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彰武地名」四合城乡村屯名字及由来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10-18
四合城乡

1985年资料



自然情况

位于彰武县东北部。东与康平县接壤,西与本县章古台接连,南接后新秋和大德乡,北邻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总土地面积179,9平方公里。共有2607户,12,612ロ人。乡人民政府驻地四合城,距县人民政府地彰武镇38.5公里。乡名因驻地而得。

四合城乡土地平坦,本县低洼易涝地区。耕地面积49,496亩,以农业为主,作物多为玉米、高粱、谷子、大豆、向日葵和小杂粮,有部分水稻。

解放后,林业发展较为迅速,林地面积已有8,625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2%。设在该乡内的四合城林场,在几年时间内为“三北”造林培育了大量樟子松苗木。过去风沙危害严重的王家村,几年来进行固沙造林,已收到良好效果。境内草源资源较为半富,近年已
开发后,乡办工业基础比较弱,但近年已办起农机和采石等工业,年产值近20万元。全乡有1所中学、11所小学和1所医院。乡人民政府駐地有共销社、银行营业所、中、小学、医院、林场等单位。交通上有四合城至章古台的县级公路。

四合城中学是辽宁省初中学改革试验联络点,教育部和省、市领导同志多次来该校视察。

政区沿革

四合城乡原为科尔沁左翼前旗地。1949年4月该旗撤销,划归彰武县属第十区。1596年划乡时为后新秋区四合城乡。1958年10月建立人民公社时属章古台人民公社。1961年5月人民公社体制調整时,从章古台人民公社划出新房子、陈家梁、老窝堡、广正、王家、马连侵,跃进八个生产大队建立四合城人民公社,后又陆续增苏家、西树林、下河、东升生产大队。1984年改划为四合城乡,12村民委员会、45自然村。


村屯名字及由来



新房子  村民委员会

驻地新房子。位于四合城乡西南部。章后公路由村中通过。地势为半丘陵半平原,耕地5,403亩,以农业为主。林业发展较快,全村361户,1,680ロ人,辖5自然村。以驻地得村名。

新房子  自然村

系新房子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四合城西南,相距2公里,县城东北38.8公里,村东2公里处有九头山。耕地963亩,50户,252ロ人,光绪年间,已形成聚落,相传当时宾图王府建造一新房高大醒目,因得名新房子。村东南1.5公有“东坨子彩陶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解放后于该遗址曾采集到“之”字纹彩陶片、制石斧,石凿,石镞,尖状器等古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东南1公里处有一辽金时期遗址,地表物亦较多。村西尚有1处辽代遗址。

四合城  自然村

系四合城乡驻地,西南距县城38.5公里。章后公路中间站,村西有国营四合城林场。村东有四合城中学,是辽宁省初中学制改革试验联络点,原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曾来该校视察。耕地1,700亩。151户,103ロ人。清光绪初年已形成聚落。四合城一名,相传因宾图王在这里建造王府,附近有其四家王族计划建城,遂得名。

兴隆山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南,相距0.9公里。耕地1,400亩。72户,316ロ人。清道光年间已初具屯型,据传早年这里是蒙族名四喇嘛的地窝堡,曾名四喇嘛窝堡。后以北部有高坨子如浅山更名兴隆山。

李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南,相距2.5公里。耕地1,000亩。70户,327ロ人。民国十年(1921年)建屯,以姓氏得名。村西约0.4公里处有1新石器时代遗址,解放后于该地采集到石斧、石刀、石镞等古遗物多件。

新生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南,相距1.3公里。耕地340亩。18户,82口人。伪满初期建屯,原以屯南砖窑取名“小南窑”,合作化后改称“新生”。

大伙房  村民委员会

驻地前大伙房。位于四合城乡西南部。地属半丘陵半平原。耕地4,383亩,以农业为主,兼营少量果树。全村260户,1,234人。1968年曾更名跃进大队,因重名于1980年又恢复原名。辖5自然村。以驻地得村名。

前大伙房  自然村

系大伙房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四合城西南,相距5公里,县城东北34.9公里。耕地1,260亩。83户,396人。村内设有供销商店和小学。民国十年(1921)年建村。相传该地早年系一白姓地主家的佃户居住的地方,名大伙房。后村落增多又以方位分成前大伙房和后大伙房。

后大伙房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西南,相距5.3公里。耕地585亩。30户,129ロ人。名称来历见前大伙房。

邓家街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西南,相距6.5公里。耕地1,025亩。67户,313ロ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形成村落,以邓姓得名。村东有四合城乡敬老院。

土城子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西南,相距3.8公里。耕地645亩。39户,188口人。民国十年(1921年)建屯,此地有古代土城遗址,因得名。村东北有辽代古城址。城址长400米,宽210米。

东郭家窝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西,相距4.6公里。耕地868亩。41户,208口人。约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因有郭姓在此建立地窝堡而得名。村北偏东约300米处有1辽代遗址解放后于该址曾采集辽代片、瓷片及铁器等遗物多件。

王家窝堡  村民委员会

驻地王家窝堡。位于四合城乡西南部。地势:北倚沙丘,东、南、西三面土地平坦。耕地3,598亩,以农业为主,兼营果树。原有近7,00亩流沙面积,历年风沙危害严重。1964年起,依靠自己力量进行固沙造林,已营造固沙林4,200亩,粮食单产比过去提高一倍以上。全村188户,899ロ人。原名王家大队,因重名,1980年更名王家窝堡大队,1984年改为王家窝村。辖5自然村,以地得村名。

王家窝堡   自然村

系王家堡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四合城偏面,相距8公里,县城东北0.5公里。耕地1,238亩。57户,288ロ人。民国十年(1921年)建村,以姓氏得名。村内设有小学。

傅家街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南,相距9公里。耕地570亩。29户,139ロ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建村,以姓氏得名。

张家街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南,相距8.5公里。耕地990亩。60户,263ロ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建村,以姓氏得名。

那古山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南,相距9公里。耕地400亩。22户,108ロ人。清光绪年间已形成聚落,附近有那古山,遂以山命名。“那古”为蒙古语,读音应作“阿贵”。那古山应为“阿贵山”,意为该山上有喇嘛或和尚修行念经的山洞。该山有洞,居民传为“神仙洞”。村前后均有辽代遗址。

前那古山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南,相距9.9公里。耕地400亩。20户,101口人。解放后由那古山逐渐向南扩张形成两个聚落,因得名。

苏家  村民委员会

驻地苏家窝堡。位于四合城乡南部。二道河上游南侧。地属丘陵。耕地1,456亩,以农业为主。林果亦较发展。全村111户,512口人。1962年由王家窝堡大队划出建立苏家大队。今为苏家村。辖1自然村,以驻地得村名。

苏家窝堡  自然村

系苏家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四合坡南,相距7.5公里,县城东北31.3公里,该地约为光绪年间形成的村落,因苏姓得名。

下河  村民委员会

驻地下河。位于四合城乡南部。二道河上游北岸。地属半丘陵半平原。耕2,211亩,主要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利用沙地造林3,000亩,防风护田初见效。全村191户,910ロ人。1973年从苏家大队划出,建立下河大队。1984年改为下河村。辖3自然村。以驻地得名。

下河  自然村

系下河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四合城南,相距6公里,县城东北33公里,耕地270亩,土质肥沃,沿河两岸多种水稻。34户,146口人。清光绪年间聚落形成,以地处上河东南,按河流方位取名下河。村内设小学。

上河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南,相距5.5公里。耕地891亩。78户,366口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建村,以地处下河西北二道河上游故名(别名乌拉草甸子)。

铁棚窝堡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南偏东,相距6.4公里,二道河上游北岸。耕地1,050亩。79户,398人。民国十年(1921年)建村,以蒙古族人名命名。

马连侵  村民委员会

驻地二家窝堡。位于四合城乡东南部。章后公路由村中通过。地属半丘陵半低洼。耕地4,276亩,以农业为主,水旱田兼作。林业也较发展。沙丘造林3,000亩。全村272户,1,281口人。辖3自然村。以马连侵自然村得名。

二家窝堡  自然村

系马连侵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四合城东南,相距7.5公里,县城东北34.2公里。章后公路由村中通过,设站点。村内有小学。耕地1,510亩。94户,467口人。早年该地名“二爷窝堡”,解放后更名二家窝堡。

浩力保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东南,相距8.8公里。耕地1,706亩。115户,524口人。“浩力保”为蒙古语地名。清光緒年间已有蒙民居住。地多浅山丘陵,就以屯外接连的两个山丘,取名浩力保。“浩力保”蒙古语,为连接意。村西北有1辽代遗址。村北0.6公里处有1青铜时代遗址。

前马连侵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东南,相距6公里。章后公路站点。耕地1,060亩。63户,290口人。村内设有供销商店。为蒙古语地名。马连侵,蒙语读音应作“麻拉勤”,意为牧民或放牧者。

东升  村民委员会

驻地西东升。位于四合城乡南部。章后公路西侧。耕地3,555亩,以农林为主,农作物主产玉米、高粱、水稻;荒山沙地多植杨柳。全村159户,780口人。1974年1月从马连侵和新房子两个大队划出建立东升大队,1984年改为东升村。辖4自然村。以驻地得村名。

西东升  自然村

系东升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四合城南,相距2.8公里,县城东北36公里。耕地750亩。27户,130口人。清道光年间有宾图王府长工王福林在此居住,曾名王福林窝堡,1966年改称东升西队,后更名西东升。村内设小学。

东升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南,相距2.6公里。耕地705亩。26户,122口人。早年该地名王府,1967年更名为东升。该地原为宾图郡王王府。早年王府建于康平县境内(今称该地为东旧府),后移至后新秋西北重建(今名西旧府),约于清末又移至此地建府。为棍楚克苏隆(系洪果尔十ー世孙,光绪三十年袭爵)所建。建筑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四周有围墙,青砖砌成,分东西两院,有正堂及家眷住宅。解放初期该王府建筑尚完好,1947年于该址设小学,1951年拆除,今仅有址。村南尚有一处辽代址。

公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南,相距3.3公里。耕地900亩。39户,197口人。早年宾图王的亲属,人们称之为“公爷”的在此居住,曾名“公爷窝堡”解放后更名为公家窝堡。

后马连侵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南偏东,相距3.9公里。章后公路东倒。耕地1,200亩。67户,331ロ人。名称来历见前马连侵。

广正  村民委员会

驻地广正营子。位于四合城乡北部。地势西面沙丘,东面为平原和洼地。耕地5,397亩,以农业为主。近年林业发展迅速。全村212户,1,006口人。原属荒山子大队(现陈家梁村),1962年划出建立广正大队,1984年改村。辖3自然村,以驻地得村名。

广正营子  自然村

系广正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四合城北,相距3.5公里,县城东北42.2公里,耕地2,160亩。86户,391ロ人。聚落形成较早,过去因住户贫困,贬称“光腚营子”。解放后更名广正。村内设小学。

西梢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北,相距3.6公里。耕地780亩。35户,160口人。清咸丰年间形成聚落,以位于该村最西部因称西梢。

大刘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北偏东,相距5.3公里。耕地2,439亩。91户,455口人。形成聚落较早,逐渐扩展,因刘姓得名。今分为大、小刘家窝堡。

陈家梁  村民委员会

驻地荒山子。位于四合城乡东北部。地势西南沙丘,东北平原。耕地6,179亩,以农业为主。利用荒山洼地栽植杨柳5,000多亩。全村262户,1,346口人。辖4自然村,以陈家梁得名。

荒山子  自然村

系陈家梁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四合城东北,相距5.2公里,县城东北42.9公里。耕地800亩。33户,165ロ人。民国元年(1912年)建村,以村东荒山得名。村内设有供销商店及小学。

陈家梁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东北,相距5.5公里。耕地700亩。36户,164ロ人。民国二年(1913年)建村,以住在岗坡的陈姓得名。

六家子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东,相距5公里。耕地2,300亩。92户,504ロ人。清末建村时,以住有6户人家得名。

柳官屯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东偏北,相距5.3公里。九头山北麓。耕地2,379亩。101户,518人。清宣统年间建村,住民中有以柳编一一柳罐斗(打水用具)为生计的。群众因谐音称地名柳官屯。村西南0.5公里处有一辽代遺址。

西树林  村民委员会

驻地西树林。位于四合城乡东北部。北邻内蒙古科左后旗。地势西、北沙丘,东与中部平原。耕地3,420亩,以农业为主。利用沙丘洼地造林1,500亩,有贯穿南北约1,500米长的林带一条。全村188户,917ロ人。1973年由老窝堡大队划出建立西树林大队。1984年改为村。辖2自然村,以驻地得村名。

西树林  自然村

系西树林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四合城北偏东,相距5.5公里,县城东北44公里。耕地2,400亩。136户,670ロ人。清宣統年间已形成聚落,当时有大片榆树,曾名榆树林。1973年成为大队驻地后,因屯西松涛树海,林木丛杂,林网、林带纵横交错,取名西树林。村西南0.8公里处有一古遗址,约为青铜时代遗址。

王彦窝堡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北,相距7公里,北接内蒙古界。耕地1,020亩。52户,247ロ人。民国元年(1912年),因居民有王彦得名。村东北1.2公里坨子上有一辽代基葬。

老窝堡  村民委员会

驻地老窝堡。位于四合城乡东北部,北接内蒙古界。地属平原。耕地3,674亩,以农业为主。全村194户,973ロ人。辖4自然村,以驻地得村名。

老窝堡  自然村

系老窝堡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四合城东北,相距7公里,县城东北45.3公里。耕地1,334亩。64户,335口人。清宣统年间张姓来此建村后,称老窝堡。村内设有小学

小刘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北偏东,相距6.7公里。耕地600亩。35户,167口人。清宣统年间建村,名称来历见广正村大刘家窝堡。村东有一辽代遗址,现保存较完好。

太发合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北偏东,相距6.8公里。耕地510亩。26户,131ロ人。清宣统年间建村,依张连海的商号名称得名。

宋家窝堡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北偏东,相距7.7公里。北接近内蒙界。耕地1,230亩。69户,340口人。清宣统年间形成村落,以宋姓名宋家窝堡。

三官  村民委员会

驻地三官营子。位于四合城乡东北部。东部康平,北接内蒙。地势西南是沙丘,东北是平原。耕地5,962亩,以农业为主。利用荒地植松2,000多亩,其它树种2,470亩。全村209户,1,074ロ人。原名东风大队,因重名,1980年更为三官大队,1984年改为三官村。辖6自然村,以地得村名。

三官营子  自然村

系三官村民委员会驻地。位于四合城东偏北,相距8公里,县城东北43,.1公里。耕地1,160亩。54户,271ロ人。东部内蒙,南有东风水库。村内设小学。村东有约300米处有一辽代遗址。

大木头子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东北,相距8.3公里,东、北两面与内蒙接壤。耕地1,373亩。42户,191ロ人。清末建村,现分大本头营子和小木头营子。

小木头营子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东北,相距8.5公里。东接内蒙古。耕地550亩。16户,90口人。

前古力板花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东,相距10.7公里。东、南、北三面邻康平和内蒙。耕地1,370亩62户,321ロ人。清末建村。为蒙古语地名,读音应作“固日本花”,意为该地有三个长而大的土包。前古力板花系与县界北后古力板花相对而言。村东南0.5公里处有一辽代遗址,地表多辽代陶瓷片等物。村南1.2公里处亦有一古遗址,约为辽金时期基葬遗址。

尤家甸子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东,相距7公里。南界康平县。耕地1,509亩。23户,132口人。光绪年间建村,以尤姓得名。

南段  自然村

位于四合城东,相距6.2公里。南近康平县界。12户,69ロ人。清宣统年间建,原是尤家甸子的一部分,因地处其南而得名,村南1公里处有古遗址,地表多代陶瓷片,约为辽代址。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