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行车的思考

 古磨盘州人 2020-10-19

我说我天生就不适合骑自行车,老婆一直不信。我的身体结构,骑车比别人都累。无论是年轻时,还是现在。

即便当年我体力最好的时候,跟同龄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骑车,我都赶不上他的速度。现在骑车几乎跟不上一个女人的骑车速度。

一踩上脚踏,就感觉大腿发酸、小腿发胀,估计是体重与肌肉的张力不成比例吧,还有就是某些结构的异常,导致屁股就不适合被东西顶着,骑会儿车,下半身麻木,感觉就像上刑一样,有鉴于此,几公里的路,我宁愿走着去,也不愿意身体受自行车的折磨。

这是自行车给我的第一个思考,对于别人很容易的东西,对我来说可能很难。学会正视自己,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即使发现自己比不了别人,这也没关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知道自己不行,比真不行还是强多了。

欲速则不达。可骑自行车正好相反,越快越稳,慢骑自行车才是最难的。自行车假如静止地放在路上,它的两个轮子根本无法站立,只有运动起来,轮子在方向的操纵下,自行车才会平稳。尤其是骑快了,自行车更加平稳。很多单位的趣味运动会里都有慢骑自行车比赛,这需要平衡技术,没有点功夫,还真的挺难骑稳的。

当年有位经济学家论证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他提到了“慢骑自行车理论”,即国家在宏观管理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时非常容易,而管理经济要是能应用慢骑自行车技术,那就难了。中国经济放慢速度行驶的时候,要是还能驾驭自如,那就充分说明,中国人治理经济的能力已经达到高水平。

这是自行车给我带来的思考之二,在顺境中控制情绪,以及处理周遭的关系,这都是容易的,难的是,如何在不顺的环境中融洽处理各方的关系,这是检验一个人处事能力的关键指标。在亏本的时候,还能让合作各方愉悦地接受亏损的方案,这是最了不起的能力。都能做的时候,你做了,说明不了什么;大家都觉得难的时候,你做成了,这就是成功者。

开始学自行车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摔倒,那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跟车较着劲,车往左边倒的时候,我们狠命地将车把往右打,意思很明确,好像是想通过较劲把车给掰回来。事实是,这样只会加快自行车的侧翻。正确的做法是,感觉自行车要往左倒了,连忙往左打方向,这时的车身可能有点向左边倾斜,但两个轮子和把保持在一个方向上,车子很快就正过来了。

自行车给我的思考是,凡事要顺势而为。只有顺了势,才会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否则只会败得一塌糊涂。顺势而为的势不一定是好的趋势,也可能是坏的,但是只要顺着势而做,至少可以将坏的结果降低到最小。

很多年前,我有失眠的习惯,后来在杭州参加了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讲座,专家是浙江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在课上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他说,人根本没有失眠的,只有一直在提示自己失眠的人,最后他一直在做着失眠的努力,结果,真的失眠了。

他说出研究的结果是,人只要躺在床上就是休息,尽管睡眠质量达不到深度睡眠的结果,但是,能睡就已经在休息,自己根本不用担心。而一些人就是因为担心失眠,最后努力成了失眠。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

老师的话听起来有点绕,但是,他说出了一个真理,我按照老师的提示,再也不担心自己会失眠,或者睡不好的问题,从那以后,我也就再也没有经受失眠之苦。

老师说人没有失眠一说,估计也不一定对,但是,担心失眠和真实失眠之间其实是有距离的,假如将担心失眠变成了真实失眠的因,那就真的太惨了。我还是喜欢老师说的,我不跟失眠较劲,结果,也就没有失眠的烦扰。

我经常跟人说失眠的事,可信我的话者寥寥无几,可我真的就是因为当年信了老师的话,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人不能保证自己睡觉的时候没有心思,有心思一定睡得不踏实,但是,这与失眠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就像自行车要倒,跟实际倒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假如你顺着车倒的方向转车把,车子又重新站立起来了。

退一步说,就算心理暗示不解决失眠问题,起码睡不实的结果,还是比睡不着要强多了。这是自行车给我的第三个思考。

作为大多数人出门的主要交通工具,我们每天都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自行车,在骑车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思考,关于自行车的思考有很多,需要自己慢慢磨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