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带领儿子们狩猎,为何将太子的金如意给了弘历?

 人众众人 2020-10-19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情节,当时蒙古王公进献了一对金如意,其中一柄是给太子的。可是,随后康熙带领众皇子狩猎,却将太子的那柄金如意作为了彩头,准备赐给获猎最多的人。结果,这柄原属于太子的金如意,却被赐给了弘历。
按照剧中情节,当时蒙古、西藏、朝鲜使臣向清廷朝贡。因每年均由皇太子胤礽朝宴众使臣,故朝贡之时,使臣为皇太子进献了金如意,而只有储君才能获得金如意,所以金如意的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此时正值康熙皇帝意欲废太子之时,因此康熙皇帝向使臣说太子胤礽身体不适,代其接受。况且当时宴请群臣之时,派八阿哥胤禩代替,实际上也是对八阿哥的一种考验。
而如意是否赏给太子胤礽,康熙皇帝也做了一番思想斗争,实际上就是皇帝是否想废太子的斗争,最后并未将金如意给太子,而是下令众皇子打猎之时获得猎物最多的可获得金如意。
如此,除太子胤礽和四阿哥胤禛没有进行狩猎之外,其他皇子一拥而上。最终结果是十三阿哥胤祥获得猎物最多,而八阿哥胤禩抓了十一只活的。其实大家可以想见,如果抓十一只活的鹿,得耗费多少人力,可见八阿哥为获得名声,用心之深。
为此,康熙皇帝问使臣应当赏给谁,使臣称上天有好生之德,应赏给八阿哥。康熙皇帝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

此时年幼的弘历站出来,说使臣说的不对,十三阿哥射的最多,当赏十三阿哥。弘历是四阿哥胤禛的儿子,四阿哥一听,十分惶恐,跪在皇上面前说童言无忌,望皇上见谅。而康熙却十分好奇这个小孩会说什么。于是就斥责了胤禛,让他退下,并问他原因。

弘历称大清入关以前,主要以狩猎为生,万物皆有其归宿,如果不狩猎吃啥喝啥,大家都饿死了,还怎么统一中国。虽然现在不需要以猎物维持生计了,但皇帝之所以秋闱,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不忘本。还说康熙皇帝狩猎能力十分强,是大清国的第一巴图鲁(勇士的意思)。
康熙皇帝听后十分开心,说朕封了这么多巴图鲁,还是第一次被一个小孩封为第一巴图鲁,实际上康熙皇帝说的这句话就是对弘历说法的认可,并将金如意赏赐给弘历,四阿哥在底下使眼色,让他不要接,他有点为难,康熙皇帝说难道弘历要抗旨,所以弘历就接下了,实际上也体现了小小年纪的弘历其胆识过人。

反过来想想这个情节,意味深长。康熙想要废掉太子的导火线,主要是因为太子管理刑部之事,出现了以钱买命的荒唐案件,难以饶恕。而处理这件事的便是八阿哥胤禩,他直接向康熙皇帝告发了太子,大有不把他拉下马誓不罢休的感觉。
康熙皇帝看在眼里了,八阿哥虽然办好了这件差事,其实也得罪了康熙皇帝。此后的一系列行为,不过都是对于八阿哥的考验罢了,八阿哥狩猎时又出了这么一招,康熙皇帝断然不开心了。
而小小的弘历敢说敢言,而且说的也头头是道,康熙皇帝面对诸子争斗依然筋疲力竭,换下口味,感觉小孩子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想法,而且还有胆有识,值得嘉奖,而且给了弘历也就避免了再去考虑究竟给谁的烦心事,岂不一举两得。所以说,人有的时候也不能考虑的太多,该出手时就出手,多向弘历这种小孩子学学,人生会过得简单快乐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