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的作者是袁枚(终)—写尽家亡、国亡、情亡、人亡,却因衰亡而有新生。

 lj0279 2020-10-19

    《红楼梦》在文学历史上的地位和高度,是因为在后人看来,书中把一些在明末清初的事情影射在了故事里,这些事情有可能是历史没有记载或是较少为人知的。首先,以贾家和大观园的衰败破亡影射了当时的江宁织造曹家的没落,书中四大家族贾、王、薛、史,里面的人物,细细推敲,都能和当时曹家的一些人和事对应上,具体就不在这里展开了。贾、王、薛、史,谐音家亡血史,那么曹家败亡的原因是什么?历史记载是亏空,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造成了巨大亏空。而江宁织造局,为内务府管理,而内务府就是皇帝的小金库,织造局的亏空怎么来的?书中的片段,在迎接元春省亲时,有“无非是拿皇帝的钱使在皇帝身上罢了”一针见血的话,皇帝只管花钱,织造局负责赚钱,赚的钱不够花,自然就会有亏空。这里从康熙几次南巡奢华排场便可以看得出,吃喝玩玩大脚花钱造成亏空,而曹家去背锅。因为皇帝就是让织造局找钱来满足消费欲望的,总不能把亏空怪在皇家身上吧,这必然是管事人的责任。所以,碰上这些个大手大脚花钱的主子,织造局的位置不好坐。接替曹家的隋赫德,在织造局上的下场还要惨,落得个发配流放。这里面类似的故事,可参考一部电视剧《大明1566》。当然,书中除了提到家亡血史之外,还有国亡血史。       在一些红学家考证下,书中影射了一些明末清初的故事,具体去看知乎百度。而明朝到底因为什么而亡,一些线索就隐藏在书中。众所周知,人们现在看到明朝的历史是清朝修撰的,在立场上,放大了明朝的黑暗,同时弱化或隐去了体现明朝真实历史的一些事情,这是为了统治的需要。整个《红楼梦》,按照金陵十二钗的结构,在警幻仙子那一回里,正册副册又副册总共记录了36位女子,红楼梦曲亦是12支,从各种批注来看,全书应该是以12为倍数总共108回,最后28回遗失,而由高鹗续了40回。这“遗失”的28回,牵涉到了明亡的一些事情和惨状,所以在文字狱开始时要么作者自行删除,要么就是朝廷给了压力而篡改。明朝灭亡,历史书没详写的根本原因就是赋税失衡,也就是亏空。和曹家败落是不是很像?明朝中后期已无法向掌控天下田产的有钱人阶层收税,同时遇到小冰河期灾荒,天气变冷,引发了持续十年的瘟疫,最终导致流民匪寇遍起。当时,魏忠贤拿文官集团和士商阶层开刀,收回赋税,充盈国库,勉力稳住了局势。辽东战场上,孙承恩打造的宁远防线也初成体系,遏制了后金的兵锋。可天启皇帝壮年暴毙,换了崇祯上台,便听信文官谗言把魏忠贤杀掉,大明从此彻底向黑暗一步步沦落。在甲申年,紫禁城被李自成破宫的时候,北京全城已经发生疫情大半年之久,十室九空,守城的明军也已失去了战斗力。再接着,在清军入城时,李自成根本没打算守,直接一跑了之,因为那已经是一座空城和死城。疫情、匪寇、兵荒,把原本是世界最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人间鬼蜮。这就是亡国的惨象。而王熙凤的形象,便影射到了魏忠贤。后金能得到天下,非朱明黑暗,而是天灾加人祸和带着一丝运气。但这样的历史怎么可能会详细记录到正史里呢?所以,可以推测的是,红楼梦后28回借贾家和大观园的败亡影射了明亡的一些真相和惨状,不得不隐去。我们回到警幻仙曲演红楼梦那一回,“[飞鸟各投林]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还有好了歌“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强梁便是匪寇的意思,按照书中前后呼应的艺术手法,贾府最后的结局也可能有金陵城内染瘟疫,遭遇匪寇、家破人亡,树倒猢狲散一切落了个干干净净的情节,以影射明亡的惨状。       所以,曹家败亡、明朝灭亡,起因都是亏空等内部问题,最终伴随着瘟疫、饥荒、流寇、外敌等外部因素双重作用下,轰然倒塌。这里既有家亡血史、也有国亡血史。在这里,《红楼梦》已是超越了一般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度。但是,在这些之上,书中还包含了哪些思想内容?换一句话说,作者最想向世人表达的思想精华是哪些。以至于获得,道学家看见道、经学家看见经,人人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的历史文化高度。       姑妄推测一番。首先,本书通过浓缩的贾府、大观园生活的最终消亡,揭示了人事家国兴衰的规律,这部分规律就是,一切美好的事物,必然盛极而衰,消失殆尽。听起来很难让人接受,可这就是社会规律,贾府有过兴旺,明朝也曾兴盛,但最终都走向了灭亡。本书反其道而行,将事物在最美好、贾府最兴旺的时刻展示给读者看,接着重点揭示了如何由盛转衰的过程、一切美好的凋零过程。由盛转衰,由衰转亡,犹如车轮前进一般,反复循坏。“眼前无路想回头...到头来,都是为别人作了嫁衣裳”,由现象到揭示规律,这就是作者的高度。形而上,谓之道,即往上说,社会兴衰的周期性轮回规律;形而下,谓之器,即往下看,无数贾家和大小王朝的兴衰轮回的具体现象。其次,作者在书中揭示了人性规律的变化,并倡导了他在人文上的主张,那就是”性灵“,性灵派,讲究诗词创作从人的心理感情出发,抒发心中的真实情感。并指出,“诗者,心之声”,诗文创作是用来表达真情实感的,不是去套路之乎者也。而文学小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推崇这样的文风,在现实意义上,也就有了尊重人性规律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在书中,贾府和大观园里的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一个个鲜活无比,跃然纸上,行事与对话的描写均是真性情流露。比以往的善、恶界限分明的小说,多了真实人性的客观描写,也就是很难用善和恶去界限大观园里的人,贾宝玉就没有“恶”吗?凤姐就没有“善”吗?世人更多地看到了真实的人性,而不仅仅是善恶。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无外乎就是在贾府这样一个环境中,没有尊重人性的规律。而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思想大环境也正是如此,自从汉代伪儒弄出一套封建名教,给各种社会关系定义了严格标准之后,加上宋明理学大师们的“存天理、灭人欲”,世人心中有感而不得发,进而扭曲人性以适应当时的封建社会规则,这也就是华夏2000年以来进入怪圈循环的悲剧之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以大观园里的所有人的悲剧去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除了高超,还有勇气。《红楼梦》是一部重点突出女子才情和生活的小说,后面的故事描写,处处透露出裙衩又有何不如须眉。无论才华、智慧、能力,女子又有哪些不如男儿呢?从凤姐到黛玉,从宝钗到湘云,从诗文到处事,相较于书中的男性角色,我想读者们会对女性人物留下更深的印象。这和袁枚在现实生活中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他招收女弟子,教授诗文,并出了诗集。谁说女子不如男?在当时,所谓男尊女卑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环境下,他以自己的方式去给世人心中观念撕开了一个口子,他行的是暗夜举火把的事情。如果,现代的人,无法忍受你的妻子、女儿是呆若木鸡的文盲,那都应该感谢一下《红楼梦》和她的主要作者袁枚。他从文风“性灵”出发,以《红楼梦》一书为器物,灌注了他超越时代的思想,通过对自在性情的美好追求,间接倡导了尊重人性规律、解放禁锢人们心灵的枷锁,包括了对封建名教的无声批判,尤其是社会对女性的思想禁锢。如果说。明清时期,这些文学作品的思想开始关注人性的需求和规律,类似在同时期的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那么《红楼梦》就是这个时期最伟大的作品,而袁枚本人的地位呢?他可能会不在意地笑笑,呵呵。。。可惜的是,华夏最终没有和欧洲一样,在文化思想上快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以致于一切走入了另一条弯道。。。而随园,这个天下第一风流名园,在脂砚斋的主人袁枚去世后,由其后代继续经营,引数代人们竞相观览膜拜,而在其中诞生的《红楼梦》,经手抄传诵,也暗暗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随园,天下大观的盛景,一直持续到百年后的太平天国攻破南京,太平军先是把小仓山一带的园林景致开垦来种庄稼,主体建筑随后也和太平天国的覆灭一起,随后尽毁于兵荒战火中。。。        世事兴衰如车轮,循环反复前进。因有衰亡,而得新生。随园和袁枚虽然逝去,但《红楼梦》的思想传了下来,历史都是因果相续,一切在人们的心中默默地生根发芽和积累,因此,清末有了一群人向西方学习和解放思想的诉求,因此,辛亥革命一声枪响,终结了封建王朝,因此,整个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如林徽因等杰出女性,也有鲁迅等大量的思想家。巧合的是,中华民国成立时,在首都南京,随园旧址,重新立起了一座女子大学,应该叫金陵女子师范学院,这可能是冥冥之中的纪念吧。现在,去这所校园里,人们可以看到树荫环抱中,一尊袁枚的雕像在向经过的人们颔首微笑。。。       旧的篇章已然翻页,紧接着要到来的新时代,又将是如何情景?判断一个社会堪称为盛世的标准,必然是文化思想作品的创作巅峰,犹如历史上的百家争鸣和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文化需先行。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人与智能机器人之间的界限会逐渐模糊,这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底蕴,仍值得一起去努力探索和构建。欣慰的是,我们可以从华夏传统文化里去找到答案,从自然界的生长收藏、生生不息规律中,从社会发展的周期轮回规律中,从人性七情六欲的变化规律中,去寻找应对之道,进而推动形成新时代应有的文化巅峰。可期待的未来,正逐渐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