉利派来的托儿。一句话,把旁边Autocarweekly和《汽车公社》的两位年轻老师也逗乐了。


其实,真不是逗逼。如今中国汽车圈的偏见,不只存在于媒体、业内人士间,读者也有偏见。一些裹着糖衣炮弹的软文,往往赢得满堂彩。一向以“耿直boy”著称的车聚君,一发表点说自主好的文章就被指“软文”;一发表点批评的就被指“黑文”。真是没sei了,还让不让人说话了?要不,俺们也像友媒驾仕派一样搞点收费文章?就问你:掏不掏钱吧?不掏钱吧?掏钱吧?钱吧?拉倒......吧。

别谈感情,太浪费钱了。

回到博越的缺点。王先生总结如下:整车的NVH有待提高。开到高速时,不知道是风噪还是胎噪,声音有点恼人。(车聚君随口一问:你当时开到多少?180公里/小时。走开,您给吉利打广告的么?)还有就是,空调出风口的声音挺大,听说压缩机是单向水冷的(经询问后得知,空调压缩机不需要水冷。噪音可能来自于压缩机电磁离合器吸合时的声音,或鼓风机有刷电机的问题)。

还有缺点么?车聚君明显觉得黑点不够。

王先生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博越的后排座椅不能调整角度,坐久了不舒服。” 嗯,天籁的静音力能让后排的丈母娘高速上轻松聊天,希望博越的后排座椅能让后排的丈母娘聊完天后能更舒服的后仰一会儿。不然前排的毛脚女婿不会有好果子吃。

还有吗?车聚君觉得不过瘾。

嗯,那就说说外观吧。王先生看样子上路了。“我觉得博越的侧面是最好看的,不管说它像谁谁谁的造型,反正悬浮车顶的设计挺好看。但是,正面看的话......” 恍恍惚惚,终于等到了!快说,正面怎么不好了?


“正面就是有一点小气吧。” 王先生略一迟疑还是说出来了。

Bingo!成就达成。车聚君不是一个人啊,哈哈。霍布里先生,博越的改款一定要仔仔细细的斟酌一番啊!

对了,王先生,您什么星座?

处女座啊。怎么了?

没事。再见。

3上海年轻人开始接受自主品牌

王海晨,吉利某4S经理:

工作越来越累,但卖车越来越容易。客户越来越年轻,好多比我们还懂车。

如果说,刚刚采访两位车主不能观察博越车主的全貌,车聚君又现场抓住一位忙前跑后的销售帅哥。采访了半天才知道,人家是店里的经理。


据王经理介绍:博越3月底上市以来,月均订单300个,订单转化率近90%。销量好的是中高配:智慧和智尊。提车平均时间是2个多月,预计9月份宝鸡工厂量产后,会缓解目前的提车压力。

“现在退车的唯一原因就是等的太久。” 王经理一语惊人。

放弃博越的车人,不会因为价格和质量,更多的是提车时间。上海不允许加价提车,也没有优惠,只有厂家6000块补贴。这车刚上市,对手有但不多。甚至,有一部分是来自内部的竞争:即,有的客户本来关注博瑞,博越上市后觉得也很好,试驾后就订了博越。

博越在上海的客户中,上海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以前买帝豪的上海人只占10%,现在买博越的上海人占30%-40%,挂上海牌的近30%。而且,无论是客户的学历、职业、收入,都比以前高了很多。


另一个变化是,博越车主的年龄段下探。现在的85后、90后对品牌的意识不那么强,更看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他们无论经济是否独立,都非常有主见。经常有年轻人来看车,父母说给你贴5万买个合资车吧?他们的小孩会说,这个车比大众途观不差,我就是喜欢它。最后,父母一般听了小孩的。

“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品牌溢价能力强了。” 王经理这样总结原因。

确实,在吉利的1.0时代,一提起吉利大家想到的是自由舰,那时吉利的牌子只值五六万。刚刚过去的2.0时代,一提吉利大家想到的是帝豪,这时吉利的牌子在大家心目中能值八九万了,但还是停留在“十万元”红线之下。到现在吉利3.0时代,大家突然发现,吉利居然能卖20多万的车子了。比如,刚上市的博瑞G20行政版卖到了21.98万元。销量虽不大,但品牌力撑起来了。


双木成林。当一个品牌的中高端产品渐多,它们会形成一个互相拱卫之势,产生1+1>2的群聚效应。从购买行为上,形成层级漏斗。本来慕A之名来,结果发现B更实惠,但不论买哪个都是这个品牌下面的。某种程度上,吉利的博瑞、博越就形成了吉利品牌力的双子塔,点亮了自主品牌由来以久的孱弱品牌力。同时,它们也像沙漠中的胡杨林,在一片荒凉中挡住了合资的不断侵袭,开始衍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小生境,并扩展成绿洲。

当问及竞品时,王经理反而比上面两位车主更保守。他没有像厂家宣传的那样说途观之类的合资车,而是直言:长安CS75 1.8T和哈弗H6 Coupe 2.0T。

“工作越来越累,活动越来越多。但卖车越来越容易。” 当车聚君最后请王经理用一句话形容4年来的职业感受时,如是说。他说的容易,是指吉利4S的店员现在不用费劲儿给客户讲这车比合资多好多好,客户来之前都做好了博越的功课,有的甚至比销售懂得还多。


“以前卖帝豪很累,最多一个月9台车。现在一个人一个月卖十几台超级轻松。”王经理回过头补充道。因为他在一片锣鼓声中,被心急火燎的同事拖去百人交车的现场了。

希望他不是天平座。

车聚小结:

现在车市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智商与厂家和媒体落后的观念之间的矛盾。想要跟上85后的节奏,得抛开键盘与度娘,到4S店或其它任何能勾搭上车主的地方,开诚布公的聊上一个钟。

自主品牌向前、向上的路仍然很长,但并非遥不可及。车聚君认为,优秀的自主品牌现在正向韩系频闪超车灯,到2020年在传统技术领域有望出现在日系的后视镜中。再过几年能望见欧美系的尾灯也不是痴人说梦。

根本驱动力,是消费者“国外三天,国内一年”的成长速度。

当然,偏见包括正偏见和负偏见,无论捧杀还是棒杀都是无益的。至于那些出于某些目的故意妖魔化或神化自主品牌的媒体,没什么说的。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最后,车聚君愿意把五个月前写的一篇《博越为什么一定会火?》放上来。当时在说客上被群众们一致定性为软文(读者们有时也需要消除偏见),但真不是,包括这篇。媒体只是记录者,顶多是预测者,但不是裁决者--裁决者是企业自己和产品本身。回头来看,当时预判基本正确,只是没想到博越会火的这么快:7月博越销量已经过万。

偏见会越来越少,但吉利们仍不能骄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