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部再发文,鼓励全国学校聘请非遗传承人兼职任教!

 昵称70965419 2020-10-17

近日,国家教育部官网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52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就“关于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全面加强青少年人文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建议”经与财政部、文旅部商议后,给出了详细答复。

《答复》中从“非遗进校园”的制度保障,认定和挂牌校园非遗传承基地,培养非遗教学老师队伍,构建多层次非遗课程教育体系,支持推进“非遗进校园”的学校、保护单位和传承人,鼓励师生实践传承非遗内容六大方面对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作出了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培养非遗教学老师队伍相关工作的部署中,教育部特别指出:“支持鼓励各地各校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美育教师,畅通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美育兼职教师通道”。这无疑是给予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兼职任教的官方认证。

实际上,这并不是教育部第一次鼓励学校聘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兼职任教,早在2017年10月8日,教育部在《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中就特别指出,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都可以被吸纳进学校美育教育的兼职队伍中,成为一名教师。

2018年5月10日,教育部又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中指出,通过客座教授或购买服务等形式,组织各地民族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面向非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并实行学分化管理。

由此可见,鼓励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兼职任教必将成为教育部持续深化推动的一项基本政策,接下来也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进入校园,成为兼职老师、受聘为客座教授或开展教学体验等有偿工作或服务。

教育部此举可谓是一策多得:对非遗传承人来说,兼职或有偿服务不仅可以增加收入来源,还能挖掘优秀传承人;对学校来说,聘请非遗传承人兼职任教,不仅可以省去非遗师资队伍培养的精力,还能缓解资金压力;对学生而言,由非遗传承人言传身教,不仅可以加深对传统非遗的理解,还能实践掌握非遗技艺的应用;对非遗传承来说,推进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不仅可以扩大非遗的受众群体,还能从小到大全面建设传承队伍。

随着教育部逐步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各地学校聘请非遗传承人兼职任教也必然进入常态化,从而开启中国非遗事业发展的新篇章。相信在政府、学校、传承人、传承机构等多方努力下,中国非遗事业将更加璀璨辉煌。



END
转载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