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支气管炎效验良方

 循天园 2020-10-18

慢性支气管炎是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

【病因病机】

西医学认为其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感染,吸烟、粉尘、化学有害气体及寒冷的刺激,过敏等因素的作用,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减退等,皆可产生和促发本病。

本病属中医“咳嗽”“肺咳”范畴,多因邪气、痰饮内伏所致。肺为娇嫩之脏,主气,司宣发肃降,主呼吸。环境烟尘污染,嗜烟贪酒,损伤肺脏,耗损肺气,肺气不足,宣降无权;或外感六淫,邪气犯肺,日久不去,内伏于肺,肺失宣发肃降,日久则发本病。久病迁延损伤脾肾,脾失健运,水湿停留,聚而成痰,上渍于肺;损伤肾阳,命门火衰,不能摄纳肺气,气不得降,从而病情加重。劳伤过度,或禀赋不足,或饮食不节,嗜食生冷,或复感外邪,可诱发和加重病情。病程迁延不愈,肺脾肾俱虚,气耗精亏,阴阳俱损。

【治疗思路】

本病主要因其肺脾肾不足,痰饮伏肺所致,故中医治疗以补益脾肾、化痰蠲饮为基本治则。如果病属急性发作期,治宜祛邪,一般以化痰蠲饮为主,夹寒者,则温化寒痰;夹热者,则清热化痰。如果病属缓解期,一般以补益为主,肺气虚者补肺益气,脾阳虚者健脾助运,肾阳虚者补肾纳气,阴阳俱虚者滋阴助阳。如果病属迁延期,常须邪正兼顾。

【辨证施治】

1.急性发作期 主要有寒邪犯肺、邪热壅肺二证,治疗以驱邪为主。

寒邪犯肺 证见咳嗽咳痰,痰白清稀,或有喘息,伴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周身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紧。治宜解表散寒、温化痰饮。方药用小青龙汤加减:麻黄、干姜、桂枝、细辛、法半夏、杏仁、桔梗、陈皮、金沸草、白芥子。

邪热壅肺 证见咳嗽咳痰、痰黄黏稠或黄绿难咯,伴发热口渴,头痛,便干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方药用清肺汤加减:金银花、鱼腥草、板蓝根、柴胡、全瓜蒌、川贝母、桑白皮、桔梗、石菖蒲、杏仁、法半夏。微恶风、脉浮者,加桑叶;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青黛、海蛤粉。

2.缓解期 主要是肺气不足,治疗以扶正为主。证见干咳,或咳嗽间歇发作,痰稀白或白黏,量少,伴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益肺气,止咳化痰。方药用补肺汤加减:五味子、干姜、款冬花、桂枝、桑白皮、麦冬、大枣、山药。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颧红潮热者,加百合、生地黄、石斛、鱼腥草;自汗较多者,加浮小麦、白术;痰量多者合二陈汤。

3.慢性迁延期 主要有三证,病理特征是正虚夹痰。

脾虚痰阻 证见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或稠,遇寒加重,早晚尤甚,间有气喘痰鸣,伴口淡,脘腹胀闷,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濡滑。治宜健脾益气,温化痰饮。方药用理中丸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苏子、葶苈子、莱菔子、陈皮、制半夏。痰白清稀,四肢不温者,加附子、细辛、五味子;胸闷纳呆,恶心欲呕者,加枳壳、麦芽;神疲乏力者,加党参以补气健脾。

肾阳不足 证见咳喘阵作,呼多吸少,动则气短,痰白黏或清稀量多,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夜尿频数,小便余沥不尽或咳时遗尿,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迟。治当补肾纳气,止咳平喘。方药宜肾气丸加减:附子、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山茱萸、肉桂、白术、淫羊藿、菟丝子、陈皮、五味子、补骨脂。气短乏力明显者,加党参、黄芪;面浮肢肿者,加车前子、白术、干姜;尿频、遗尿者,加益智仁、芡实。

阴阳两虚 证见咳嗽咯痰、痰多,动则气喘,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舌暗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治宜滋阴助阳,益肾纳气。方用河车大造丸加减:紫河车、龟甲、生地黄、杜仲、人参、牛膝、天冬、黄柏、麦冬、五味子、白芥子、蛤蚧,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者,加女贞子、墨旱莲;便溏者,加白术、肉豆蔻。舌暗红、有瘀点者,加赤芍、桃仁、牡丹皮。

【病案举例】

黄某,男,54岁,1999年3月7日初诊。诉咳喘,咯痰反复发作15年,每因感寒而发。1周前外去旅游受凉而出现咳嗽、气喘,咳痰稀薄而多,声低气弱,自汗,神疲纳少,大便稀溏,脉细弱、舌质淡青、苔薄腻。查体:T37.0℃,P85次/分,R23次/分,BP120/84mmHg,痛苦病容,嘴唇稍淡,呼吸稍促,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胸部X线报告:双肺纹理增粗。中医诊断:咳嗽(脾肺气虚、寒痰束肺);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治法:益气解表、宣肺化痰;方药:小青龙汤加减:麻黄6克,干姜8克,细辛3克,桂枝8克,桔梗10克,党参20克,法半夏10克,铁包金20克,胡颓子叶1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前胡10克,甘草6克,苏叶8克,川贝母10克。上方日1剂,水煎,分2次服,4剂。

二诊 咳嗽已微、无气喘,咳痰少,精神稍振奋,胃纳增加,二便可,脉细乏力,舌质淡、苔薄腻。查体:T37.0℃,P85次/分,R20次/分,嘴唇稍淡,呼吸稍促,双肺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上方减前胡、苏叶,继续服5剂。

三诊 轻微咳嗽,咳稀痰。以止嗽散加减:杏仁10克,桔梗10克,炙紫菀10克,炙百部10克,白前10克,金果榄10克,川贝母10克,甘草6克,铁包金20克,胡颓子叶15克,矮地茶10克。续服5剂。

四诊 咳嗽已消,肺部音全消,以川贝止咳糖浆善后。

刘某,男,72岁,2000年11月8日初诊。诉反复咳喘、痰多,伴胸闷、气短,动则加剧15年。1周前因感冒引发,咳嗽气喘,痰多而黄稠,难咳出,胸闷热,汗出,气短,脘腹痞满,口干欲冷饮,眼花耳鸣,双下肢水肿,尿少,收入住院。左脉寸关细滑、尺弦细弱,右脉寸关弦细弱、尺弱,舌质青紫、苔薄黄少津。查体:T 36.6℃,P 89次/分,R 23次/分,BP 130/80mmHg,慢性病容,形体消瘦,唇甲轻度发绀,呼吸稍促,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肺底听诊湿性啰音,心(-),腹(-)。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胸肺X线摄片报告:①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医诊断:支饮(气阴两虚、痰热阻肺);西医诊断:①慢性支气管并感染。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化痰、宣肺利水;方药:生脉饮和千金苇茎汤加减:麦冬10克,人参10克,桔梗10克,五味子6克,桑白皮15克,川贝母5克,浮海石10克,冬虫夏草15克,冬瓜子10克,猪苓15克,葶苈子15克,丹参30克,苏子10克。日1剂,每剂水煎2次,分2次服之,同时配合抗菌消炎和营养疗法等,治疗1个月后自觉症状明显缓解,病理体征基本消失,一般情况良好。(石海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