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故乡的怀抱,长眠

 唐白甫grpj8q5p 2020-10-17

在故乡的怀抱,长眠

文/刘智军

 石山坡,湘西南黄荆岭半山腰上的一个自然村。一条石板路从山脚费力地往上攀爬,过了名为高旷的悬崖,到了石山坡,歇歇脚,接着往风冒岭爬。
 歇脚的地方,就在村口的大松树下,那里有小板凳,也有刘老三家免费提供的茶水,更有洒满欢笑的秋千。

 大松树枝繁叶茂,树干需五个小孩手拉手才能合抱。大松树也是一棵老松树,村里年龄最大的九爷爷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先有石山坡,还是先有大松树。
 而关于石山坡的故事,大松树最清楚不过了。几百年前,大松树就生长在这片土地,当时,整个黄荆岭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后来,山下的村民修了一条上山的路,到山上砍树开荒种地。开的荒越来越多,上山种地的村民开始在大松树旁盖起了房子,一代一代繁衍生息,慢慢便有了石山坡。

 不过一开始,大松树对人类这种动物可没什么好感。村民们没上山生活前,在静穆的山林中,大松树日沐阳光,夜沐月光,闻鸟鸣泉语,任清风拂枝。松树、柏树、枞树、栗树、椿树,一棵挨一棵,松鼠在上面跳跃,野猪在树干蹭痒,百灵黄鹂在枝上歌唱,蝴蝶与黄蜂在四周飞翔。那个时候,一棵树木,从不担惊受怕,只需把根深深地扎进土里。夏日的暴风雨只是一场更大地沐浴,冬天的大雪只是穿上一套白色的衣裳。冻雨时节,一树树雾凇,如同走进了水晶森林。
 自从村民上山砍树烧荒开垦,大松树就活得胆战心惊。刀砍斧凿,一棵棵树木应声倒下。浓烟四起,小动物们疲于奔命。昔日的山林,在入侵物种人类的血汗中,变成了一丘丘梯田,种上了庄稼。还好,大松树不像其他的树那么高大挺拔,而是横向的树枝繁茂,又刚好在路旁,村民们习惯了在树荫下歇脚乘凉,便留下了他。
 孤单的大松树,感觉自己与崭新又陌生的田园生活格格不入。他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走路的脚,走到村庄后面的山林中,过以前的生活。
 后来,村庄里一个又一个小孩出生了。小孩们在树下玩耍的欢声笑语驱散了大松树的孤独和忧愁,慢慢地他适应了村庄和田园的生活,习惯了乘凉老人们的闲聊,习惯了挂在树枝上的秋千,习惯了炊烟的味道,习惯了鸡鸣狗吠,也习惯了牛羊在树干上蹭痒。

勤劳善良的村民们,把大松树当成村里的一员,发生什么大事都得和他聊聊。大松树也把自己当成了村庄的一员,关心着大家的喜怒哀乐,见证了一代代人的生老病死,看到石山坡越来越兴旺,他也由衷地高兴。只不过,大松树向来沉默不语,他只是把他知道的一切,默默地记在年轮之中。
 二十几年前,一些中青年开始走出村庄,到城市闯荡。刘老三也加入了南下军团,来到特区深圳成为一名建筑工人。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们离开了石山坡,只剩下几个老人留守。昔日的梯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如今,杂草丛生,荒芜一片。
 树下的小板凳也不知去了何处,秋千断了的绳子连着蜘蛛网。再也听不到小孩们的欢声笑语,石板路上很久很久也没有足音响起,只有偶尔传来一声老人的叹息或呻吟,大松树觉得孤独极了,尤其在雨夜,有时会传来房子倒塌的声音。
 刘老三辗转于各个工地,钢筋工、木工、架子工、混凝土工,什么工种都做过,十几年的血汗,换来了儿子的学费。十年前,儿子终于大学毕业,在城市里找到了工作。
 刘老三以为可以回老家歇歇了,也陪陪老了的父母。可儿子找的女朋友说,没在城里买上房子就不结婚。刘老三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天天在城里盖房子,可要买一套城里的房子却那么难,靠儿子自己那点微薄的薪水,得等到何年何月。没办法,他只好继续留着城市的工地,为儿子的房子奋斗。
 几年过去,他终于为儿子攒够了买房子的首付款。正计划买房的时候,刘老三接到了父亲病重的电话。匆匆忙忙赶回石山坡,带老父亲到邵阳市中心医院,一检查,肺癌晚期。住院一个月,花了近十万,老人走了。老母亲悲伤至极,深夜吃下老鼠药,陪丈夫一块走了。痛失父母的刘老三来不及伤悲,整日在丧事中奔忙,疲惫至极。
 丧事热热闹闹,唱戏、耍魔术、跳舞、拜忏、举祭、绕棺、殡殓等等,人来人往,与平时冷冷清清的石山坡,判若两个不同的世界。
 六七天的热闹,又把刘老三剩下的十万块花的一干二净。刘老三本来也想简单些,省点钱,可一想到父母晚年的凄苦,自己都没好好陪陪他们,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再说,村里那么多亲朋好友,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呢。
遵从父亲的遗愿,刘老三把父母葬在了村口的大松树下。
刘老三的儿子,拍了一张爷爷奶奶坟墓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照片里的大松树,引起了他房地产公司老板的注意,让他从不同的角度拍了几张照片发了过去。
 实在太像黄山的迎客松了,房地产老板想买下这棵大松树,移栽到正在开发的一个高档小区。一开始,他出价两万,刘老三不同意,心想,父母要葬在这里,他们就是想继续在大松树下乘凉呢。后来,房地产老板一直往上加价,加到了二十万,附加条件在他小区买一套房子,二十万刚好够首付。
 这一次,刘老三的儿子坚决要卖掉大松树,刘老三自己也开始动摇了。是啊,要不去哪里再找二十万给儿子交首付呢?尽管大松树是整个石山坡人共同的回忆,可毕竟只是一棵树而已。
 挖土机来石山坡挖树的时候,刘老三一个人跑到下花桥镇上,躲了一上午。回来的时候,看到父母坟墓旁的大坑,他的心里,空出了一块更大的地方。他默默地挑土,把树坑填平。第二天,他又去了城市的工地,挥洒余生不多的汗水。
 大松树来到城市,移栽在小区的中央广场,成了小区的一张名片,城市的一道风景。在房地产公司的疯狂宣传下,大松树新晋为该市的网红打卡地,上了新闻,每天都有人来和他合影,还成为了一部热播电视剧的背景。当然,小区的房价也上涨了好几百元一平方。
 可是,大松树一点也不快乐。
 四周的高楼,留给他一个狭窄的天空,根下的建筑垃圾,常常磕得他生疼。慢慢地,他的松针越来越枯黄,物业的工作人员给他输上了营养液,可依旧没有好转。
 刘老三的儿子装修房子的时候,他来小区帮忙,偶尔经过小区中央广场,他都是低头匆匆走过,生怕看到大松树那忧郁的目光。
 后来,刘老三的儿子结婚了,给他添了一个孙子。他也终于从建筑工地退休了,专职带小孙子。小区里大家都喜欢把小孩带到中央广场玩耍,那里有喷泉,有健身器材,刘老三他却从不带孙子去。
 大松树要死了。有人说水土不服,有人说物业天天浇水浇得太多了,也有人说是因为移过来的时候没裁枝……小区里的人们议论纷纷。刘老三听在耳里,急在心中。
深夜,刘老三在床上辗转难眠,想起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生,想起了石山坡的过去和现在,想起了童年在大松树下的快乐时光。窗外的风,吹来了大松树垂死的气息,让刘老三窒息。
“都这个时候了,我还在顾虑什么?”刘老三心想。他终于鼓起了勇气,穿上了衣裳,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了大松树旁。月色温柔,小区里寂静无人,奄奄一息的大松树在风中轻声地呻吟。刘老三不顾一切地跑了过去,紧紧地抱着大松树,老泪纵横。
泪水洗礼着刘老三的愧疚,也冲去了他和大松树的隔阂,他们又如同回到了六十年前,回到了石山坡,亲切又温暖。
此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刘老三总要陪陪大松树,靠着他坐会儿,有时说说话,说的都是石山坡从前的那些人和事,有时什么也不说。他们共同坚守着这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约定,并享受着以此带来的快乐。

某夜,台风从东边的海洋带着暴雨赶来,刘老三依旧来到了大松树旁。大松树在台风中摇摇晃晃,树枝沙沙作响,如同催促刘老三赶紧离开。刘老三却不顾一切地用力抱着大松树,想用他仅有的力量,帮大松树渡过难关。根基不深的大松树,终究抵不过台风剧烈地摇晃,轰然倒在了刘老三的怀抱。
 第二天早上,大家发现树下的刘老三时,他早已没了气息。
 他的儿子把刘老三的骨灰,和大松树一起运回了石山坡。请来木匠,用大松树给刘老三做了一副棺木,埋葬在大松树曾生长的地方。
这一次,他们是再也不会分开了。

刘智军,湖南邵阳人,好读闲书,不求甚解,小时候山村放牛娃,长大北漂求生,有乡村情怀,尤其喜欢沈从文和曹文轩的文字。

编委:陆秀,李云娥,罗森,罗群,唐昀,李婷,廖大秋,方竹 ,陈校刚,陶初明,易小群,唐花阶,唐运亮,唐白甫,刘明,刘金群,唐建伟,刘云洲刘云湘,刘青龙,刘肆梁,陈叶蓉,刘云雨

审稿:唐建伟,陆秀

执行编辑:唐白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