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周易难学难在哪里?

 QDLF888 2020-10-17

        周易难学吗?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多角度的。 周易经的部分只有6千多字。根据现代科学的统计,任何学科,只要持续学习1万小时,都可以成为专业人士。

      即便这样,周易依旧跟天书一样难懂,换句话说,周易若没有孔子的解释,没有易传的阐发,跟天书没有区别。卦画与文字之间到底有啥联系我们无从得知。

   举个例子,拿周易的乾卦说,全卦都是阳爻,初九给的系辞是潜龙勿用,上九给的系辞是亢龙有悔。九二给的是见龙在田。 都是阳爻为啥给的解释不一样? 凭啥这样解释而不是另外的解释?   我们进一步追问,就会进一步的思考。初在汉语的语境下是时间观念,上是空间概念。 初在下指时间,到底是特指还是泛指,是画龙点睛还是有更深次的意蕴?,上的对面是下,初是不是可以替换成下? 

    时位作为哲学范畴,就这样巧妙的安插在人文作品中。 

   周易的难,对应的恰恰是学者的愚。懂了也就无所谓难易!

     以谦卦为例,看看帝王李世民的见解:

     

      在《贞观政要》中,记载了这样的一段:贞观二年,唐太宗把大臣召集在一起,讨论说:“老百姓都觉得,天子应该自认为尊贵崇高,无所畏惧了。我现在就是天子了,但我恰恰有相反的看法,天子更应该谦逊恭谨,经常心怀畏惧。

   为什么会这样呢? 李世民接着说,从前,舜告诫禹说:‘你只要不骄傲,天下就没有人和你争能,你只要不自夸,天下就没有人和你争功。’《易经》上说:‘君子的准则是厌恶自满而以谦逊为贵。’做了天子,如果只认为自己尊贵崇高,不保持谦逊恭谨的态度,就拉开了和属下的距离,倘若自己有过失,谁还会冒犯尊颜向他提意见呢? 我常常在想,帝王每讲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必定要上畏皇天、下惧群臣。天虽高,却能听到地上的议论,因为天有这种能力,人们才畏惧天。我作为天子,高高在上,公卿百官,都在下面注视着我,这怎能不让人畏惧呢?因此,帝王即使常怀谦逊恐惧之心,恐怕还是不能称上天之心和百姓之意啊。”

         魏徵说白了,是个能说真话,也会说真话的高级谏官,见识高,有真才实学,他听李世民这么说,接着阐发说:“古人讲:‘做事情无不有个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结束。’希望陛下保持常谦常惧的准则,一天比一天更谨慎,那么国家就会永远巩固,不会倾覆。唐尧、虞舜之世之所以天下太平,实际上就是用的这个方法。”谦对帝王都如此重要。何况是下属。

  给事中孔颖达对李世民说:“《周易》上讲‘人都有蒙蔽的时候,受蒙蔽就给不出正确的做法。而受中正,遇事做到合乎中道和规律就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帝王身居至尊之位,就炫耀自己的聪明,凭借才能欺凌别人,掩饰过错,拒绝诤谏,那么上下之间的情感就会被隔断,君臣之间的原则就会被抛弃,自古以来国家灭亡,没有不是由此而造成的。”

      唐太宗很赞同地说:“《周易》上讲:‘勤劳谦逊的品质,君子如果能够保持到底,就会有好事降临。’这句话的意思和你说的是一样的啊。”

    从面帝王对周易的阐发和理解看,人性的本来或者识人用人是难的。而自知之明尤其更难。周易就是帮助人们提升对中道的认识,对人性的把握。这难道不难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