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杂谈 011:什么是“西川甘雨”?

 超人的旅途分享 2020-10-19
在洛阳桥中亭西侧,有一个“西川甘雨”碑亭,跟附近记载洛阳桥历史的碑林放在一起,显得与众不同。在泉州的地名中,并没有“西川”这个地方,再放大到中国,也同样没有。究竟“西川甘雨”和泉州有什么关系呢?请看下文……
话说明代嘉靖年间,泉州府一带久旱无雨,田土龟裂,禾苗枯萎,时任泉州知府方克老爷,为旱情严重,寝食难安,因闻洛阳江神十分灵验,步行来到洛阳江畔,向江神祈求甘雨。行礼已毕,一时困顿,便于江中岩石之旁,倚石假寐,朦胧之中,忽见金甲神人曰:“此地本不降雨,今因汝为民请命,步祷祈雨,上天悯你爱民之心,故令吾神告你,午时三刻,你在中亭等候,如见背上有‘七’字之人路过此地,你可像他乞求甘雨,必然有求,切记切记。”
方克大喜,幸得神明指点,正欲叩谢,金甲神人已经远去,拔脚急追,忽然跌倒,一觉醒来,只见炎日当空,并无半点云雾。方克看看天已晌午,寻思适才神人之话,不可轻慢错过,遂移步来到中亭,在石椅上坐定,注视来往行人。
方老爷等了半个时辰,总不见背上有“七”字人经过,心中不免纳闷。就在此刻, 府中贴身小厮已寻踪追来,并带来夫人手制点心,那小厮说:“老爷清早出门,也未交代一声,叫夫人好生着急,我记得老爷昨夜说起步祷之事,夫人叫我带来点心,请老爷用后速速回衙,以免夫人盼望。”
方老爷说:“久旱无雨,民生困乏,我乃一府之主,于心何安,步祷至此,乞祈甘雨。”
小厮说:“时近正午,天气炎热,请老爷回府为是。”
方老爷心想午时三刻将近,又不便将梦中之事向小厮明言,便支使小厮到洛阳街买两顶草笠来遮阳。小厮无奈,只能悻悻然向桥北走去。
此刻时正午,炎阳似火,桥上行人渐稀。方克心中想道,金甲神人所指有“七”字之人,谅非文字书写,而是一种记号,须当留心观察以免漏过。


看看午时三刻已到,桥上行人更少,炎阳却更灼人。方太守站在中亭,朝桥南桥北眺望,此时桥上更无往来行人。方太守心想,时刻已到,异人不见出现,莫非吾心不诚,以致上天未肯垂怜,枉吾为一郡之父母官,如若甘霖不至,民不聊生,吾将以何面目见全郡赤子。言念 及此,不觉一阵心酸,潜然泪下。待他拭去泪珠,抬头望去,只见桥北来了一人,肩上搁一扁担,末端扎一胡壶。待那人走近,方太守注意他背上,只见那人背后,从左肩下向右肋斜挂一支长镰刀,和右肩那支扁担交叉,正好形成一个“七”字方太守恍然大悟,立刻快步上前,一把抱住那人双脚,自己跪下请求道:“上神留步,敢乞甘雨,救我泉郡黎民。”
那人慢慢回过头来,说道:“你这官员,莫非认错了人?”
方太守道:“非是下官认错,请到亭中说话。”说罢不容那人推托,便将他挽入亭中,让坐之后,便将金甲神人示梦的事说了,那人寻思半响才说:“汝心至诚,能格神明,既然金甲神人有言,待吾助你成功。吾原要去西川降雨以惩顽民,今分数滴与你,事后上天谴责,不干吾事。”说罢解下那个小葫芦,拔去壶盖,滴了两滴在手中,然后望空挥洒。顷刻之间,乌云密布,雷声四起,大雨倾盆而下,那人也忽然不见。
原来那人是上天司雨之神,奉玉帝旨意,要去西川大降暴雨,遇见方公求雨心切,便移两滴于此,以淋泉州。

小厮从桥北跑来,头上虽戴草帽,身上也已淋透。他手中拈着几片树叶,边跑边喊:“老爷,果然下雨了!您看,这树叶上还有字呢?”
方太守接过一看,树叶上有“西川”两字,方才雨神确是移西川之雨,以解泉州之旱,方太守跪下望空而拜。
方太守回到府衙,连夜写了奏本,向圣上奏明此事,并请圣上将西川改为四川,以免日多事。天子准奏,便下旨将西川改为四川。
大雨过后,雷部奏过玉帝,西川并未降有大雨,反而泉州降雨。玉帝便召雨神来问。雨神急奏:“凡间只有四川而无西川,因此未敢乱降暴雨。泉州久旱无雨,太守祈雨心切,故移两滴以解泉州之窘,亦布吾皇恩泽于民之意  ”
玉帝闻奏,又令千里眼下凡查看,顷刻便回,奏称凡间中国,只有四川而无西川。玉带听了,只好作罢,令诸神俱各复位。

“西川”变“四川”

郡人为纪念方太守步祷祈雨,雨神移西川以淋泉州, 遂于方太守祈雨处建亭,并刻“西川甘雨”碑竖亭中,又雕方太守石像于亭中祀之,是为“西川甘雨”碑厅,后为历代祈雨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作为人民的父母官,必须时刻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维护一方安宁稳定。只有这样的官员,才能够被人民所爱戴,建亭立碑来纪念,获得流芳千古的美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