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中外】三国时期的八句狂言:一句比一句狂,嚣张至极,不可一世!

 老沔城人 2020-10-19




【古今中外】

三国时期的八句狂言:
一句比一句狂,嚣张至极,不可一世!

文/历史紫陌阁


    说到三国,可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的浓重而又精彩的一笔,而喜欢看三国相关的历史的朋友也有很多,今天就来看一下,三国之中那些“嚣张到不可一世的狂言”!


 
    1.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此句来源:《三国志》,在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当时的情况是,董卓专权,打算拉拢曹操入伙。而曹操不愿与董卓合作,于是更名改姓向东方逃走。

    根据《三国志》裴注的引记,曹操在这次逃亡的过程中曾经路过以前的朋友吕伯奢家。《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孙盛《杂记》载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就是这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以及后来《三国演义》中杜撰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来源。

    【小结】

    也就是因为这句言语,把曹操牢牢的钉在耻辱柱上。

    《三国演义》记载后晋恒温评价说:

    “两句言语,叫万代人骂道是;虽不流芳百世,亦可遗臭万年。”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概念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第一句话的人指的是吕伯奢,而第二句却是“天下人”,误杀一人和误杀天下人性质是不同的。

    后人对曹操的贬义看法很多也是源于此话开始。可见此话之狂!


 
    2.曹操: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此句出自两汉曹操的《述志令》中: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意思就是: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

    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

    此文于曹操作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五十六岁的时候。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但是孙权据有江东,刘备盘踞蜀汉,军事上两家联盟抗曹,政治上则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

    【小结】

    这种背景之下,曹操发布此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名,借机表达本志,反击朝野上下的毁谤之议。

    此句不但嚣张霸气,而且十分富有文采风流!


 
    3.董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此句来源: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回,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

    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凉州军阀。于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

    董卓进了京城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决心换个皇帝,皇帝自己立的,以后自然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董卓是这么打算的。当然了阻力自然是非常多的,叫群臣来开会,董卓宣布“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不敢出声,丁原跳出来反对了,接下来董卓说出了一句狂言:“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于是用剑斩杀了丁原。意思就是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违抗我的心意就要灭亡。

    【小结】

    董卓极有野心,但却缺少经世之才。董卓一生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最终也被司徒王允设计挑拨,被吕布杀死。

    董卓的这句话,生动地勾画出一个蛮横霸道专制的独裁者的形象。


 
    4.吕布: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

    此句来源: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孙坚率军杀奔汜水关时,吕布请战,在董卓面前说了这句话。

    《三国演义》第五回:温侯吕布挺身出曰:

    “父亲勿虑。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

    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无忧矣!”

    意思就是:我看关外那些诸侯,就像草芥一样。我愿意率领精兵强将,把他们的脑袋都砍下来,挂在城门上。

    【小结】

    虽说最后没能如愿,后有三英战吕布,但是吕布的战力是不可否认,此言也是相当目中无人,唯我独尊。


 
    5.吕布:吕布在此,谁人前来送死!

    此句来源:《三英战吕布》,在《三国演义》中虎牢关下群雄汇聚讨伐国贼董卓,董卓派义子吕布为先锋。

    两军阵前,吕布身着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真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大喝一声:

    “吕布在此,谁人前来送死!”

    之后,幽州公孙瓒拿着铁槊准备去迎战,三回合都不到公孙瓒就招架不住了,赶紧拨马往回跑。

    【小结】

    此句之后,便有了三英战吕布,三英就是:刘备、关羽、张飞。虎牢关前,神将天威。桃园三英,兄弟扬名。三英战吕布,共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而此句也是霸气无比,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


 
    6.关羽: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此句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当时处于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大将颜良已经斩杀了吕布旧将宋宪和魏续,甚至还打败了曹操帐下大将徐晃,这实在是让曹操军心有些动摇。

    操叙说:“颜良连诛二将,勇不可当,特请云长商议。”

    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

    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操曰:“未可轻视。”

    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当时的关羽还呆在曹营中,为了报答曹操,关羽请战,当曹操问,你是否能够战胜颜良文丑之时,关羽说出了“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之言。

    意思是:颜良在我这里就像是在头上插一根草正在卖身,性命明码标价,等我去取。表示关羽看不上颜良。

    【小结】

    关羽此话:“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可见霸气无比!


 
    7.关羽: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

    此句来源:此句出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这句话是关羽面对鲁肃邀请,单刀赴会时说的。

    关平谏曰:“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恐非所以重伯父之寄托也。”

    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之后,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之时的事。鲁肃为了讨回荆州,请关羽过江赴宴,以便逼迫关羽交还荆州,谁知,关羽只带十余人,驾一叶小舟过江。关羽赴宴,面对鲁肃的逼问和江东众将及刀斧手埋伏,关羽毫不惧怕,针锋相对,最后全身而退。

    其实,在这场单刀赴会之中,鲁肃和关羽都是英雄。

    【小结】

    但《三国演义》中,将此事加工成了鸿门宴,让关羽说出此语,成为众人仰慕之英雄,把鲁肃形象丑化了许多。在《三国志·吴志》中原文为: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是没有说此嚣张狂妄之语。

    但是此话可见嚣张至极,把整个江东看成鼠辈,一个单刀赴会,犹如无人之境。


 
    8.王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此句出自《三国演义》,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

    王朗向主公放出一句狂言,称:

    “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这个意思就不用怎么释义了,王朗的这牛皮吹的,要用一段话,就能让诸葛亮就投降,蜀国就能退兵。可笑至极。

    【小结】

    可是最终呢,被诸葛亮一通言语后,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死于马下。

    但是单纯这句话来看,可谓是最嚣张的,好歹关羽、吕布等人还是靠武力说话的,而王朗只用语言就能致胜,此话可见狂妄之极!

    可谓: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小结】

    在三国时期,不管是的谋士还是良将,牛人是很多的,虽然很多但是对比一些狂言还是不得不认输啊!

    例如:

    邢道荣所说:“说出吾名,吓汝一跳!”

    结果被赵云一枪就刺死了。邢道荣为《三国演义》虚构人物,为零陵太守刘度手下武将。第五十二回。

    东汉末年名士祢衡:“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许褚可使牧牛放马……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罢了!”

    可见其狂妄自大,最后被江夏太守黄祖所杀,终年26岁。

    三国之中的狂言比比皆是,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