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妊娠母猪的饲喂如何把握?

 新用户41494933 2020-10-18

养猪像一盘棋,开局的好坏对结果很重要。特别在胎儿的宫内发育阶段即母猪妊娠阶段,宫内发育的情况决定了小猪数量和质量。并且妊娠期的饲喂还会对哺乳期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妊娠母猪的营养和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其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如下。

妊娠母猪饲喂目标

(1)增加窝产健仔数:降低胚胎死亡率,增加产仔数 ;

(2)促进胎儿生长和发育,增加仔猪均匀度和活力:

(3)促进乳腺发育,防止母猪过肥或过瘦,为泌乳做准备 ;

(4)增加产力,为分娩做准备;

(5)预防便秘,防止内毒素蓄积和压迫产道,损伤母猪健康和延长产程;

(6)调整母猪胃肠道容积,提升哺乳期母猪采食量。

饲喂模式的选择依据

母猪妊娠天数分为四个阶段:0-30天、30-75天、75-95天、95天至分娩前。而分阶段饲养常见的有“步步高”和“高低高”两种模式。无论哪种模式,其采食量都是低于正常采食量的,因为妊娠期母猪平均采食量提高1kg/d,将减少泌乳期母猪日采食量0.75kg,所以保持“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喂模式。那么这两者模式的区别在于,“步步高”早期时饲喂的量比较低,而“高低高”模式在早期饲喂量比较高,但是到了中期,根据体况调整饲喂量时,两者趋于一致。

那么如何选择模式,可根据管理水平和环境选择适合的饲喂模式。“步步高”模式的产仔数稍微低于“高低高”模式,但是初生重大于“高低高”。如果猪场的环境特别好、管理水平非常高,多生几头都可以养得活,就可以选择“高低高”模式。如果环境较差,管理也不到位,就应该选择“步步高”模式。又或者,对于背膘偏瘦,体况较差的初产和经产母猪,在整个妊娠期采用“高低高”的饲喂方法,使母猪体况快速恢复,对于体况较好的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可采用“步步高”的饲喂方法。总而言之,背膘控制是妊娠母猪饲喂的核心。

妊娠母猪的饲喂如何把握?

注:一般猪场没有专门的攻胎料,使用哺乳料代替,但是会出现两个问题:(1)能量过高;(2)钙含量过高,建议强化纤维素营养的怀孕料,可以撑大胃肠道,为哺乳期高采食量打下基础,也可防止妊娠后期便秘。

妊娠不同阶段饲喂关键动作

0天-29天,严格限饲

因为配种后48-72小时是受精卵向子宫植入阶段,如果饲喂量过高,日进食能量过高均会导致胚胎死亡增加,使产仔数下降;母猪群偏瘦时更容易发生饲喂过量的问题。尽可能降低胚胎早期死亡率,是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妊娠30天内,饲喂母猪1.2倍维持需要的采食量,也就是饲喂量=体重kg*1.2%。

20天-75天,调整膘情

看膘喂料,保持体况2.5-3分,根据母猪的体况适当增减饲喂量,这个阶段一个好的饲养员很重要,猪场有自己的体况评分系统也很重要。背膘管理是整个妊娠阶段母猪饲养的核心议题。母猪偏瘦:常表现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安静排卵或形成卵泡囊肿;母猪偏肥:情期受胎率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较低。

测膘喂料:妊娠前期(30天)14-19mm;妊娠中期(75天),16-19mm;产前一周(107天),17-21mm。若低于标准值1mm,增加饲喂量200-300g/天,依此类推;若高于标准值1mm,则减少饲喂量200-300g/天,依此类推,但每天饲喂量不得低于1.8Kg/天。4周后再测,根据膘情再调整饲喂量。

75天-95天,促进乳腺发育

乳腺生长加速主要阶段,脂肪组织和间质组织被乳泡组织替代成为泌乳组织,过量饲喂会导致乳腺细胞数量降低,不利于乳腺发育,所以此阶段母猪切记过肥。在膘情调整期后,每周增加0.5kg饲喂量较为合适。

96天-115天,后期优饲,预防便秘

攻胎后期饲喂量不超过3.5kg,到了后期3.0kg已经足够。妊娠后期虽然是属于胎儿主要生长期,但后期体重增加最主要的还是水分,所以增加饲喂量对仔猪出生重影响很小,并且提高饲喂成本。

此外,产前不需减料,因为产期不是固定的,如果母猪产期推迟,提前减料会使得新生仔猪发育不良,母猪分娩无力,难产比例增加。并且母猪在有临产征兆后,母猪是不会再吃料的,从有临产征兆到实际产仔,中间有几个小时间隔时间消化饲料,不会影响到母猪健康。

小结

不同品种、不同环境、不同胎次、不同产仔数等因素都会影响母猪的营养需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妊娠母猪的饲喂核心是控制合理的膘情,所以好的员工,根据情况掌握料勺很重要。另外,加强管理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