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高炉渣皮的脱落与结厚

 高炉炼铁技术 2022-05-16 发布于河南


     渣皮的脱落结厚,纯属温度的行为,控制渣皮区域温度,可以轻易控制渣皮的厚薄、脱落与结厚,满足正常生产需求。

    高炉内煤气流的分布状态决定了炉内温度分布状况。所以渣皮脱落结厚受炉内煤气流分布的直接影响。这样,对于渣皮状态的控制直接转化为了对炉内煤气流的控制。

    煤气流对温度的影响,首先受理论燃烧温度所能达到的温度的影响,一般高炉冶炼理论燃烧温度在21502300度之间,过高或过低对炉况顺行不利。其次受煤气通量的影响,通过某区域的煤气量越多,传递到某区域的热量也就越多,此区域的温度也就升高的越多,最后,受此区域滴落渣铁量的多少和渣铁滴下时的温度高低影响,等量的煤气通量情况下,滴落的渣铁液越多,渣铁液温度越低(与其在上部的预热有关),渣铁滴吸收的热量越多,则此区域的温升就越低,反之,上部滴落的渣铁液越少,渣铁液滴下时的温度越高,则此区域温升就越高。可见,通过煤气流温度控制某区域所能达到的温度,受合理理论燃烧温度限制,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或降低,而通过控制煤气流通量和上部滴落渣铁量及渣铁预热温度,是有效控制渣皮区温度的有效措施。

    通常渣皮活动频繁的区域仅限于炉腹炉腰部位(软融带较高的高炉也包括炉身下部区域)。我们仅以此区域的渣皮活动来讨论。

    当送风制度边缘比较发展时,边缘煤气流旺盛,边缘温度升高,渣皮变薄。而当中心较发展时,边缘气流受到抑制,边缘温度有降低的趋势,渣皮增厚。

    当入炉风量减小时,无论此时的气流分布是边缘发展型还是中心发展型,边缘和中心的煤气通量都会减小,使边缘温度相应降低,渣皮有增厚的趋势,当入炉风量增加时,整体的炉腹煤气量增加,同样不管是边缘发展型还是中心发展型煤气分布,边缘的煤气通量都会增加,只是煤气分布类型不同,边缘煤气通量增加的幅度不同而已,从而使渣皮变薄。这也是大风治百病的理论基础之一。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是一个互相矛盾的理论,因为,依上所述,风量减小,会促进边缘气流发展,边缘发展应该促使渣皮变薄,而风量减小又促使边缘煤气通量变小,使渣皮增厚,两者互相矛盾。同样,增加风量使边缘煤气通量也随之增加,促使渣皮变薄,但增加风量势必使中心气流发展,边缘气流受到抑制,这又应该使渣皮增厚才对,两者还是矛盾的。这岂不是无论煤气流中心发展还是边缘发展,也无论风量增加还是减少,都促使渣皮变薄?又都同时促使渣皮变厚?这是不应该的。问题出在哪里?这也是我们在处理炉况时经常遇到的矛盾,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炉况却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类似的问题比如:炉凉我们都认可的有效措施是减风,减风可以快速缓解炉凉趋势,但也有人置疑,认为减风减少了入炉风量,从而减少了鼓风(热风)带入的热量,使高炉总的热量入减少,因而会加剧炉凉。也就是减风既缓解了炉凉又加剧炉凉,这也是一对互相矛盾的认知,好在炉凉减风已是公认的公理,没有人会去纠结减风带入热量减少的影响。类似的矛盾在高炉操作过程中并不少见,这可能也是高炉操作具有艺术性的艺术魅力所在。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回想一下日常操作中的一些矛盾所在,理清其内含的本质,也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了。

小结:1、影响渣皮区温度的因素与煤气温度、区域煤气通量和上面滴落渣铁量、渣铁温度有关。

    2、渣皮区域通过的煤气量与煤气分布有关,也整体的煤气发生量有关。

   3、生产中常遇到一些互相矛盾的认知或操作,事实上不是理论有矛盾,而是我们只注重了理论的表象描述,而没有深究理论描术的本质。找出其本质的东西,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喜欢文章内容,顺手点个赞是对我的鼓励,加关注是对我的支持,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