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让健身,成了慢性自杀!

 板凳门铃 2020-10-18

浑身肌肉就是健美?你OUT了中医数千年

有时候,放下哑铃比举起哑铃更健康

想健美?先看看中医怎么说

中医:不要让健身,成了慢性自杀

曾几何时,健身的呼声越来越响,已经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标配”。

在健身房里,经常看到一些埋头苦练、挥汗如雨,不辞辛苦把增肌减脂付诸实践的健身达人。

在网上,增肌的攻略或帖子也火爆一时。

对此,中医给出建议:健身虽然好,可不要贪心哦。

中医怎么看健美

在中医来看,一味地锻炼自己的肌肉,虽然能健美我们的体型,但对于强健体魄乃至健康来说,却不一定是有益的

《黄帝内经》有云:'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由'肌肉若一'可以看出,中医理念中的'肌'和'肉'是不一样的,肌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肌腱等部位,而肉则是除肌腱外的其他物质。 

中医认为气为卫,血为营,气和血是相互作用的,气血调和则肌肉健壮,身体健康。我们日常保证适量的运动,能加强我们身体气血运行,肌肉由此结实发达。

但过量的运动并不能让我们身体变的更结实,反而只会让肌肉变的死板。

《黄帝内经·八正神明论》提出了“法天则地,以合天光”的说法,要在符合天、地自然界变化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锻炼。

我国著名中医师徐文兵认为,健美的肌肉时常处于一种发力状态,不会松懈,这样就容易导致气血不通畅,进而局部会出现“死肉”。

同时他认为,肌肉越发达的人脂肪越少,脂肪被大量燃烧成为肌肉,以至于我们的身体失去了一层天然的“防护罩”。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隐藏在皮肤下面的脂肪也有免疫功能。研究显示,皮下脂肪可以产生一种叫做抗菌肽的物质,它可以帮我们抵御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威胁,缺少抗菌肽的人,将更容易被感染。总的来说,过低的体脂率,的确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

有统计发现,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大多数运动员,在比赛后两周内,都会不同程度的患上呼吸道感染,虽然健美运动员的有氧强度很低,但在免疫系统能力下降的情况下,也很容易被病菌侵犯。

中医健身方法

传统中医向来注重“天人合一”、“治未病”的养生理念,在健身这件事情上也不例外。

中医认为,浑身肌肉并不是一件好事,且为了锻炼大量的消耗体能,更是严重的违背了人体的自然规律。

所以采用运动量适当的健身方式才是对我们身体最好的养护。

清 禹之鼎《溪山行旅图》

五禽戏

结合了虎、鹿、熊、猿、鸟这五种动物的运动特点,创编的一套健身体术,经常练习,可畅通经络、调和气血、活动筋骨。

八段锦

以八段舒展优美的不同动作而著称,有滋阴助阳、培元补气、疏通经络、活血生津等功效。长期锻练可使人强身健体、聪耳明目、延年益寿。

太极拳

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长期习练,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还可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

易筋经

易筋经可将神、体、气三者, 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练习,可使全身筋骨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预备势

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韦驮献杵第一势

左足向左开步,约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臂徐徐前平举,掌心相对,屈肘回收,在胸前合掌,指尖上斜30°,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

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

韦驮献杵第三势

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摘星换斗势

脚跟缓缓着地,两手下落,身体左转微屈膝,左手背轻贴命门。右手到左腰左侧处摘星,随之上摆,眼随手走,目视掌心,意守命门,两臂随后向两侧伸展。右侧摘星换斗式,眼睛随手走,目视掌心,唯方向相反,左右各做3次。

倒拽九牛尾势

右手下落,左脚同时向左后方撤,右脚跟内转。双手握拳,从小指起依次屈指捏起,右手与肩齐时,向内收拳重心后坐,以腰带肩以肩带背回拽,自体展开重心前移展开双臂换左式重心后移,以腰带肩,两臂前后旋拧,身体团紧再展开,眼睛始终注视右拳。左倒拽九牛尾势与右倒拽九牛尾势动作、次数相同,唯方向相反,左右各做3次。

出爪亮翅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五指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吸气时两掌变拳收回腋窝下方;呼气时,由拳变掌,臂掌放松,连续7次。 

九鬼拔马刀势

右拳变掌从腰际外分上抬,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项,右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同时左拳变掌,回背于体后,尽力上抬。身体继续左转,左手手背贴于脊椎,尽量上推;含胸目视右脚跟,双臂尽量后展扩胸。左式动作与右式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左右各做3次。 

三盘落地势

两手侧平举,手心向下,向左开马步。脚尖向前,目视前下方沉肩坠肘,两掌逐渐用力下按,掌心朝下,按力于双膝之前外侧,缓缓起身,两掌翻为掌心朝上,向上托抬,起身时,上身保持直立,两掌如托千斤,下蹲时腰要直,两手如按重物。一起一落为一次,共三次,练习下降的动作时,上身保持直立,不可前仰或后翻,下蹲应一次比一次深,两手要随下蹲动作逐渐下按,在下按的时候发出“嗨”音。通过下肢的屈伸活动,配合口吐“嗨”音,使体内真气在胸腹间相应地降升,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青龙探爪势

接上式左脚收回,向左跨半步先将大拇指捏在无名指指根处,然后从小指起依次屈指,双手握固,双手向上贴在腹间,右手提起,掌心向上,松腕屈肘,掌变龙爪,五指微屈,向身体左侧伸出,手向内收回,沿体侧下按,在体前划弧,划至右脚足旁,依次屈指,收掌至腹间章门穴换作右式,目随左手,意在掌心,下按时膝盖不要打弯,目随手动,在体前划弧,屈指握固,起身收掌至腹间章门穴,左右各做3次。 

饿虎扑食势 

右脚内扣45°,左脚成丁字步,跨步同时身体左转90度,两拳提到腰部,手指绷紧做虎爪状,双手向下划弧,充满弹性的环绕1-2圈,然后下按,十指撑地,右腿屈膝,脚趾抓地;随后塌腰、挺胸、抬头、瞪目。与饿虎扑食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做1次。 

打躬势

起身,左脚收回,两臂内收,用劳宫穴压住耳门,然后同时用手臂四个手指,在后面敲打枕骨,就是食指和中指敲打枕骨(鸣天鼓)。然后抱头慢慢弯下去,脊椎一节一节地弯曲下来大于90°,然后再慢慢一节一节地升起来,连续做3次。

掉尾势

两个手突然拔离双耳,自然前伸,手心向前十指交叉相握,屈肘翻掌前伸;再屈时,交叉手,缓缓下按,身体前屈,双手按地,塌腰,抬头向侧后转,肩向前凑,用肩去找髋,目视尾闾,连续左右看3次。

收势

接上式,两手松开,两臂外旋,上体缓缓直立;同时,两臂伸直外展呈侧平举,掌心向上,随后两臂上举,肘微屈,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重复上举、下引三次,第一、二次双手下引至腹部以后,意念继续下引,经涌泉穴入地。最后一次则意念随双手下引至腹部稍停,待全身气血调和。两臂放松还原,自然垂于体侧,左脚收回,并拢站立,舌抵上腭,目视前方。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