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子在上海读985大学,我经济条件不好,上海房价超高,孩子就业选上海还是二线省城?

 坚持最后5分钟 2020-10-19

一,上海职场的现状。

1,上海收入。按照上海几个985/211的毕业生的平均情况来看,五年后,中游者的平均收入大概15~20万(税前),上游者的平均收入大概在25~30万(税前),金字塔尖的五六十万以上。金字塔尖的可能占到自己同学中的5%。

薪酬金字塔尖的工作主要有:1,证券,基金和资产管理等金融行业的投行,研究员,交易等核心部门。2,阿里,腾讯,华为等IT大厂的编程,算法等核心部门。3,任何一个大领域的顶级销售,例如房地产中介,理财顾问,猎头,工业品销售等等。。。

2,发展机会。发展机会,从好的方面讲,包括:第一个是就业机会丰富,可选择的范围大。第二个是薪酬的上限高。第三个是大公司集中,优质公司和高端岗位多。第四个是整个城市的经济未来的预期比较好,创新比较强。上述这些都是真的。

从不好的方面讲,包括:第一,好工作的竞争特别激烈,不仅只是上海高校的毕业生,所有国内名牌大学和去国外知名大学留学的毕业生,云集上海滩。第二,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淘汰性强。从大学刚毕业到50岁,持续高强度高压力。

3,工作时间投入。五年后税前15~20万的工作,平均每周工作40~45小时。税前25~30万的工作,平均每周工作45~50小时。五六七八十万以上的,每周工作七八十小时以上。

二,上海生活成本的现状。

在没有买房和成家前:1,经济成本。租房4000~5000/月。工作餐1500,聚会休闲餐800。交通(地铁等)500。其他娱乐购物等1500。这是维持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正常体面的生活水平。很多人可能会说,年轻人刚毕业省一点,在上海这地方不合适,可能会没朋友的。例如,在月薪两万的办公室,拿一个非名牌的包,可能会被视为异类。

所以,不要看到新闻说大学刚毕业就有七八千一个月,在上海也仅是维持他们从事的工作对应的生活和社交水准。

2,时间成本。交通,平均上下班通勤合计2小时及以上。阶段性的和持续性的再学习(自我修炼,考证和培训等),时间无底洞,勤奋者停不下来。

买房成家后没有孩子前:房贷+日常生活,一家两口的年支出,平均在30万左右(假设房贷还20万/年)。如果还有旅游,文艺,咖啡,茶,养宠物等小爱好,加5万。

买房成家生娃后:大概在上面的基础上加15~20万/年。

上述的生活成本分析,是维持一定生活水平的前提下的。有很多人比花得比这个少,也有很多人花得比这个多。

三,决策的要点。

1,小孩的性格。比较拼和很拼,可以考虑在上海,去争取我说的那些高薪的工作。未来发展的上限,有很大的空间。想过舒适和平衡点的生活,不合适。

2,家庭的负担。题主说家庭经济有限,到什么程度。是没办法支持,还是说要小孩工作后反哺?我建议至少是未来十五到二十年,小孩翅膀硬了,能在上海成家立足之前,不需要反哺的情况下考虑留在上海。不仅仅考虑经济,还要考虑生活上的照顾。90后和00后,独生子女居多,要考虑到以后两个年轻人照料四个老人和一个到两个娃。

3,打算长期安家在哪里。如果打算在上海工作几年后,就离开上海回去的,建议刚毕业就回去。一方面,985大学应届生的身份,校招能进当地好点的单位。另一方面,职场发展要考虑积累,虽然在上海工作,能力和视野的提升比较好,但是社会资源带不走。还不如刚毕业就回去打基础。

四,不留上海的话,就业地区选那里。

1,老家的省会或者接近省会发展水平的城市。本省最好的资源会集中在这些地方。

2,大改革试点热区。各地都说改革,而国家大战略布局的更有前景。例如大湾区除深圳外的城市,长三角一体化除上海外的中心城市,雄安新区,海南等等。一方面,改革红利惠及未来二三十年(参考四十年前的深圳和今天的深圳)。另一方面,这些地方在抢人才,985的硕士博士,一笔不大不小的安家补贴,能承担掉一部分早期的买房和成家压力。

我看到的在上海读大学,毕业后到二线城市发展,自己努力点,十几年后在当地的职业地位,生活水准和压力,综合起来挺不错,幸福指数高。

我是上海某大学就业中心的老师,也是外地考到上海,毕业后留下来工作了十几年,如果觉得我的解答有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大潘职业规划课”。有关大学规划,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疑惑,欢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