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忙|作者|冯保锋

 大河文学 2020-10-18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欢迎各位作者登录大河文学网(www.dahewenue.cn)注册驻站作者。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17。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小区的操场上,几个老太围在一起剥玉米,那金黄的玉米粒在阳光的抚摸下,闪耀着柔和的光芒,那光芒一时间迷了我的眼,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我童年的秋天。那时的我十来岁,正是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时候。

秋天到了,农家最忙的便是秋收。俗话说:“时间不等人”,庄稼熟了,若不收割,一方面会被虫子、鸟雀吃,甚至落到地里,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冬小麦的播种,所以秋是会催人的,它让人的心一刻也不消停,直到所有的秋作物收回了家,麦子种到了地里,人们才可能闲下来。

秋收的日子,甭想睡个安稳觉。天刚亮,吃完饭,我们一家便在爸的带领下去收玉米,爸拉着平车,妈挎着篮子,我和哥哥带着睡意跟在后面。我问爸:“为什么要这么早干活”?爸说:“早上凉快,到了中午,秋老虎的余威还是很厉害的,早干完早凉快。”可是爸不知道,在他眼中,活永远没有干完的时候。到了地里,我们四个人一人两行,开始掰玉米。刚开始,还有点劲头,和爸妈说着话,也没觉得累。可是时间久了,掰玉米的手生疼生疼,天也慢慢热了起来,心底的懒意渐生,一会儿不是说玉米叶子剌着脖子,就是说灰迷眼了,口渴了……总之是不想干了。爸和妈早已掰到前面去了,我和哥哥赖在后面,也不说话,半天才掰一个玉米。空旷的玉米地里,只有爸妈“嘎巴嘎巴”掰玉米的声音。后来,我索性什么都不干了,坐在玉米秆的阴影下自顾自玩起来,捉虫子,把玉米须挂在嘴唇上扮老人,把比玻璃球大不了多少的小屙瓜揉软再捏碎……,等爸妈拐回来时我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赶紧开始掰玉米。我知道爸妈已掰了四行,而我两行掰得还不到一半。爸有时也趁机教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就不用干活了。可那时的我,对爸话语中所包含的朴素而又美好的期望也只是半懂非懂,该玩还是玩。

一大块玉米地在临近中午的时候,终于掰完了。接下来就是装车,一平车尽管在爸巧妙地“排兵布阵”下,装得满满的;可说实在话,真装不了多少玉米,落后的农业生产力不知让爸妈流了多少汗,跑了多少路。玉米终于在下午快两点的时候拉完了,虽然我没有干多少活,但我早已是饥肠辘辘,身心俱疲。再看爸的脸红得关公都比不上。汗可能早已流干,坐在椅子上“咕咚咕咚”的地喝着凉开水,等妈做饭的时间,他在椅子上就能睡着。

有的时候,为了赶活,亲戚也会来帮忙。日落西山时,院子里堆得玉米就像小山似的,那预示着地里的玉米已全部运回家了,等待着的就是划玉米(我们这里说的是划茭茭)。夜晚,月亮挂在天空中,院子被一片如水的夜色笼罩,我们一家人还有邻居围坐在玉米周围开始划玉米,干着活说着家常里短,有时猛地会有尖叫声,那肯定是小青虫顺着腿爬进了裤子。如山的玉米在集体的力量下慢慢缩小,此时的月已西移,凉意渐浓,大家加快了干活的速度,全部划完。人们也是睡意沉沉,赶紧回家胡乱洗漱一番,贴着床就睡着了。此时的夜静悄悄的,唯有蛐蛐的歌声在天地间回响。

第二天,还要把玉米挂起来。我家的东墙每年秋天都会成为人们驻足的地方。那是因为爸爸挂得玉米辫子又粗又长,那金黄的玉米辫子挂在墙上,就像是一幅画风粗犷的写意画。

玉米收完了,还有红薯、大豆、花生等着呢!那时农村地多,头茬地种主粮,二茬地种副粮。这些粮食那可是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等所有的农作物都归仓了,秋收尘埃落定。爸看着满仓的粮,那笑容就像盛开的野菊花。

硕果累累的秋被人们送走了,人们又开始期待着来年的秋。

啊,我童年的秋天,怎能让我忘怀! 

作者简介:冯保锋,河南济源人,轵城三中教师,爱生活、爱读书、爱旅游,作品散见于报纸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