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VS吕布:“天下英雄”比“匹夫之雄”强在哪儿? | 刘三解

 cat1208 2020-10-19

三解按:这是一个“可以听”的系列专辑,觉得文字麻烦,可以扫描二维码。

上期节目,我们谈到了对吕布的评价,他是“匹夫之雄”,匹夫是身份社会条件下,诸侯、卿、大夫、士中最低级的贵族,士里面的下等者,这还是先秦的理解,到了两汉之际,匹夫已经明确缩圈到“庶人”阶层,也就是老百姓中的强者、豪杰。

问题是,汉末乱世是什么人的大舞台?

是官僚,是世家,是名士,他们兼职做军阀,而非反过来。

董卓、吕布都是这群人中绝对的异类,哪怕丁原活着,也免不了类似的命运,甚至吕布和丁原比董卓都还差一个档次,因为董卓有袁氏家族故吏的身份,还有凉州人,关西人的大旗可举,而吕布、丁原则根本没有这样的地域号召力,所谓的并州集团,有领袖,也只能是党人名士王允,而不可能是他们这群赳赳武夫。

吕布与刘备的区别,就在于这俩人根本无从比较所以,当吕布肉麻地套近乎,说你我都是边地人时,刘备表面认可,实则不以为然。

之前我们谈到了吕布与王允属于并州同乡,只是一个老家在并州九原郡,一个老家在并州太原郡,两者相隔千里有余,其间的差距,近似于刘备与公孙瓒的区别,一个老家在幽州辽西郡,一个老家在幽州涿郡

自汉武帝开始,汉廷的郡县组织,就开始对边郡和内郡有所区分,九原郡和辽西郡均属边郡,而太原郡、涿郡则是典型的内郡,汉代的边郡保留了秦朝郡县的大部分军事功能,按照制度,每年八月,边郡太守还要率领一万骑兵巡视边境,视察边塞烽火台,追逐塞外游牧人。

所以,边郡民风受到了长期军事组织化的影响,与内郡迥然不同,对于入仕的理解,也完全不同于已经去武装化的内郡。

要知道,从汉武帝时代到东汉末年,边郡军区化和内郡非武装化的进程一直向前推进,到了汉光武帝建武年间,更干脆废除了义务参军的“正卒制”下的郡国兵,只保留了中央控制下的营兵,如果不是东汉边地战乱不断,经常招募三河骑士、丹阳射士、幽州突骑、六郡良家子参战,说内郡百年不识兵戈,绝非虚言。

刘备和王允的类似,在于他们所混的圈子,是整个汉帝国最顶尖的学者、官僚群体,他们所借助的关系体系,即《三国演义》里常说的“门生故吏”,之中的门生,儒学宗师亲自传授的,称为弟子,转相传授的,称为门生。

宗师、弟子、门生的关系,实则是变相的“孝道”,也就是模拟父子至亲,这也就在师徒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伦理羁绊,进而发展为私人依附关系。

而故吏,则是以之前节目中说到的“二元君臣关系”为基础,东汉制度,三公及州、郡长官都有辟举僚属的权力,这些被辟举者,称为长官的“故吏”,也称“门下”。

“故吏”称长官为“举主”、“府主”,视太守府为“郡朝”,也就是以主为君,所以有东汉以郡为国之说,通俗地说,既要忠于汉天子,也要忠于自己的“主君”,主君死后,故吏还要服丧三年,上朝之时,都不敢居于举主之前。

更有甚者,如荀彧的叔叔荀爽,应三公袁逢的辟举,因国丧而未至,在袁逢死后这人正是袁绍、袁术、袁基三兄弟的亲爹),以袁逢为举主的名义,为其守丧三年,为天下所重。

可见,“故吏”与“举主”的关系,就属于“忠”与“孝”的混合。

刘备从未被举过孝廉,也没被三公征辟,属于从入仕开始,就不在“故吏”的圈子里,但是,他是卢植的正经弟子,就这一条,卢植的师兄弟朋友们,都会高看他一眼,他的学术交往圈子,虽然官位不高,却有非常大的名声和影响力,所以,他是“弟子门生”+“名声”的路子。

而名声,在东汉以降至六朝的官僚任用之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加分项。

刘备的名声,或者叫“养望”,恰恰是在他到徐州之后,通过与陈纪、郑玄、孔融的交往,一步步抬起来的,哪怕他最开始的入仕敲门砖是“军功”,在经历过平原相、领豫州刺史、领徐州事、领豫州刺史的回环变化之后,他的英雄气质,或者叫英雄名声,才彻底成型。

当刘备刚刚接徐州时,袁术给吕布写信,邀请其偷袭下邳,曾经提到,我袁术这辈子就没听说过刘备是谁,这一方面是贬低,另一方面也是刘备声名不显的现实。

然而,到了刘备与吕布失和,逃奔曹操时,曹操部下两大谋士发表了意见,一为郭嘉,一为程昱,《三国志·武帝纪》记载:

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翻译过来就是,程昱对曹操说,刘备有雄才,而且部下归心,终究不会做人的下属,不如早点干掉他。曹操说,现在正是收罗天下英雄的时候,杀一个人而失去天下的士心,不划算。

类似的话,见于《傅子》,不过说话的主角记成了郭嘉,里面也说:

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

不过,郭嘉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魏书》中的记载完全是反的,其中说,“或谓太祖曰”,也就是有人对曹操说:

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

郭嘉反而劝谏曹操,不要杀刘备,失去天下之心,原话是:

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

翻译一下,就是刘备有英雄之名,因为穷途末路而归附,反而受害,就让曹操背上了杀害贤人的名声,那么,智谋之士就会疑心曹操,并谨慎选择主君,那么,曹操和谁一起平定天下?没人了。

这段历史的多处记载对照下,其实很清楚,是程昱劝说曹操杀刘备,郭嘉单独劝谏,曹操最终下决心不杀,逻辑并不复杂,真正有意思的信息,其实是程昱、郭嘉、曹操对刘备的评价,要么是有雄才、得众心,要么就是有英雄志,要么就是有英雄名,杀他就是害贤人。

也就是说,从公元194年至公元196年的年间,刘备屡战屡败丢掉徐州、豫州之后,反而由无名小卒变成了公认的“天下英雄”!

此后,陈登被曹操任命为广陵太守,要任命陈矫为功曹,对他也提及了刘备是英雄杰出,有王霸之略,此时,刘备已经被高顺、张辽打得受不了,依附曹操去了。

按今天的标准,这不就是笑话吗?

创业创得连公司都赔光了,直接被人低价收购,去当部门经理了,还王霸之略呢?

这么大的分歧,源自标准不同。

今人看的是结果,是事,而当时评判的是,人。

刘备上可以和儒宗论道,下可以和贫民共寝共食,文可以聚兵万人,武可以冲锋陷阵,这样的人,具备成事儿的能力,缺少的只是成事儿的时机、条件罢了。

难得的是,哪怕是逆境之中,刘备仍旧在磨练自己,培养名声,借助弟子、门生的社交圈,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一点,吕布别说学,就连想都想不到,根本没资格和他相提并论。

看人,其实看得就是上限和下限,能够接受并能做好的行为“阈值”越大,成功的几率自然也就越高,只不过,这个道理,在今时今日仍有很多人并不懂。

有人或许会说了,刘备搞那么大名声,又有什么用?能吃吗?

答案究竟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