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业丨鞋底暗战,运动品牌正在打响的“翻身仗”

 3D打印c93pmdy1 2020-10-18

i-sneaker 中国鞋类设计师联盟 昨天

“准者杯”大赛昨日已截稿,

还未提交稿件参赛者请于17号晚上

20:00前联系小编(微信:15880769738)

投递


 赔偿340万!又一“山寨”国货陨落,曾“骗过”无数消费者 

有着“慢跑鞋之王”的新百伦(New Balance)在全球运动鞋领域,拥有很高的声誉,颇受消费者的追捧。

2010年,中国兴起一波跑步热,这对专注于跑步鞋的New Balance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由此,New Balance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与销售额,都迎来快速增长。

不过,New Balance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也遭受过不小的挫折,那就是“山寨”。

20世界90年代时,New Balance便进步了中国市场,译名为新百伦。其在中国迅速扩张,受到了不小消费者欢迎。然而,经销商违反经销协议,私自增大生产规模并降价,引起了New Balance的不满。

随后,New Balance便退出了中国市场。

New Balance的退出,令众多“山寨”品牌愈发疯狂,纽百伦、纽巴伦等打擦边球的品牌不再少数。

其中,“山寨”最疯狂的当属纽巴伦。纽巴伦不仅名字与新百伦相似,而且鞋子上都有一个“N”字的logo,许多鞋子的样式也颇为相似。

这让许多消费者误以为纽巴伦便是正品New Balance。

不仅如此,纽巴伦还抢注了“新百伦”这一商标,摆了New Balance一道。当2003年,New Balance回归中国,并成立新百伦中国贸易公司时,反因侵权而赔偿纽巴伦500万元。纽巴伦的这一招偷天换日,令人大开眼界。

因此,New Balance在中国开展业务只得用英文。不过,New Balance不想看到自己的品牌被纽巴伦毁掉,将纽巴伦告上了法庭。经过多年的对峙、审判,这一案件终于在今年迎来了结果。

4月份,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就此案作出“纽巴伦停止不正当竞争,并赔偿1080万元”等的判决。同时,9月份美国特拉华州邦法院,也迎来判决。

法院表示,美国纽巴伦国际有限公司故意侵犯商标权,赔偿New Balance公司50.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40万元。

由此,困扰New Balance多年的商标侵权案终于了解,New Balance终于可以更专注发展自身在中国的业务。纽百伦这个曾经“骗过”无数消费者的“山寨”国货,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如今,New Balance已经成为众多鞋迷的又一心头好,其众多产品都颇受消费者欢迎。尤其是在跑鞋领域,新百伦凭借着专业度,征服了众多消费者的心,令人瞩目。
对于New Balance,你怎么看呢?

文章来源:海西商界

 鞋底暗战,运动品牌正在打响的“翻身仗” 

据懒熊体育报道,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头10年,制作球鞋中底的材料相对固定,都是以EVA材料为基础。不同的中底产品就是“EVA+不同材料”,只是加入材料不同、调和配比不同、发泡次数不同,以此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一“垄断”在2013年被阿迪达斯的boost系列打破。



boost系列跑鞋的中底采用了TPU材料作为基础,脚感舒适度和其他运动鞋相比有了明显的区别。 在设计界,此前以EVA材料为基础的中底被称为“结构型减震”,而boost系列的中底则属于“材料型减震”。boost大获成功让“材料型减震”非常吃香,很多品牌开始在中底基础材料上做文章。

阿迪达斯当年的确凭借boost瞬间甩开竞争对手一大截,但7年过去了,技术发展日新月异,boost渐渐落下神坛。7年仿佛一个轮回,阿迪达斯还在寻找新的驱动力,但这次更不容易。他的身后,逐渐强大起来的国产运动品牌正在虎视眈眈,等待一个新的颠覆性产品。 

boost推出之后,很多莆田鞋也号称掌握了boost技术,但一上脚就漏了怯。 事实上,TPU发泡技术不难,也不是行业秘密,但巴斯夫对于温度、压力等其他许许多多指标的把控,才是boost的价值所在。只不过到了今天,boost已经不再是一个标杆,而是一个基准,国产品牌正在跨越boost的天花板,寻找更适合的技术。 

2019年李宁推出了一款定价2099元人民币的跑鞋“䨻”,一下子拉高了国产运动品牌的定价天花板,动摇了消费者关于“国产品牌就是便宜”的固有印象。

“䨻”的成本大头也是在中底上,采用全掌式PEBAX发泡中底,通过超临界流体发泡工艺成型,由法国工业公司阿科玛(Arkema)提供。



根据李宁篮球鞋品类设计总监孙明旭介绍,PEBAX材料和通用材料相比价格会高三分之一到一半以上;且阿科玛提供的材料和发泡工艺都是顶尖水准,这也限制了材料的供应量,加大了成本。 

虽然李宁方面没有透露和阿科玛的合作细节,但业内人士认为依旧是通过商业条款塑造“壁垒”的路线,至少在大中华地区是如此。 很多人一下子联想到了阿迪达斯和巴斯夫的合作。 李宁向消费者传递了一个信号——从专业性、科技含量上,李宁完全可以跻身跑步领域高端市场。 

当然,中底新材料也并非仅仅意味着“贵”,也可以有500元左右的平价产品,例如匹克的态极。



态极的中底材料是P4U,由西安理工大学的李峰教授团队研发。态极对匹克的意义不亚于起死回生。2019年“双11”在主推态极新品的情况下,匹克总销售额达1.1亿,同比增长703%,搭载匹克态极科技的新产品销售额达到8904万,占到匹克整体销售额的80.47%。 

匹克依靠科技上位让鸿星尔克、中国乔丹等国产老字号也嗅到了生意良机,逐步搭建起科技平台,以“平台化”推出新产品。

鸿星尔克推出了“弜(jiang四声)弹科技”,虽然被诟病和李宁几天前推出的“弜缓震回弹科技”撞车,不过也从侧面展示出国产运动品牌纷纷入局的快节奏。 

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近年来,国产运动品牌在研发上不断发力。对比各家年报,5年来,特步从1.22亿元的研发投入上升到近2亿,安踏研发投入从3.1亿元翻了一倍多至7.8亿元,各家你追我赶。

而在运动品牌之外,材料行业也逐步发现了中底科技这个“富矿”。 “以前会有那种情况,想跟国际知名大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但对方不感兴趣,只是提供一些通用型材料。”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懒熊体育,“现在明显感觉不一样了,甚至很多都是对方主动找来寻求合作的。” “行业内会有一个圈子,”孙明旭告诉懒熊体育,“品牌有新诉求会提出来,材料供应商的方案也会拿出来,两边对接。” “很多材料都是陆陆续续小批量在做,不断有新东西出现。” “未来也不会刻意去找国际上的大公司,还是以材料本身的特性出发。” 孙明旭表示。

这是一场上游领域的跨界,供应商提供的新材料需要跟运动品牌的研发部门共同研发,才能转化成中底可用的材料。站在运动品牌的角度肯定是符合自身定位的理想材料,只要一看造价,就知道和自己的定位是否匹配,选择相对单纯。 

但是站在供应商的角度,他们思考的问题就会更多起来。比如:1.品牌的整体经营能力:材料供应商准备在新的领域打开合作,肯定希望开始就有一个好的口碑,事半功倍;2.运动品牌的生产体量:如果是独家供应的话,太小的公司可能接不了供应商独家供应的材料体量。 这就要求运动品牌在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整体实力。 

 boost用了7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科技平台从新生到逐步被新技术赶超的一个轮回。未来随着整个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人们接受信息速率的不断提升,淘汰的周期肯定要大幅缩短。过去要用10年淘汰的东西,未来可能只要5年。 在这场产品背后的科技暗战里,谁家能够在3-5年内寻求到一个具有革命性的、或者是说这种大幅提升运动效率的科技平台,谁就能占领市场的高低。随着国产品牌与国外一线打牌的差距不断缩短,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文丨来源于懒熊体育(节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丨来源于网络

 重磅!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安踏数字化变革再进一步,未来3D必定大势所趋!

两周内完成超900个配色和所有样品的制作,完成3D虚拟样品订货会高质量呈现、整体进度节省约75%,大大降低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在疫情期间,安踏集团试水数字化3D设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020年上半年,安踏集团在研发、生产、供应链、零售平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以强执行力的铁军文化凝聚共识,统一行动,主动推进多项前瞻型变革,聚焦集团数字化战略和直面消费者(Direct to Consumer)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

“以数字化和直面消费者两大战略为引领,探索设计数字化变革,安踏已率先在业内实现数字化设计的大规模应用,极大推动设计环节的降本增效,更将带动其全链条数字化升级。”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表示。

一次颠覆性的行业变革

记者在安踏厦门营运中心看见,工作人员在电脑屏幕中展示了两张鞋款的图,一张是由设计工具“Ideation”设计的3D渲染图,一张则是用相机拍的实物图照片。

“几乎一模一样!即便看纹路细节,两张图片也没有不同。放在一起对比,比‘找不同’游戏还难。”在场不少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实现数字化设计图和实物照片高度一致,是安踏在数字化设计领域的最新成效。据悉,安踏将设计师的2D设计图,通过设计工具的算法和数据库进行3D建模,最终呈现出3D设计效果。该设计工具平台提供方、时谛智能CEO林子森介绍,数字化设计希望达到的就是“所见”即“所得”的效果,“最终生产出的鞋款和设计的3D图无限接近。”

如何看待数字化设计大规模应用给鞋服领域带来的效果?安踏运动生活品类事业部总监郑明廉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相当于手机领域4G跳跃到5G的转变。

区别于服装设计,鞋类3D建模设计运用的是复杂曲线,与汽车、飞机、航天器的设计等属于同一技术原理,而在具体生产中,衣服平均约50道工序,鞋类则约有120道工序。整个流程下来,一款鞋从设计稿到确认生产制成鞋子的总成本可高达万元,一双鞋从设计到上架全周期耗时8-12个月,且最终只有20%-30%的设计会进入生产环节。


围绕回归降本增效这一根本目的,安踏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年设计1000款鞋为例,假设有4000个配色,全部制成实体样品鞋需耗费约1000万元。在传统的模式里,这4000个样品只有20%-30%会被选中投入生产,未被选中的实体样品鞋作废,则有700~-800万元浪费在了评审环节“看一眼”的目的上,期间还有大量的物流、人工费用。

而在数字化设计平台上,可以直接用数字化设计的3D虚拟样品设计图进行选品,从4000个虚拟样品配色方案中挑选300-400个虚拟样品后,再制成实体,从而削减了一半以上数量的实体样品,极大降低了打样成本,总成本综合下来约为原来的1/5。

带动全链条的数字化

“外面的进不来,我们也出不去,这是今年大部分中国企业遇到的问题”,安踏集团鞋采购副总裁张细祥毫不避讳,“今年疫情后很多工厂没有开工,我们的很多样品赶不及上预览会,甚至预览会也放在了线上,这时候我们需要外部技术团队来协助我们。”


据介绍,到目前时谛最直接能帮助安踏的就是提升效率。“我们在安踏定了一个目标,产品开发周期要缩短,两周时间完成第一轮的开发设计。”为了实现目标,时谛通过自家材料库,利用A I技术自动生成拼色、设计,3D技术建模打样,接下来还要通过快速抓取中国社交媒体资讯数据,通过信息抓取、分析,通过系统做不同配色,给到设计师参考。

这其实只是安踏数字化的一小步,安踏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做数字化扫描、VR的项目,而是包括供应链平台数字化在内的全链路数字化。“过去我们是从零开始,但是今天要的不仅仅是0到1,要的是0到10,”张细祥对于供应链数字化定位清晰,“一定要做到供应商所有的产出跟我的信息全部是共享的,投入、产出数据全部能清楚地掌握”。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变传统的“生产为导向”为“市场为导向”,这是因为通过数据安踏内部可以掌握销售端和供应链端的产出信息,也能让供应链端看到前端销售情况,以便根据销售情况调整生产需求,用来满足前端消费者的需求。


 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


“国际品牌最先提出这个理念,但始终没办法实现批量应用。”在运动鞋服领域从业多年的安踏运动生活品类事业部技术工程副总监倪亚萍表示,“安踏已经实现一个季度几十个款、上百个款进行数字化设计,率先实现数字化设计的规模化应用。”

据悉,耐克曾携手戴尔和Meta,展示了VR和MR等先进技术在未来设计中的潜力。Nike和Adidas已经开始选用MODO(3D建模设计软件)作为其概念设计。然而,两大品牌依然停留在概念设计、局部应用的状态。

事实上,安踏已经验证了数字化设计的可行性,也看到了巨大的潜力。在疫情期间,受物流运输的影响,企业无法将样品送到给设计师,订单成交只能依赖于样品的照片效果和双方信任度。


“我们通过平台设计的3D虚拟样品,高还原度呈现了设计和质感,我们还举行了虚拟订货会,最后,品牌商、经销商等通过虚拟订货会完成了订货。”郑明廉透露,目前安踏全品类都在开展数字化设计变革,而运动生活品类事业部率先实现了大规模应用,并完整尝试了整个流程。

不仅是安踏主品牌,安踏集团旗下FILA品牌在订货会即将来之际,通过Ideation建立的虚拟样品,集团在两周内完成了900+配色和所有样品的制作,如期完成了评选会,这在以往不可想象。

事实上,以数字化和直面消费者两大战略为核心,安踏全链条数字化变革已经拉开序幕。上半年,安踏集团与IBM携手进行最新阶段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通过打造数字化平台提升管理效率;在营销端,全面规划与消费者互动连接的触点,精细运营私域流量,盘活沉淀的上亿消费者大数据资产,为快速精准营销提供基础;在生产端,联合BCG制定集团供应链发展战略,打造柔性供应链,通过数字化、技术突破与材料突破三大举措,实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提速赋能各品牌发展,并有效地控制库存,保持合理的库存水平;在物流端,建立了O2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盘货整合,零售直配能力提升35%,减少货品调拨,降低运营成本,最大化库存效率,大幅节约开支。


“基于消费大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是安踏整个集团今年的重中之重,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提升品牌数字化能力是明智之举。安踏集团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和以科技引领的极致价值的投入将超过10亿元人民币!”李玲最后表示。

文章来源:环球鞋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