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学群“众生相 --- 一样的同学,不一样的群

 小一时空360 2020-10-19


读了二十年书的我,自然也被卷入了这股微群浪潮中,各个层次的同学群纷纷建立,好不热闹啊!其实建群还只是个开头,氛围一旦被营建起来,各种聚会交流便随之而来,一发而不可阻挡。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群主一声令下,原以为根本不可能的事竟然变得一蹴而就了。

其实我是个典型的慢热型的人,我在所有的同学群中都属于比较后进入的一批。从进入第一个微群到现在大概也就一年多的时间。不过 ,这么一段时间下来,微信和微群俨然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而且,我还注意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虽然都是同学群,不同的群之间,还是有些许差异的。如果按学历(此处指入群学历非当前学历)由低到高排列的话,同学群中的快乐,热情的程度与学历层次基本上是成反比的?

                                     

先说说我的中学群吧。

说起来很奇怪,在我所有的同学群中,中学的同学本来是毕业后多少年来联系最少的一个圈子。可是现在却是让我最有归宿感的一个群,到了这里,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里真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班主任老师和师母就像我们的家长,同学们就是兄弟姐妹。

我的中学群叫178群(178是我们班的序号)。这个数字在当年可是非常著名的,因为那是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后,市里举办的第一次初中升高中全市统一考试。178班由统考总成绩的全市前50名同学组成,真正是重点班中的重点班。一晃几十年过去,虽然后来同学们分布在天南地北,很少联系,但随着微信群的建立,大家很快聚集在一起,非常的亲切。如果找到机会见面相聚,就更会有聊不完的话题,而且聊的大都是当年的趣事逸闻,经常是聊着聊着大家就会笑作一团,仿佛又回到了无拘无束的少男少女时代。

比如前两天回乡为母亲扫墓,和几位家乡的同学小聚,就说起了我和几个发小同学第一次看到电视和电视机的情景。现在想起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记得那天一放学就听到消息,说是离市区很远的某国家级矿山要放电视了。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说电视这个词。我很好奇地问知情者:电视是什么?答曰:就是从一个小机器里面可以看到很远很远以外的真人啊,比如北京中央的大领导。我被惊呆了,原来就还有这么神奇的东西。于是乎我们几个小不点就分别缠着父母,让他们一定要想办法带我们去看一看。

终于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傍晚,大人们带着我们搭上了一辆大货车,虽然大家都只能站在敞开的货车车厢上,冷风呼呼呼从耳边呼啸而过,但我们都兴奋不已。…… 到了现场一看,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据说已云集了闻讯赶来的市民数千人。一下了车,我们便东张西望找电视机,突然听到有人说:看,看,在那儿呢!  大家随着他手指的方向昂首远眺,终于看到在一个垒得很高很高的天台上放了一个小得几乎看不见的小物件。后来听说那就是一个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真人活动的14寸的黑白电视机……可想而知,那天晚上,除了远远看到屏幕晃动外,我们啥也没看到。

我的大学湘雅校友群。

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同学群,因为群里的同学大部分现在都旅居海外,国内的同学反倒占少数。在我们读大学的八零年代,出国是一件无比让人艳羡的事情,在那时的国人眼里,美国是天堂,能出国的都是国人中的幸运儿。湘雅这所医学院校,本来就和美国雅礼协会颇有渊源,湘雅学子出国热潮自然就更胜一筹了。或许国内国外的工作生活氛围还是有所区别吧,这个群相对是比较安静的。偶尔聊聊,说的也都是国外的一些事情。

不过属于和大学群有渊源的,还有一个湘雅广东校友群。这是一个500人的大群,云集了从50后到90后的老中青各路人马,职业范围也很广,医护,教师,公司,管理人员等等。所以群里常常是热闹非凡,大家互帮互助,互相提携,很有些正能量。比如,就在近期,群内就自主发起过两次为两位不幸患病的校友的募捐活动。最近这一次,仅仅一天多的时间,一位需要肝移植的校友的五十万的筹款就顺利完成了。

这个群管理也很严格,有一个专门的校友群秘书处,会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还会定期举办各种校友活动。比如去年我知道的,举办过湘雅学术联谊会,户外郊游活动,还有为年轻的湘雅学子举办的相约2016大型相亲会,等等。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我很少参加群里的活动,但我真是要为这个群,为我的校友们点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阳光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友群。

我的硕士同学群!…… 

知道我为什么要用一个感叹号吗? 说起来有点五味陈杂。我,一个平日里优哉游哉的逍遥派,也并非群主,可至少是在过去这段日子,为这个群和群里组织的活动真的是付出了很多,也许和我毕业后一直在母校工作有关吧。我很爱这个群,它是一个很学术,也很文化的群,群里的同学们常常用“高大上”来形容它。

群里经常很热闹,但这是个有点不一样的热闹,没有很多像其他群热衷的那种发红包,逗乐的状态,而是经常会讨论一些热点话题。临床医疗的,学术研究的,时事教育的,人文历史等等。群里云集了医学领域的各路专家教授,还很有一些大咖,才子之类的人物,讨论起来常常妙语连珠,唇枪舌剑,你方唱罢我登场,曾经出现过为了讨论一个话题,通宵达旦的盛况。好不精彩!

因为我平时有写博客的习惯,每当群里讨论,我就会把相关内容记录下来。我希望我们这个群能把这个好习惯继续下去,说不定以后把我们群的讨论内容集结出版呢,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九零聊天室》,寓意我们都是九零年代的研究生。

作为一个医学专业的同学群,还有一个很特色的地方,就是群里经常成了为同学或同学的亲朋好友进行医疗会诊的地方。时不时就有各种化验单,影像片子等上传,成为该群的一大景观。

博士同学群。

如果说硕士群是“高大上”,那么博士群用“高冷”来形容可能比较贴切。我的博士同学们,不乏大咖,大牛级的人物。或许正因为忙于忧国忧民忧工作吧,日理万机,无暇分心。所以,一是入群的比例是所有群中最低的,一是这个群是所有群中最安静的。倒是国外那几位同学稍微还活跃一点。

记得有一回群主难得发起了一次年终聚会,准备了两大桌,结果只到了二分之一。有两位做了领导的同学,一直说来,最后还是没来。听大家餐间议论说好像最近上面有文,什么级别以上的干部参加同学同乡聚会有好些规定什么的。看来当领导也不容易啊!少了很多咱老百姓的天伦之乐呢。

不过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各个群虽有不同,但不管是哪个群,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只要此时此刻同学们进入到了这个群的氛围,哪怕只是短暂的一段时间,大家似乎都会忘却各自的其他身份,只留下一个,那就是:同学!而这种时刻,我相信就是作为同学的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了。

祝同学友谊地久天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