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扒GK5,一款10万块的“日系神车”是如何炼成的?|聚论

 车聚网 2020-10-17

更真实、更独立、更开放 丨 www.autoju.com


言 |  本田粉一得瑟起来,基本上没大众粉、迪粉什么事儿了

上流传着很多关于GK5(本田第三代飞度)的神话,比如买发动机送车、本田超跑、甚至被称为赛车。更有人做出表情包“对方不想和你说话并向你扔了台GK5。”

多种“神车”名头以蠕虫病毒的方式传播着。

在这篇文章开始之前,车聚君想先说明一下:我承认飞度GK5是一款好车,但被这么漫无边际的乱捧就比较让人受不了。下面客观的和大家分析一下GK5的这些名头是怎么来的?

1名头唬人,销量一般

因为这些神话,在2014年上市之前,GK5就已经被捧上神坛。经过了两年多的磨洗,这款现象级产品的“热度”才刚刚将至常温。但其在二手车市场的保值率还是让人望车兴叹。

飞度GK5真的这么好吗?2016年。飞度全系销量11万3千多台,而同级别大众Polo达到了17万9千多台。矛盾!为什么口碑好反而还卖的少?

其实无外乎几点,大众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而且VAG车子确实老少皆宜。就拿Polo来说,外观老实耐看,动力甭管1.4还是1.6都能将就,而且根据车聚网之前做的消费者调查来看,10万元的车老百姓并不过多看重动力表现。

对于中年和女性购车群体而言,与一台“容易被砸”,“外观激进”,框架显得“单薄”的日本车相比,Polo或许更合适过日子。(别说软,大家都知道车聚君一直不是德吹

不过,GK5从动力和空间上都是超过Polo的,燃油经济性更是不用多说,但表现一般的底盘操控性和做工不严谨等小问题(密封性差)也是不争的事实。销量不如Polo,GK5的名头为什么会这么大?

2GK5为什么会挂上运动之名?

秘密在于GK5很好地服务了特定圈层,做到了产品与用户间的完美互动,甚至实现了自动营销。直接点说就是GK5的车主们功不可没。

  

它们带来的产品口碑和销量并没有直接关系

选择Polo的人,大多也就只是沾沾自喜罢了。他们既没有多少对Polo的透彻了解,也没有对Polo热爱到不停去吹捧的劲头。但换到GK5身上,结果就截然不同。

简单把购买GK5的车主分成两部分人。一部分人可能是预算使然,这是对比择优的结果。他们选择GK5的出发点和Polo等竞品的用户群体大致相同,暂且称这类人为“正常人”。

但是我们不能以看待Polo群体的眼光来审视GK5的车主,因为还有一群不简单的“非正常人”。

 

“非正常人”群体大致有几类:

刚考完驾照的热血青年;

比较懂车的追风大叔;

出门儿买菜要装低调的时髦土豪。

换个角度看也可分为:日系粉,性能族,懂车党、跟风狗和穷屌丝。

这群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有着极强的煽动能力,表达欲望和自我保护性。他们总活跃在贴吧、论坛、微信群、a站b站。

这群人不一定是汽车专家,但他们更愿意接受少数派意见,喜欢接受情怀;

他们选车可能不需要美丽的外观,不需要充满质感的做工;

他们需要一种纯粹、一种个性、一种被理解的感觉。

于是GK5来了,没有过多雕琢的设计,一吨出头的车重,96kW的1.5自然吸气,90的升功率和哆啦a梦般的二次元车内空间,触动了他们的内心。甚至GK5超低的利润都不是打动他们的主因。

销售员卖一台只有100块左右提成。

开上GK5,爱上GK5,他们竭尽所能的让普罗大众认同他们的选择,最好还能感染到他人,然后就有更多人一拍脑门选择了GK5。二者互补配合,缺一不可。

 

GK5的火热便不是一种抽象,而是基于特定圈层的真实热度,加上影响到外界的热量扩散效应,共同构成

等等?这就完了?GK5的产品哲学本身还有太多亮点,本田的工程师们又任性了。

3工作师一调皮,买菜车分分钟下赛道

作为一台家用车,我们都知道GK5有着很好的空间、舒适性、实用性表现。但光鲜的外表下还是有所隐藏的,GK5不但是一位深谙逐本舍末之道的老滑头,也是隐晦坚持昨日情愫的痴男。

 

关于逐本舍末,我们不妨先来思考一下为什么GK5被称作“超跑”“赛车”而从未被称作“钢炮”。

“钢炮”一词我们多见于德、美、法等欧系车性,代指性能较强的小型掀背车。下起嘉年华ST上至A45 AMG,你会发现这些车因为潮流趋势而不想放弃的东西太多,以至乱了套路。

从大灯、轮毂、包围到座椅材质、方向盘形状、按钮手感等复杂的一切都会刻意为车主营造出一种被“性能空间”包裹的自我满足氛围,进而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

具体内容诸如:我的车性能虽不是那么强,但不比多数的弱,况且车上这么多看似运动的配置,我宁愿相信它们是在为性能服务,没错我开的就是一部高性能车。

而超跑则不同、撇开价格,制造工艺和性能的精髓之处就在于专一和简单,不需要任何的暗示便可懂得目的,这恰恰和GK5逐本舍末的人格不谋而合。

所以这并不是嘲讽,而是确有其意。多数钢炮上冗余的装备带来的是重量增加,结果是导致推重比下降,操控感的丧失,在舍本逐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反观GK5,诚然它的定位、配置远不及主流钢炮,也完全和性能车不搭边。但是GK5手动挡车型的加速性能比自诩钢炮的Polo Gti都快了半秒。有趣的来了,不是钢炮却有了和钢炮相似的加速效果。

细致深究这就叫事半功倍,是老滑头的处世哲学。也可以说家用车的标准打造出了更高阶的行车效果。

如果你想要一台开起来爽,使用简单、成本极低,除此之外无任何诉求的车,GK5是合适的。在一般人眼里,这是一台开起来挺轻快的家用车;在特定的人眼里,这又是一台兼顾家用的性能车。这一点隐藏得不深不浅刚刚好。

本田为什么要让GK5充当这个隐藏角色?到底还坚持着怎样的情愫?

这里又不得不冒出那个已经被说到烂大街的代号:JDM。

Japanese Domestic Market(日系品牌在日本本土贩售的车辆)并没有网传的那么神话。在当年看只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市场需求牵引而至,加上市场竞争带来的必然。

而本田又在这场极致性能、操控、纯粹的运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当巅峰一去不复返,留下些情怀也是正常。

可能本田自己都想不到时隔20年的中国大陆反倒又开始拿着VTEC跟风大做文章。不过本田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文艺青年,不可能揪着情怀自己爽。大陆GK5虽不是纯粹JDM车型,但总要考虑到那一小撮人的需求。

于是在中规GK5上,这情怀又隐晦地回归了。

不仅仅发动机是可以爆小TEC(5000转后,气门升程技术开始工作,进气量增加),稍微动动进、排气,换换油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提升;按照常规套路升级底盘悬架,轻巧的车身会带来赛车般纯粹的驾驶感;法兰由五孔变为四孔,可做到更大程度的簧下轻量化;内饰板下的骨架裸露出来后,也对加装防滚架的焊接位置做出标示;甚至刹车方面,主泵上还留有为日后升级做准备的刹车顶安装位,为在防火墙上进行加固。

总而言之,GK5的改装潜力非常大。

工程师已经预设了一台GK5日后多种的功能和形态,在生产条件、市场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埋下了一些伏笔,他们知道一定还有一批人是揪着历史不放的。

这就像是游戏里的隐藏彩蛋,懂行的车主拿到钥匙的一刻起就成为了福尔摩斯,寻找着惊喜的发现。有了发现就有了更强的欲望,有了更强的欲望就想方设法去满足。

一旦得到满足,就与GK5本身产生了情感互动,进化到热爱,甚至痴迷。案子破完后,这台GK5早已经不是什么10万元合资家用车了,活脱脱一台JDM。这点不服不行,GK5的的确确还有个痴男人格。

4能圆少年赛道梦的车就是“超跑”

GK5改装件的可选择余地非常大,数量仅次于斯巴鲁的当家花旦BRZ。但GK5的身材娇小,若进行升级施工,零件的价格不高,而且工程难度也不大,所以可玩性相当高。

就拿轻改必备的轮毂避震来说,得益于车重和底盘尺寸,对替换件的强度、尺寸等要求会自然放宽,这就代表着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以及价格的降低。

一套Tein的街道绞牙避震器,GK5的就要比高尔夫GTI的便宜。轮毂也同样,Enkei经典轻量化rpf1系列在GK5上的15寸怎么样也比高尔夫GTI的17寸来的实惠。

也因为同样的原因,高尔夫GTI要达到与GK5同样的操控效果,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底盘强化加固,而GK5可能换一套AD08半热熔就能有底气去下场了。

最关键的是,车价在那摆着,鼓捣起来不怎么心疼。广东地区已经有了不少GK5由L15更换K20机器的案例,北京方面更是出了一位提车一星期爆改赛道化完工的主儿,还加了刹车平衡。 

 

坊间传出“不改永远叫飞度,改了才是GK5”的调侃

因为这种低成本和便利性,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条件去通过GK5跨过赛车运动这道门槛。

就算自己玩赛道,车型的限制也是比较大的。能承受起巨额开销的玩家大可选择专业赛车供赛场内使用;而资金紧张的玩家大多都选了没有手续或者早就销户的STi、EVO这些“来路不明”的老车去过过瘾,还要留一部分钱在日常使用的车子上。

因为GK5,很多年轻人幸运地接受到了赛道启蒙,而且能做到一车多用,“赛车”也可以有手续。目前天马金港GIC频繁举办的赛道日,你单次见不到10台以上GK5算我输。

GK5便于调校的特性,也特别适合赛道活动的高效率进行,在这辆小车上需要调整的地方,你伸手握着扳手搁哪拧都利索,这是绝佳的先天优势。之前天马和金港还举办过GK5单一车型的挑战赛,精彩程度绝对不亚于CTCC等官方赛事。

GK5独到的产品哲学使一群人通过自己的车子就能变身专家,成为圈内IP,以非官方的名义逐渐扩大影响力,为车主带来凌驾于日常使用之上的功能和启发,颇有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味。

周五是接媳妇下班的丈夫,周六是参加改装聚会的男孩,周日是驰骋赛场的车手。86/BRZ用40万满足你的三位一体,GK5就要十多万。这种诱惑呈辐射性吸引更多的人选择GK5,去完成少年时未完成的梦。

如果有人说我七八万收个豹子收拾收拾也能下场,那不好意思,别忘了人家GK5是新车,是国五,全国落户,绿标。 

车聚小结:

中国讲究入乡随俗,我们没有北美,日本,香港,新西兰那样自由的汽车市场,但是多亏了GK5这样懂事儿的家伙,让无数承担着生活重荷的人仍然有条件贪恋着驾驶,轻松,随意。

以极低的成本,完全在制度框架之内的方式感受一把豁车子的洒脱,排气管干脱了也没关系。对于爱动的年轻人来说,GK5的一切都非常美好,这和牧马人非常相似,虽然缺点不少,但在爱的人眼里,这都不是事儿。

GK5固然不错,但车主大大们能不能轻点吹?二手车价格也太坚挺了吧,15年的车竟然还能标价到7.8万左右。看了这个价格我只能说当年买Polo的车主有些小心酸。

最后,世间没有神车,GK5也没有魔法。只要一款车能勾引起你心底暗藏的喜悦,都可以叫神车--只是别太张扬,真正的大神都是安静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