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分裂造就的人生寓言——读翁贝托•埃科《布拉格公墓》

 置身于宁静 2020-10-19

埃科的笔很尖刻,《布拉格公墓》一上来,就罗列欧洲各国民众劣根性,结结实实损了一大通,框定了此书社会批判的基调。

“布拉格公墓”是一个人为设计出的惊天阴谋,以反犹太为出发点,编造出一次从未发生的会议、一份子虚乌有的会议纪要。而社会就是如此怪诞,弥天大谎竟左右了历史的走向,与真实的社会相对照,《布拉格公墓》既是寓言,更是预言。

埃科很聪明,这样的故事很难煞有介事地往真里写,魔幻也不行,得“假作真时真亦假”才好。于是,他选择了精神分裂的呓语,一个人精神分裂成两个人,亦即书中的上尉西莫尼尼和修道院院长达拉·皮克拉。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兼具人性之美与恶,把个人内心的痛苦挣扎,让两个代言人说出来,这样一穿插交错,故事的发展、想法的表达,都更加自由肆意。

有论者认为,《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加上白龙马,反映了人类的不同品质,如信念、进取、惰性、保守、坚韧等,是一出整合儒释道的人生寓言。《布拉格公墓》中的西莫尼尼和皮克拉,也体现出人类个体性格的多元性,同一个个体,内心都是一个小世界,有着和谐的统一,也有着尖锐的冲突,相爱相杀,往往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想想也挺惊心动魄的。

这种写法其实比较常见,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都有类似的手法。《布拉格公墓》的笔锋更锐利,把欧洲、把人类都讽刺得体无完肤,会产生痛快淋漓的发泄感。但恰恰是这种掩饰不住的直白,也消减了作品内在的张力和余音的回响。

这本书,一遍可能看不太明白。是否会为了弄明白而再次捧起来“时习之”,则会因人而异。

至少,我不会。

精神分裂造就的人生寓言——读翁贝托·埃科《布拉格公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