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聪明的人,凡事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布衣粗食68 2020-10-18

01

去年十二月的时候,我和家人去了一趟桂林。

小时候,读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句子,就一直念叨着去桂林看看。那时候,我家很穷,父母是肯定不会拿钱给我去旅游的。因此,去桂林的想法,一直被搁浅着,直到去年才成行。

桂林的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丽的山峰,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别样的画卷,看似很安静,画卷上却波光粼粼,有浪花朵朵。

白天游山玩水,到了傍晚,闲来无事,就去逛街。无意间,走到一间玉器店。导购员主动走过来,问我要买点什么。我说:“我就是瞎逛,不知道要买什么。”

导购员指引我到柜台边:“如果你不知道买什么,你就先了解一下桂林的玉器行业吧。或许你会感兴趣的。”

我忽然发现,柜台里有一个色彩很纯真的手镯。我把手镯拿在手里,感觉特别柔,凉凉的。导购员说:“其实,所有的玉器都有瑕疵。”

我被导购员这句话吓一跳。“瑕疵”二字,怎么能够出现在玉器上呢?在我的印象中,玉器都是纯洁的,没有任何瑕疵。

细细一想,我忽然明白,所有的事物都有瑕疵,所有的人也有“瑕疵”。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管金子如何提炼,都不会是百分百的纯金;不管一个人多么优秀,都不会完美无瑕。

02

《增广贤文》里写道:“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做人,要用用苛求和责备别人的心来要求、反省自己;用宽恕、体谅自己的心去宽容体谅别人。

做人,当你责备别人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一直处于愤怒的状态,哪怕别人没有犯错误,你也会看别人很碍眼。因为你习惯了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而别人却用他的标准来衡量你,两个人的标准不愿意,谁都看谁不顺眼。

我们常常用“洁白如玉”来形容一个人,可是玉器本身都不是“毫无瑕疵”的,人怎么又能真正“完美无缺”呢?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自己看别人的时候,就顺眼多了。

聪明的人,都懂得换位思考。在看到别人的错误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责备别人,而是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犯同样的错误,用别人的错误来警示自己,然后感激别人,提醒了自己,让自己减少了犯错误的概率。

善意地提醒别人的错误,然后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你就会发现别人都是好人。当你坚持帮助别人的时候,你的人缘会越来越好,眼眸里会有温柔的光。

俗话说:“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的眼里有光,你会发现别人的优点,自己也不会耿耿于怀了。

03

与其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人心隔肚皮。你看到别人的一切,都是表面的,不是深层次的。你从来都不能真正懂得别人,不能给别人最好的安慰。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一个人真正的改变,不仅仅是靠外力,更靠内在的力量。如果自己不愿意改变,那就谁都没有办法。

聪明的人,不会去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麻烦事或者伤心事,首先就会反思自己,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对,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瑕疵”,再去分析别人的“对与错”,你会发现自己的过错比别人严重得多。

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做不到,却总是要求别人做到,这怎么可能呢?

比方说,很多父母一直在要求孩子考上好的大学,逼着孩子努力读书。可是,父母自己却从来不看书,也不会和孩子一起解答题目,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难以理解。还有的父母,手里拿着手机,看着无聊的视频,却在大声训斥孩子:“快点看书,否则我就打你。”

人与人的感情,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好,别人会懂得,你把任何不好的事情都推出去,别人也会懂得。

如果你被一个群体排斥了,不是因为这个群体不优秀,是你自己不够优秀;别人和你有了摩擦,不是别人犯错误了,是你自己犯错误了;别人对你的态度不好,别人没有错,是你自己的态度不好。

凡事都往自己身上揽,看起来是善良过头了,其实是学会了忍耐和包容,内心变得强大,生命变得睿智。

04

《格言联壁》里写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抱怨别人,只会让自己更烦恼,你只是把别人的错误转嫁到自己身上来了。与其抱怨,不如静坐、思考;与其喋喋不休责备人,不如闭嘴,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命运;你的眼神,就是你的人生风景。你想过得更加幸福,你就学会调整看人待物的角度。

比方说,你去旅游的时候,看到一堆垃圾,然后你围着垃圾堆拍照,满脑子都不舒服,觉得这个地方太差了,简直就是用虚假的风景来骗人。

当你调整拍照的角度,对着别人的笑脸、天上的云朵、远处的山、清清的流水,你会发现,这里的风景,真的很好。

当你学会了换位思考,你还会发现,有人在努力清理垃圾,他们挥汗如雨的样子,真美!

学会“责怪自己”,是一种很高的教养,对别人是善良,对自己也是善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不能总是去称一称别人的分量,要多称一称自己的分量。

真正聪明的人,凡事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清自己的“瑕疵”,改变自己的“瑕疵”。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