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我明说:WWW+的口号,能让奇瑞告别折腾吗?|视频

 车聚网 2020-10-17

更真实、更独立、更开放 丨 www.autoju.com


言 | 这次真不留情吐槽奇瑞。

“其实你会发现,奇瑞现在年销量可能和10多年前的某一年数据是一样的,这在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历史上,找不到第二家类似车企。”

这段话摘自老任在本集里的犀利点评。

尽管如此,奇瑞在去年发布了全新“WWW+战略”,它将改变奇瑞的命运,还是只为失望的氛围打一针“鸡血”?大明和老任将为你参透当中玄机。

请看本期《WWW+的口号,能让奇瑞告别折腾吗?》


《任我明说》-WWW+口号,能让奇瑞告别折腾吗?

时长约16分钟,建议Wifi下观看

1什么是WWW+战略?

先从字面意思理解,“WWW+”分别代表:

“W”- World wide wisdom,全球智慧;

“W”-Win-win,双赢政策;

“W”-Wired,智能互联;

“+”- Plus,无限可能。

全球智慧,指的是奇瑞要走出国门开拓市场,提升海外知名度,争取2020年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品牌。

单从数据来看,奇瑞在过去16年来海外销量达到130万辆,这在自主品牌力暂列首位。但反观国内,其过去一年仅排在自主品牌第6位。

如何更好理解这个第6名?实际这和众泰相当接近,也意味着奇瑞已然从国内龙头跌到了第三梯队。

更讽刺的是,奇瑞近年来开始把重心转向正向开发,然而同样持正向开发为重的长城、吉利等却年销过百万台,当中差距令人诧异。

双赢政策,简单形容就是奇瑞和所有合作伙伴,包括合资对象及供应商等,都保持良好双赢关系。

老任对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奇瑞的合作伙伴以色列集团来看,双方合资的观致在10年里大概亏损了100亿,显然缺乏说服力。

再者,和合作伙伴达到双赢,本应是生意场上必须做到的,将其列入新战略里并无意义。

大明作为供应商体系的过来人补充道,奇瑞和供应商的关系没有达到交口称赞程度,但也不差,属于“还可以”档次。

智能互联,指建立自动驾驶、智能互联两大创新技术平台,分4个阶段实施,2020年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不过奇瑞采用“Wired”来代表智能互联,实际有点欠妥,一眼看去还容易被误解为“weird”(怪异的)。且“wired”词义为“有线的”,可能wireless反而更为合适。

事实上,“互联”用“connceted”会比较贴切,不难看出奇瑞是为了凑齐3个W。

除去单词上的凑数,其实质内容亦然。毕竟早在几年前,业内各大厂商已经提出“互联车”概念,奇瑞何以此刻再将其列为新战略呢?

无限可能,意思是做世界知名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明对此不禁质问,虽然奇瑞海外销量相对其它自主品牌有优势,但其售出产品大多属于中低端类型,奇瑞现阶段真能代表中国汽车最高水平、成为国家名片吗?

更有意思的是,奇瑞在公布WWW+战略当晚,与巴西CAOA企业举行了现场签约仪式。

但实际上,原来奇瑞独资的巴西工厂,近年来受到政策和经济因素影响,亏损了17亿人民币,迫使其出让工厂50%股份给CAOA。

奇瑞聪明地把这件“不好”的事包装成“好”的,形容自身作为外资对象,与当地企业进行合资,利用双方优势,强化奇瑞当地影响力。

这是不是在自作聪明呢?

2折腾在品牌线的奇瑞

过去奇瑞不乏热销车型,QQ、旗云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产品,其时奇瑞称得上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标杆,当中也培育了不少汽车产业顶尖人才,包括后来蔚来的秦力洪、原北汽集团的李峰等都出自于奇瑞。

可是,奇瑞未能延续当时辉煌,多品牌扩张没有为奇瑞带来成功,后来即使回归“一个奇瑞”战略,同样没能扭转颓势,反而再次推出了新品牌凯翼和观致。

反复游走在一个和多个品牌之间的奇瑞,可谓最折腾的中国汽车品牌。

至于凯翼和观致的命运,如今也有了结局。2017年12月21日,奇瑞将持有的观致汽车25%股权,以16.25亿元转让给宝能集团。而凯翼汽车,其转让价为24.94亿的51%股权,被转让至宜宾市汽车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奇瑞仅保留49%股权。

当外界满以为奇瑞回到战略聚焦时,之后又推出了新品牌“捷途”……于是,有了文章开头老任那句点评,乐于折腾的奇瑞,现销量反而和10多年前是一样的。

3面向消费者的空话?

数年前,奇瑞曾提出“V字型开发”口号,意思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最终实现同步、高品质和客户至上。

但反过来看奇瑞老总尹同跃,其有个人新浪微博账号,但自2011年后,就再没更新过一条。尴尬的是,在其最后一条微博里,排名第一的评论是车主反映自家艾瑞泽7有变速箱抖动问题,结果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难道奇瑞没有任何社会化媒体的管理?市场部和公关部可以对此视而不见?

在与消费者互动这点上,大明个人总结规律:

一个企业能不能做好,关键看它有没有副总经理以上管理层跟用户直接互动,成功例子可借鉴吉利的杨学良、长安的朱华荣等。

如果企业对用户反映置之不理,很难使外界相信,企业真的以消费者为中心去开发产品。

4奇瑞未来何去何从?

过去,奇瑞汽车一直寻找机会上市,可是在享有政府大量补贴下,仍没能达到连续3年盈利的上市条件而告终。

既然独立上市无望,那就只能借助外来资本助力,目前外界盛传的对象有五粮液、宝能、格力、兴业银行和曾经成就了华晨汽车的正道集团。

大明认为,外来资本进驻或可改造奇瑞的造车理念,造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此外,奇瑞要想继续存活下去,或可尝试转型成为中国麦格纳,专门做工程代工、工程试验和标定等,转身为国内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这点可能适合以工程师文化自居的奇瑞。

不过老任对此有完全不同意见,原因:

奇瑞不属于优质资产,外来资本与其投资在奇瑞身上,倒不如重新打造一个像蔚来那样的新品牌。

奇瑞本身没造出好车,如何让其它汽车制造商放心让奇瑞标定产品?

如今自主品牌都有自身一套研发体系,对于要奇瑞来标定产品的需求并不明显。

汽车厂商每年有数十万辆销量,难道奇瑞愿意在国内追名逐利的风气下,屈就为零部件商,将市场拱手相让?

虽然如此,但我们不要忘记,丛林里生态得以蓬勃发展,在于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发挥自己最大价值。奇瑞本身的实验功能、研发实力、技术储备等都在国内品牌里名列前茅,尝试转型不失为一个好方向。

如果奇瑞既不走资本化道路,也不愿转型为零部件商,那最后唯有在国家大政策下,被其它优秀自主品牌兼并,像我们看到的长安、一汽和东风三家战略合作里,就存在着该可能性。

车聚小结

奇瑞,在国内品牌中给人一副理科生的印象,有几下技术底子,但不善言辞。

不过转头想想,它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新概念的玩法,凯翼的理念不正是要做“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吗?

想法有了,功夫下了,最后发现,原来方向错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