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哈离世刷爆朋友圈,可你真的懂她吗?

 筑客HOME 2020-10-17

 我以为,她的世界可能并不需要如此喧哗

“懂她”,或许是一种最好的祭奠!


扎哈的突然离世,刷爆了朋友圈。我觉得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局面,那些无数在眼前掠过的著名建筑图片,究竟有几个人读懂了呢?

对一个设计师最好的缅怀方式可能不是去回忆她的种种作品,而是能找到她给我们留下的设计密码。

筑客网特约访问学者黄信景与扎哈的最后一次对话,再现了一个伟大的建筑师最朴素的设计哲学。

黄信景:“全世界的人民都很喜欢您设计的解构主义建筑,您的作品总是给人传递了一种像天外来客一般的感觉,现在困扰设计师的最大的问题是,当接到一个设计项目的时,设计创意该从哪来?如果他们接到了体育馆的设计,怎么能像您一样想出这样美妙的线条,想到这样的结构与功能等等,这是一种天分吗?”

扎哈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没有天分,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觉察

“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天分,我的作品也并不是什么天外来客,我设计灵感的来源就是对生活的观察,但我不想说些冠冕堂皇的虚话,现在我就讲讲,我的生活觉察怎么来的。”


每接到一个项目,我都会租一架私人飞机来俯瞰城市的轮廓

“很多人都知道,我的设计费很贵,但我的设计费贵并不是因为我多赚了钱,我并没有多赚什么钱,只是在每接到一个设计项目的时候,我一定要租一架私人飞机,我要在这个城市上空盘旋,去俯瞰这个城市的轮廓,解构的过程不是在我的脑海里完成的,而是我真正用身体去实践完成的。”


“我飞到这个城市上空,当我在城市上空俯瞰这个城市的时候,这个城市就不再是立体的,而是一个平面。一个城市的每个区域都有属于自己的轮廓线,当我看到一个又一个的轮廓线,我会记录下来,哪个轮廓线打动了我,让我最喜欢。我最喜欢的,我就用相机将它记录下来,之后回到我的工作室,把相片洗出来,静下心去回味当时打动我的这些轮廓线,在此时此刻,还有哪些具备能打动我内心情感的力量,在这样的筛查过程中,往往就剩下一两条了。这一两条轮廓线就是这个城市真正感动我的区域,我会针对这两条轮廓线去做设计。”

我将这两条最打动我的轮廓线一一勾勒出来,再输入建筑绘图软件,变成立体的,我的解构主义就完成了。


因此,扎哈每一个落成的建筑作品都能找到这样一个规律:当你在城市上空俯瞰她的建筑作品,你一定能从这个城市中找到跟它一模一样的轮廓。这也是扎哈做设计的方法。


每个城市最熟悉和已有的轮廓是我设计的基础,没有创新,只是变化

扎哈说:我一定是用当地最能打动我且已经存在的建筑轮廓作为我设计的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在做造型的时候做一些细微的变化。这就解决了一个问题,我做的这些建筑,一定是当地人已经在几十年的生活当中最熟悉的造型,因此他们不会反感。

我在他们熟悉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变形,又打破了人们已经形成的习惯的认识,所以我的建筑虽然看似天马行空,但存在于城市当中,不会有人反感它,因为它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物,同时,我改变了人们对身边最熟悉事物原本的认识。我想,这才建筑设计的精细之处和伟大之处。

这时,她总结了一句话:一切伟大的建筑,都是在原本已经存在的、固定的形式上,做恰到好处的变化。同时她也发现,一切伟大的建筑师都是这样做的,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并没有从无到有的设计。

扎哈设计三步法

如果非要细化扎哈设计的步骤,那就是:

第一步:在接到一个设计项目的时,先不要去想创意,一定要先静下心去体验、去观察这个城市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已经存在的最美的自然轮廓和人文习惯。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利用当地人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在我发现的最美的自然景观上,去做能够打破人们认识的造型变化。

第三步:我始终不会忘记,在我发现经验、改变造型的创作过程当中,始终关注建筑功能问题以及建筑对这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把这三步做完,就一定不会出错。


有些人说她是“女魔头”,有些人说她是建筑界“女巫师”;有些人称赞她的作品优美、性感,有些人批评她的设计浪费、不务实;有些人称她是最优秀的“解构主义大师”,她的身上总是充满了争议。

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那些看似不真切却美轮美奂的设计方案一次次地被付诸实践,也一次次打动着在她作品下驻足的观者。她独树一帜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及强烈的个性使得她在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建筑行业稳定的占据了一席之地。


我想,

缅怀扎哈最好的方式,

不该局限于回忆她的作品,

而是把这个设计师留下的设计思维和建筑信仰传承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