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荫榆,一个被过度误读的人物

 知易行难nev5ph 2020-10-18
第一次听说杨荫榆的名字是在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年幼时读先生的文章脑海里铁板钉钉跟着先生认定杨荫榆是个反动透顶的女人一个强权专制的女校长一个迫害爱国学生的“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成年后看的书多了偶尔发现杨荫榆的许多另一面先是杨荫榆的死她竟然是为了同乡妇女遭日寇蹂躏而抗争被日本人杀害的她多次只身前往日军司令部谴责日本士兵抢劫强奸妇女的罪行,1938年日本兵以商量返还苏州百姓被抢的财物为借口骗她前行走到吴门桥上日本士兵突然开枪将杨荫榆射死第一次发现一个曾经以强悍出名的女校长竟然是一个抗日志士客观而论她的名字应该列入抗日烈士名录可是后人很少见到赞颂她纪念她的文字资料自然先入为主记住了她是一个迫害进步青年的女校长

围城》,读杨绛先生的文章又发现杨荫榆竟然和杨绛先生有瓜葛她是杨绛先生的三姑妈有了这层关系激发我进一步去窥探杨荫榆这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于是又发现了杨荫榆作为女人的人生不幸和一个女学者是怎样炼成的

杨荫榆虽然出生苏州望族因长相不美从小遭父母嫌弃长大后被母命嫁入门当户对的蒋姓人家但是进门才发现蒋家独子她的丈夫竟然是个智障生性要强的杨荫榆硬是挣脱牢笼逃回家退了这门亲婚姻的失败她将全部精力用在研究学问上先是公费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六年毕业回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工作后作为优秀人才被教育部公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修教育师从著名学者杜威回国后,192439岁的杨荫榆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杨荫榆都是独立自强的典范特别是在当时一个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时代杨荫榆不甘命运的摆布凭着自强不息考取公费留学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女子

受到西方先进文化思想影响的杨荫榆认同规则凡事恪守规则说话办事带有西方的直来直往风格而且她主张教育与政治分离她主政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时就是努力践行这一主张的

刘和珍等和杨荫榆到底有什么过节呢查资料发现,192557北师大召开'五七'国耻纪念会,杨荫榆图谋主持大会,被刘和珍、许广平等人拒绝杨荫榆于是决定开除刘和珍许广平浦振声等6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谈到的“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杨荫榆的开除六学生的决定一出,激起学生的强烈反抗,引发了学潮。女学生们在鲁迅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驱逐杨荫榆校长的活动,学生在她的办公室门上贴上封条和大字报,杨荫榆被迫搬到校外办公。1925年8月1日杨荫榆在警察的护送下回校办公,逼迫占校的学生离校。部分女生招来附近学校的男生外援,使用砖石和棍棒进行对抗,引发警察与学生的冲突。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后来回忆自己当时现场亲历的一幕:“杨荫榆被学生围攻唾骂,那时杨先生仿佛拿出全副的精神,一面吩咐巡警,如何不准动手……声音稍稍平息,我才逢人打听,那是怎样一回事。原来是杨先生申明要由杂物课升到校长室办公!”

由于驱逐校长的风潮愈演愈烈,1925年8月10日,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颁布解散女师大,杨荫榆在刘和珍等人的驱逐下被迫离职回到家乡苏州。

笔者以前也一直以为“3.18”惨案与杨荫榆有很大关系,以为刘和珍的死是杨荫榆迫害的。其实,“3.18”惨案发生在1926年3月18日。此时距杨荫榆辞职有半年之久。这次惨案与杨荫榆没有半点关系。

在驱逐杨荫榆的风潮中,鲁迅先生一口气写下了《寡妇主义》、《忽然想到(七至九)》、《“碰壁”之后》、《并非闲话》、《我的“籍”与“系”》、《补白》、《答KS君》等文章对杨荫榆进行无情批判,特别是《寡妇主义》一文,以杨荫榆的失败婚姻来讥笑杨荫榆是“拟寡妇”,对杨荫榆进行人身攻击。在杨荫榆1925年8月被迫辞职后,鲁迅先生又写了《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篇名文,主张“痛打落水狗”。估计是要主张学生穷追奋勇一鼓作气消灭已经败馁的杨荫榆女士。

杨荫榆女士之所以能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做校长得力于鲁迅先生的好友许寿裳先生的推荐。为何鲁迅先生对一个女校长这么穷追猛打呢?重规矩教育的杨荫榆一掌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就颁布了两条规矩:一是要求女师大的教员,应该依照北大的规则只能专任、不能兼任。而鲁迅当时是在教育部拿正式工资的人,在女子师大是兼职教员,按规矩鲁迅被辞退,不能再赚兼职的外快。二是杨荫榆要求女师大的学生,应该自尊自爱自强,不要跟教员之间有过于密切的关系。因为当时不少女学生与教员谈恋爱。加上对学生运动的态度上,鲁迅先生支持学生运动,杨荫榆认为学生不应该参与政治,而应该致力学业。由于这两项规定,引发了鲁迅先生与校长杨荫榆的矛盾。

杨荫榆作为杜威的高足,在美国学习期间获得优秀奖励的人,她对鲁迅先生的多篇文章的抨击甚至人身攻击,却始终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这不知道是杨荫榆的不屑,还是另有隐衷。

杨荫榆是一个致力教育发展的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她的严厉的治校之风,她的只管治学不要过问政治的主张,和时代格格不入,以致她一直被骂,时至今日,《记念刘和珍君》课文只要存在,她就会被人骂下去。也许这和她的教育理想主义,性格偏执,为人恪守规矩而不知变通有关系。用音乐家曹安和的话来说:“这个人其实不失为一个好人,就是太古板。

蔡元培在执政北大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治校的三宗旨:“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为了讲义的风波,蔡元培先生也有捋起袖子和学生要干一场的冲突,但蔡先生虽不主张学生参与政治,但不过分不反对,懂得变通,他在后世一直是一个教育家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口碑中。假如杨荫榆懂得变通,也许她不需背负骂名终生,而且还可以作为一个女教育家、中国首位女校长而载入史册。

杨荫榆对学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她的学生谢巾粹回忆:“杨先生在女二师,恰是吾级的级任老师。吾们既佩服杨师的学识、经验,更感觉杨师的和蔼可亲热心恳切,宛如慈母的态度。后杨师应聘北女师,我级同学哭留无效,一别二十余年。”回苏州后在东南大学任教期间,当校方要开除行为怪异不守纪律的学生时,杨荫榆考虑到青年人的前程,竟不同意开除。1935年之后,杨荫榆辞掉一切公职,在家乡办女子学社,给贫困家庭的女孩授课,这份公益心,也是彪炳千秋的。

杨绛曾评价杨荫榆说:“她好像忘了自己是女人,对恋爱和结婚全不在念。她跳出家庭,就一心投身社会,指望有所作为。她留美回国,做了女师大的校长,大约也自信能有所作为。可是她多年在国外埋头苦读,没看见国内的革命潮流;她不能理解当前的时势,她也没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杨荫榆一直被人误读,也许和她的不合时宜有关,她就一介迂腐书生而已。

      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应尊重事实,给他们客观公允的评价。不能因权威的一言而毁之,亦不能因一句盛赞而以偏概全。还原每一个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不仅是对逝者应有的尊重,也显示文化的自信与大气。 

如果喜欢就赞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