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不困的佛教历史36 | 《河畔的战神》

 雪溪人家 2020-10-18



大家好,我是禅叔,欢迎大家继续收听我们《听不困的佛教史》。

上期咱们说到,横勇无敌的亚历山大,用了差不多4年的时间,把盛极一时的波斯帝国打的灰飞烟灭。平灭了波斯帝国之后,亚历山大的东征,也算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就在这份辉煌背后,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也渐渐的滋生了出来。到底出了什么事呢?禅叔给您说一说啊:
 
亚历山大大帝雕像  巴黎卢浮宫馆藏

首先,亚历山大引以为傲的钢铁之师,不愿意再打仗了。四年的时间,马其顿的小伙子们从欧洲的希腊一直打到中亚的边缘,行程4000多公里,历经三大战役以及无数小战,士兵们太累了,想要回家了。而且在历次战役中,士兵们获得了众多的财富和战利品,他们想带着这些东西回到马其顿,享受自己的人生。士兵们的这些想法,我估计,亚历山大要是听到了,肯定不会开心。

其次,将领们对亚历山大的态度,从最开始的尊敬和崇拜,慢慢变成了失望和恐惧。我们说亚历山大20岁成为国王,资历很浅,也没有战功,根基并不稳固,但是以帕米尼奥为代表的大将们,对他表示了忠诚,这就在极大的程度上帮助亚历山大稳住了王位。亚历山大也投桃报李,给了帕米尼奥极大的权力,同时把自己的近卫骑兵和近卫步兵的统帅职位,分别交给了帕米尼奥的两个儿子。一时间君臣和谐,形势大好。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随着战争的推进,亚历山大逐渐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军事才华,赢得了全军上下的一致认可。到了这个时候,帕米尼奥一家人所掌握的巨大权力,就变成了亚历山大的一块大大的心病,毕竟,领袖和偶像只能有一个,卧榻之侧,又岂能容他人酣睡呢?权衡犹豫了再三,最后亚历山大还是对帕米尼奥一家人下手了,父子三人,先后身首异处。这就让马其顿的将领们,对亚历山大,从带有浓厚古典美学意义的崇拜和敬仰,慢慢变成臣子对于强势君主的忍耐和恐惧。

第三,马其顿的贵族们开始对亚历山大有了新的看法。我们说啊,欧洲的马其顿虽然强悍,但是毕竟是一个小国。相对于波斯帝国的庞大和富有,马其顿其实是差着好几个数量级呢。由于征服的速度太快,亚历山大没有时间慢慢的消化占领的巨大国土,很多在马其顿那样的小国里行之有效的行政政策,放到波斯帝国这样涵盖几十个民族和上千万人口的大帝国里面,就行不通了。于是亚历山大就开始大规模的学习波斯的制度、启用波斯的旧贵族,以求稳定帝国的统治。他自己甚至还娶了一位波斯公主当老婆,在礼仪上,也开始接受包括跪拜这样的礼节在内的波斯传统。这一下马其顿贵族就不干了。其实从当时的历史阶段来看,马其顿的贵族和国王之间的关系啊,更像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的关系,大家都是合伙人,等级制度没有那么森严,现在让他们向亚历山大下跪行礼,大家有点接受不了。除了对制度不适应之外,马其顿贵族们也不愿意看到越来越多的波斯贵族掌握巨大的权力,因此就对亚历山大,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不满。

因为有以上三点原因,所以在征服波斯帝国之后,马其顿的整个官僚集团和军事力量其实都不愿意继续征伐了,但是亚历山大本人却不这么想,作为一位史无前例的征服者,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他不断膨胀的欲望。

于是,在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不顾大臣和将领们的反对,一意孤行的点起12万大军,翻过兴都库什山,杀进了印度本土
 

一开始的进军很顺利,印度河流域的很多小国望风而降,偶尔遇到抵抗,也是很轻松的就消灭了对手,但是亚历山大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有消息传来,当地有一个小国名叫保拉瓦,他的国王波鲁斯拒绝向马其顿人投降。而且这个波鲁斯,还率领军队拦住了马其顿人的去路,要跟亚历山大较量较量。

那这个波鲁斯有多少军队呢?只有差不多三万步兵,三千骑兵,几百辆战车和一两百头战象。

我们前面说过了,亚历山大自起兵以来,带着四五万人,就打的波斯帝国前前后后差不多百万大军满地找牙。现在自己有十二万人,面对对方这三万来人,亚历山大觉得波鲁斯简直就是疯了,这不是寿星佬上吊——嫌命长么?既然你来找死,那我就来成全你吧。

于是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和波鲁斯双方的军队,就在印度河的一条名叫吉达斯浦河的支流,在它的两岸隔河对阵。

等看到波鲁斯的军队的时候,亚历山大发现有点不对劲了。这个波鲁斯的军队啊,虽然数量不多,但是相当的精锐,重步兵的军阵相当严密,战车兵和骑兵的斗志也相当的高昂,特别是那一两百头战象,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战象,身高全部超过3米,重量都在5吨上下,大象背上驮着一个小堡垒,里面除了驾驭战象的人之外,还有三名弓箭手,而且这些皮糙肉厚的战象身上还披着厚厚的甲胄,胸前更是一整块铁甲作为防护,在象牙顶端还安置着锋利的铁制矛尖,真的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印度战象(巴克特里亚时期)

这个时候的亚历山大,虽然已经相当的骄傲了,但是真到了战场上,他作为军事家的嗅觉还是非常敏锐的。他觉得如果直接渡河硬拼,估计要吃大亏。

于是他首先到处放话,征集大量的粮草,声称打算在这里长期驻扎,慢慢的跟波鲁斯耗着。可没过几天,他又突然命令部队到河边集结,制造了无数筏子,大张旗鼓的准备渡河。波鲁斯非常紧张,沿河部署军队严阵以待。结果马其顿军队忙活一阵以后一轰而散回营休息,让印度人虚惊一场。

接下来的几天,亚历山大又命令马其顿骑兵沿河往来奔驰,好像在寻找其它渡河地点。波鲁斯的骑兵部队高度警惕,就在河对岸跟着对方的骑兵跑。结果马其顿的骑兵每天上午出去跑一大圈,最后晚上又都回到了军营,并没有真的渡河。这样的闹剧反复上演了几次之后,波鲁斯就有点疲沓了,于是他只是布置岗哨戒备,不再派大军出营跟着马其顿人乱跑了。但是你别看亚历山大天天让自己的大队骑兵出去遛弯,那其实都是障眼法,他早就偷偷的派出好几支小股的骑兵,去寻找适合渡河的地点,最终还真让他们给找到了个地方。接下来,亚历山大留下了一部分军队,继续在吉达斯浦河跟波鲁斯对阵,自己悄悄的率领主力部队,沿着河流往上游走了十七八公里,到达了渡河地点。到了地方之后,亚历山大率军飞快的渡过了吉达斯浦河,过河之后重新列阵,向着波鲁斯的军队压了过去。

很快,波鲁斯就得到了消息,知道亚历山大的主力已经渡河了,但是河对面还有希腊人啊,没有办法,波鲁斯也留下了一部分军队继续盯着对岸的希腊人,自己率领主力部队迎战亚历山大。
 

吉达斯浦河战役

在一天的中午,双方的军队正式碰面了,波鲁斯把战象放在了军队的最前列,战象后面是一个个的步兵方阵,而骑兵呢,则放在了整个步兵方阵的左右两翼作为保护。

亚历山大的列阵方式就不太一样,他把自己的军队分成了左右两块,左侧是所有的马其顿重步兵方阵,右侧则是主力的骑兵部队

双方碰面之后,亚历山大带领自己的重骑兵部队率先向波鲁斯左翼的骑兵发起了进攻,我们前面说了,波鲁斯把骑兵分成了两拨,分别放在了自己步兵方阵的左右两侧,因此左侧的这部分骑兵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在战斗素质上,跟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相比,那真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于是波鲁斯左翼的骑兵很快就被击败,开始往后方退却,亚历山大的骑兵乘胜追击,想要借着这个机会,直接从侧面杀进波鲁斯的步兵方阵里面去。

我们知道,步兵方阵虽然非常牛,但是两侧却是他的致命弱点,即使强悍如马其顿步兵方阵,两翼的防护也是很脆弱的,一旦被敌人从侧面攻进去,那基本上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因此,看到亚历山大带着骑兵要从侧面突袭己方的步兵,波鲁斯战象部队的指挥官沉不住气了,开始率领左翼的战象部队去阻挡马其顿的骑兵,这个左翼的战象一动,中间和右翼的战象部队也跟着动了,这一两百头5吨多重的战象集群开始了冲锋。马其顿的重骑兵再牛,这也扛不住这些古代坦克的冲击啊,于是亚历山大就下令自己的重步兵方阵开始突击,想用密密麻麻的长矛阵来搞定战象,波鲁斯一看,你以为就你有长矛阵啊,我也有,于是他也命令自己的步兵方阵开始冲锋。战斗进行到这个阶段,就进入了最简单、也最血腥的肉搏战了。
 
战役布阵图(红色为波鲁斯军队,蓝色为亚历山大军队,红色小点为战象部队

到了肉搏战阶段,亚历山大有点发懵,这波鲁斯的军队虽然数量不多,而且骑兵部队由于一开始被打散,在战斗机动性上也很吃亏,但是战斗意志那是杠杠的。感觉上和当年亚历山大在伊苏斯,那背水一战的架势不相上下啊,波鲁斯的3万人面对亚历山大的无敌铁军,那是死战不退,就算自己被砍倒,在临死前也要给对方一刀,俩人同归于尽。这一场像绞肉机一样的大战,从中午一直打到晚上,波鲁斯的军队慢慢的开始抵挡不住了,毕竟在军队的数量和质量上,他都处于明显的劣势,这时候,本来在河岸边跟马其顿人对峙的那部分留守部队,发现国王危险,也不在河边待着了,拼了命的冲上来支援,但是河边波鲁斯的军队一走,对面的马其顿军队也顺势渡河,开始从背后夹击波鲁斯的主力部队。

仗打到这个份上,波鲁斯就没办法了,大势已去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的三个儿子先后战死,参战的印度贵族也几乎全部殉国,波鲁斯本人身负九处重伤,但依然跃马横枪,如鬼神般奋战。不过终究他还是抵挡不住马其顿人的进攻,最后还是被兵败被俘了。不过这一战,也是重创了马其顿人,全军总伤亡超过一万人,著名的伙伴骑兵伤亡超过一千,亚历山大自己的战马也死在这场战役中,这一下亚历山大可就郁闷了,心说我打下整个波斯帝国也没死这么多人啊?现在打一个印度的小国,就死了这么多人,这要打下全印度,得死多少人啊?后面咋办?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往印度打呢?嘿嘿,没等他想明白呢,他们自己人已经闹起来了

上面我们说过,本来这次进军印度,就是亚历山大自己强努着来的,将领、贵族和士兵们,都不想来,结果这么惨烈的一仗打完,大家积攒的怒气就再也摁不住了。再加上印度夏天炎热的天气,让军队中出现了大面积的伤病和瘟疫,于是在部分军队中开始出现了哗变的情况。

亚历山大一看这个,心说别了,这仗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不一定出什么事呢,赶紧撤吧。于是亚历山大分兵三路,开始班师回朝,在回去的路上,又收拾了一些印度河流域的小国,反正总而言之吧,整个印度河流域,算是让亚历山大给搅和的够呛。而我们知道,印度河流域是婆罗门教的大本营和根据地,这个地方被打残了,对于婆罗门教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就给大本营主要在恒河流域的佛教,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们说波鲁斯和亚历山大打的这一仗啊,是让亚历山大退兵的两个核心原因之一,那么让他退兵的另一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在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前的几十年,恒河流域已经结束了列国纷争的局面,诞生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一旦亚历山大继续东进,势必与它正面交锋。亚历山大权衡了一下,觉得此时不是进军的最佳时机,想说回去好好的休整休整自己的军队,也稳固一下自己的统治,等时机成熟了,再来征讨印度。可谁成想,几年之后,亚历山大突发疾病死在了巴比伦,终年不到33岁。
 
亚历山大帝国疆域

OK,用了两期的时间,跟您聊了聊亚历山大东征,不管怎么说,亚历山大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征服者,创下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绩,建立了无比庞大的军事帝国,成为了那个时代,全世界的最强者,但是天妒英才啊,32岁就死了,他死后,他所创立的帝国,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土崩瓦解了,唉,让人可发一叹呐。好啦,东征聊完了,那么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到恒河流域,一起了解一下那个让亚历山大都畏惧三分的强大帝国,看看它又是怎么回事。

感谢大家的支持,我是禅叔,下期节目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