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丨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

 墨品书法网 2021-06-04

石鼓文,在鼓形石上刻有篆籀文字,因此称为石鼓文。石鼓文的字体属于篆书,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时过渡性字体,古茂雄秀,冠绝古今。所以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石鼓之“作原”

石鼓文被历代书家、理论家看作是学习篆书的重要范本,因此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美誉。石鼓于唐代出土,石鼓命运多碟在历史上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没有在书法上体现其价值,直到清代碑学盛行,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显现。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等取法于石鼓文。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石鼓刻字

石鼓文是先秦石刻中最为著名的篆书刻石,是秦系文字中的重器,不仅具备篆书的基本规范,又比秦代刻石的小篆古朴灵动、变化丰富,因此学习小篆时也可以从石鼓文中得到许多启发和收获。所以在篆书书法中,石鼓文书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石鼓文原拓

清代以来,碑学盛行,各路书家纷纷上追秦汉刻石,篆隶书法大兴,整体超越了前代,临写石鼓文的书法家也逐渐多了起来,像黄易、邓石如、吴大澂等金石学家均临写过石鼓文,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吴昌硕。

吴昌硕曾言:

“予学璨,好临石鼓文,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吴昌硕在石鼓文上浸淫多年,以厚重苍劲的大篆笔法,融入其书法、绘画和篆刻之中,书画篆刻作品金石味浓郁,开近代金石书画之先河。

石鼓文的书法变化极为丰富,明代赵宦光《寒山帚谈》云:

“(石鼓文)信体结构,自成篇章。小大正敏,不律而合。至若钩引纷披,作轻云卷舒。依倚磊落,如危岩乍阙。施用无定方,立旁有成法,圆不至规,方不至矩。”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石鼓之“銮车”

吴昌硕临习石鼓文,对书体的左低右高的参差变化,取法尤其到位,近代书画家符铸说:

“缶庐以石鼓得名,其结体以左右上下参差取姿势,可谓自出新意,前无古人。要其过人处,为用笔遒劲,气息深厚,然效之辄病。亦如学清道人书,彼徒见其手颤,此则见其耸肩耳。”

临习石鼓文,也要注意其变化,主要从以下六点学习取法:

书法无论是左右结构还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不可平均用力,要分清主副关系。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主副关系举例

如“時”、“模”、“碩”、“違”等字,左半部小,右半部大,当以右为主,左为副。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时 字

“夜”、“射”、“驅”“猷”“樹”、“錦”“驗”等字,左半部大,右半部小,当以左为主,右为副。

“吾”、“導”、“微”等字以中部为主,左右两边为副。分清主副,对把握字形的高低错落、粗细变化有好处。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石鼓文注释

左右结构的字中,高低错落变化,多数是左低右高。但并非所有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低右高,像“殷”字,有写成左低右高的样子的,其“殳”部也向右上取势;也有左右大体平衡的,其“殳”部也取横势,这也是石鼓文书法丰富多变特征的一个表现。此外像从“凡”的“藝”、“執”、“飢”及“驅”、“如”、“樹“則”等字,则成左高右低之势。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石鼓文中左右结构的字,不除了主副、错落的变化,还有攲正向背的关系。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像有的字是一正一斜,如“濟”“鲂”是左半部向右下斜,右半部取正;“滔”“鳊”、“逢”是左半部向右下斜,右半部取中;“謂”、“既”字是左半部取正,右半部向左下斜;而“深”“連”则是左右两半部都向右下斜,“游”、“舫”则是左右两半部都向左下斜,这样的字要注意不能写得太斜,否则会显得不稳。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流”字在石鼓文中有两种写法,主要是“水”旁的写法有区别,其向背有别,姿态也各不相同。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求险,是许多书法家在书写时的追求,欧阳询的楷书以险取胜。有的则以文中制胜,石鼓文中稳重的字也为数不少,这种样式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可”、“以”、“安”、“而”、“同”、“庶”、“彤”、“奔”等字,这在左右结构的字中,也可视为向背关系的延伸,像“好”“射”“連”等字左右两半部互相支撑,使字形呈现出一种稳定性。石鼓文中也有一些字取险势,所谓“依倚磊落,如危岩乍阙”。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像“迮”、“徒”、“如”、“垽”、“賢”、變、“鑾”、“憐”、“漁”呈“斗形”,在书写这样的字时,要注意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失去那种险而稳的姿态。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石鼓文笔画繁琐的自举例

在临习石鼓文时,简单笔画的字写得不要太大,像“田”、“以”、“于”等,主要是与繁琐的字大要协调。石鼓文中字的形状,以长方形居多,但因为有些字结构形体繁复,成了方形乃至扁方形,如“趱”、“”、“篮”、“騂”、“”、“職”、“牒”“”等字,在写这些字时,为了与其他字更加谐调,要尽量往长方形上靠,不能写得太扁。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临写石鼓文或者用石鼓文进行书法创作,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线条粗细的变化。譬如主副关系的字,大部分的字可以将主要部件写粗一点,次要部件写细一点,但有些字则需要反过来,像“”字,右边比较繁复,只能写细。字形简的字可以粗点,字形繁的字就应该细一点对于线条粗细的变化,临习多了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灵活掌握,既要变化丰富,又能统一和谐。

承前启后的石刻篆书:石鼓文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

临习石鼓文注意字体结构偏长一些,还是要保留篆书书体的特征。

石鼓文具备篆书的基本特征,体势整肃,端庄凝重,横平竖直,善用中锋,笔画粗细基本一致,结体对称,字参差错落是其一大特色。在章法布局上,注重上下左右之间的偃仰向背关系,也因为刻石的缘故吧,最突出的特点是笔力之强劲,这一点独具风神的,临习石鼓文这一点应该重视,取法石鼓文练习笔力大有裨益。康有为称石鼓文:

“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我,自有奇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