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新用户07039177 2020-10-17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或许有着类似的压迫感,看到祥子对车的执着,总想到我们对房子的向往。一辆人力车对于祥子的意义,绝不亚于一套房子在我们眼中的分量。

在体会祥子的人生之前,我们有必要对祥子生活的历史背景做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看一下那个年代真实农民的生存环境。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正处于旧军阀的混战时期。在这一期间,一共打了大大小小140多场仗。并受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中国经济完全受制于外国资本。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农民破产了。外国资本的入侵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扩张了商品市场,需要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外国资本既要获取原材料,又要进行商品输入,经济容量过小的农民根本承受不了,只能投降,抛弃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走进城市。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投降后的农民还有来自高利贷的盘剥,还要承受来自封建残余势力的压榨,还有时代兴起的军阀官僚的榨取。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扰,在那个时代的农民,生活的诚惶诚恐。

祥子就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进城了,如果你没有读过这本小说,那么现在可以结合时代背景想象一下,一个农民进入大城市后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也可以思考一下,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一种怎样的状况?甚至可以想象一下,在生存还是死亡面前,会诞生什么样的人?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老舍的传统市民情结

五四时期喝过洋墨水的海归派,在接受了西方文明的启蒙之后,他们向往的是一个“现代化”的新世界,因此面对传统守旧的中国,思想上充满了反叛情结。他们用西方文化的价值标准,既批判传统的中国文化,也批判民间文化。

实际上当时中国的民间社会并未完全进入知识分子的视域,海归派站在鸟瞰民间的位置上批判,并不能真正揭示民间社会,或者说切中要害。即使是鲁迅,在他小说里的乡村世界,人物也总是活动在一些公众场合,如河边、街上、场上等。可以说,鲁迅也是站在一个公众的场合去看农民的生活,毕竟他从来没有真正的走进过农民家里。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老舍

民间总是处在一个被遮蔽、被漠视的状态,像鲁迅这样的作家,对民间的喜怒哀乐来源于间接感受。他们站在国家意识形态之上,并不能真实细腻的展示民间社会,很难真实的展现民间世界。

而老舍不同于海归派,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两岁丧父,之后在母亲和宗月大师帮助下完成了学业,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20岁做了小学校长,后来又被提升为公务员。对于来之不易的生活,他的骨子里更多的是珍惜和满足。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老舍独特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使他对小市民的生活极为了解,三教九流都认识。可以说他的创作资源完全来自于中国的民间社会。他笔下的人物,即使活动在国外也脱离不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痕迹。

这就使得老舍笔下的“市民”与海归派笔下的“市民”有着一定的区别。老舍的“市民”都是旧传统下的都市市民,本身不具有现代性的意义。当祥子离开曾经的土地踏入北平后,不管他愿不愿意,他的市民生活就已经开启了。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市民祥子的城市悲怆:土地-车-家

  • 车-命-地

带着泥土的气息,一个老实本分,善良勤劳的农村青年,在破产之后进入了城市。与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同,城市里生存的农民除了要有力气,还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但祥子只有前者,他为自己拥有一副好身板感到自豪,他那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宽阔的肩,再加上一双“出号”的大脚,给了他在城市生活的勇气和自信。

说白了,这种自信源自于他曾经植根的土地上,庄稼地里的劳作靠得是力气。他把之前建立的原始自信不加思索的复制到了城市里,所以他的原始理想很美好。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靠自己的力气,靠自己的本事、人格和吃苦精神去实现自己的希望和憧憬:买一辆自己的车。他拉车时不抢座,不讨价,拉起车来轻快稳。本人不抽烟不喝酒,平时省吃俭用,生病靠硬扛,舍不得花钱买药。他要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勤劳实现一千天买新车的愿望,最后终于凭借血汗钱在22岁的年纪拥有了一辆车。

有了自己车的那天,他太激动了,甚至把自己不知道的生日就定在买车的当天。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甚至憧憬过开车厂。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但是不要忘记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军阀混战,时不时要打上一仗。但是时局并不在祥子的关心范围,他只关心他的车。在他的概念中,他的车是块万能田地,能产出烙饼和一切食物。

对于战争如何地毁坏田地,春天下不下雨,这些关乎民生的因素完全没有概念。粮食贵了只会抱怨,至于为什么贵,怎样才能便宜,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祥子甚至不太担心战争,每逢战争一来,最着慌的总是那些阔人们,车夫的价格倒在兵荒马乱中上涨了。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为了两块钱,祥子跑了一趟平时只两三毛的地方,结果被兵匪抓去,车也被大兵掳走了,失了车也等于失了命。如何续命,除非再买一辆车,然而那又是怎样的一个漫长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到了城市,祥子把人力车当成命根子。对于祥子来说,车就是他曾经在农村失去的田地。车在小说中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与祥子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祥子人生的起落几乎受制于车,车就是主宰他人生的风向标。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 车-命 -家

祥子所处的时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当他买了车,过了一段太平日子之后,战争便来临,接着就遇到了大兵,发生的事就是被抓丢车。这是祥子经历的第一次人生起落。

那么在那个动荡年代,除了军阀,还有哪些人呢?还有奸商、特务和利己主义者。这些人在之后的情节中都一个不落地出现在祥子的生命里,祥子想要车,他们想要的是祥子的精血。

第一次丢车后,祥子的命运还不算太遭,逃跑中牵回了几匹骆驼,正是这几匹骆驼为他续了命,换回了35块大洋,重新燃起了他对车的向往。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刘四爷人和车厂的老板,前清残余势力,一个典型的时代投机者和奸商。年轻时当过库兵,就是清朝管银子的大兵,通常都有偷银子的习惯,用偷来的银子赌博设赌场,这是库兵常干的事儿。他还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高利贷),对付穷人有的是手段和心路。

关键他还有一个性格和他差不多的女儿,就连长相也是神似,都是虎相,人称虎妞。在祥子的人生中,虎妞堪称他的人生恶梦,厌恶、恐惧而又无可奈何。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虎妞就是刘四爷的代言人,老爷子的手段和心路都被她完美的继承。她早已设好局,就等祥子往里跳。第一次,祥子拉包月失败,回到人和车厂就和她发生了关系。第二次,祥子想要与她一刀两断,结果还是敌不过妖精的蛊惑。第三次,虎妞干脆假孕、闹寿宴,最终虎妞如愿以偿地嫁给了祥子。祥子莫名其妙的有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家。

如果祥子第二次准备买车的钱没有被孙侦探敲竹杠,如果曹先生没有去天津避难,或许祥子还能靠着自己买到第二辆车。所有这些意外都是谁给的,都是政局动荡的附产品。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刘四爷、虎妞、大兵摇身一变的孙侦探,这些时代的利己主义者,几乎见缝插针的对底层市民进行着无休无止的盘剥。老舍把虎妞写成一个吸人精血的女妖,也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其一,传统文化中的女妖,如妲己女鬼之类的,与人结合,不仅会给人带来恶运,而且会将活人体内的精血吸干,活人最终因此而毙命。

虎妞是家庭的主宰者,作为一个三十七八岁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性欲极强,这并不利于祥子的职业。小说里的车夫凭长期的生活经验都明白,人力车夫不适合成家,一成家,黑天白日全不闲着,车夫的腰迟早得废了。祥子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她把虎妞形容成一个吸人血的妖精。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其二,虎妞作为盘剥者的代表,算计祥子,直接对祥子的人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如果说兵匪抢车,孙侦探抢钱,这些都算是物质剥削,那么虎妞对祥子就是精神上的剥削。

祥子原本是一个像骆驼那样吃苦耐劳的农村小伙,气盛精旺,雄风勃勃。但是面对虎妞的淫乱与强势,他很痛苦的忍受着。与虎妞在一起没有找到一丝家的温暖,更不用说从她身上获得亲人般的慰藉。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祥子和虎妞不是一路人,他们植根的基础不同,人生观价值观完全不同。小说中反复写了虎妞在祥子心中的模样,又老又丑,厉害,不要脸,像红袄虎牙一般,吸人血的妖精。表面上看似乎在暗示虎妞性欲望的强烈,实质上展示的是虎妞对祥子精神上的折磨。


那么祥子所向往的女人和家庭是什么样的呢?是像小福子那样的旧传统下的中国女性,向往的家是以男权为中心的家,也是他骨子里最后的一点原始精神文化。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婚后当虎妞给他买了辆新车后,他不仅高兴不起来,而且还认为它是不吉利的。有了家的祥子忽然不再对车子着迷了,表面上看车子的颜色不合他意,车又是隔壁比他更惨的二强子家的。实质上反应出,此时的祥子意识到车并不能带给他幸福,开始了对车的厌恶。

祥子拿自己的后半生换了一辆二手车,这车是虎妞给的。同时,虎妞还给了他一个魔窟一般的家。再拉上车已完全没有第一次的新奇与激动,而是充满了抱怨和愤怒。有了家,也没有幸福和温暖,而是遭受无休无止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盘剥。祥子的命运因为虎妞的强行介入,急转而下,他又要放弃了,就像失去土地一样,放弃车,放弃自己一直坚守的人格与灵魂。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精神家园的毁灭

不是所有人的三起三落到最后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祥子在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之后,从一个理想主义者堕落到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小说中写到,人力车夫的地位和价钱与年龄息息相关。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全是拉新车,属于自由派,也不愁没活儿。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点的,受身体和家庭影响,拉八成新的车,也还能相对保持住要价的尊严。到了四十以上,拉破车,脚力慢,主要拉物品。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祥子刚进城市时,凡是靠卖力气能挣钱的活儿,他几乎全做过,最后发现,拉车赚钱更容易。所以拥有一辆新车,成为一个自由派,是他最初的理想。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祥子也不年轻了,车夫还有什么路可以走?成家生孩子,最好生男孩,这样十一二岁就可以出车了,这叫做车夫的保障。小说中就有这么一个人物老马,有儿子有孙子,可是由于天灾人祸,儿子死了,后来孙子也死了,老马最后沦为一个乞丐。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人力车夫的经济能力、社会地位,都不足以给予自身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每个人力车夫在经过年轻时的辉煌之后,几乎不可避免的都会遭遇一个可悲的结局。祥子也不例外,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现实。

虎妞死后,车没了,家也没了,祥子似乎是自由了,又回到刚进城市的状态。他向往的女人小福子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他却没有马上答应。他又回归到一个农民的本色状态,'你等著,等我混好了就来接你!'。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生活第一,成家第二,这是农民求实心理的表现。可是小福子等不了,她被卖到了白房子(妓院)。当祥子的第一位问题解决之后,小福子却自缢而死了,第二位问题永远无解。


小福子之死将祥子的精神家园彻底击碎,命运不是你凭力气凭车就能抗争过的,祥子精神的崩溃,意味他再次被放逐。失去土地可以进城市混饭吃,失去车可以再买一辆,失去精神支柱,他能去哪里?只能是变成像兵痞子一样见机坑蒙拐骗,变成像刘四爷那样投机倒把的利己主义者,将引以为傲的人格踩在脚下,将高贵的灵魂飘散在风中,沦为一个二流子。

《骆驼祥子》:一辆车毁了一生,祥子揭开了一个被遮蔽的民间真实

最后的祥子倚着树干,腰间别着一摞钱,这点钱是见不得光的,要花出去还不能叫人看出来。成为钱的附属品,一切都要听它的支配,这就是末路鬼的最后生活。

老舍通过祥子的车夫生涯,去掉了国家意识形态的遮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真实的民间社会,和一个小人物在现实社会下悲催的一生。

我们在读这部小说时,个人认为不能站在我们现有的价值观上去批判他,诸如条条大路通罗马,祥子完全可以干别的。也不要站在市民的角度和知识分子的角度去看待他,祥子本身不具现代启蒙思想。抛弃这两种观点,将时间回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的年代,还原他一个真实的农民和市民参半的身份,或许才能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所触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