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月份,野外水面钓大鲫鱼,怎样选择钓位和窝料?

 鱼老娃 2020-10-19

11月份即将立冬,最直观的感官便是水温的大幅度降低,户外野钓不免冻得瑟瑟发抖。回到钓友问题,11月份野钓大鲫鱼,怎么选择钓位和窝料呢?估计也是绝大多数钓友的问题,本文以此为起点,一窥究竟。

窝料如何选择

11月份水温降低,带来一系列变化。首先是小杂鱼闹窝减少,小杂鱼器官功能不成熟、不完善,耐低温能力弱,此时早已躲藏起来,几乎不怎么游动;其次低水温导致大量植物碎屑、微生物失去活性,水体也因此变得清瘦,水质更加的清澈,但鲫鱼可吞食的食物大量减少;最后为维持必要的新陈代谢鲫鱼依然会摄食,但主动性下降,最好有外界食物的刺激,激发它的摄食积极性,此时偏向“被动摄食”。

正基于上文的变化,为促进鱼的摄食,11月份应用最广泛的窝料除去腥味浓厚的红虫颗粒,就是气味浓烈、刺鼻的酒米。除去它们其他类型窝料极为少见,这两种窝料都偏向强刺激,恰适合这个时间段使用。

红虫颗粒腥味浓厚,多用于水体清瘦的光水区,腥味在这种水域很容易受到鱼群注意。但相对11月份的冷水而言,散落、雾化缓慢,可能延长发窝时间。一般情况下,袋装的红虫颗粒,附赠一瓶液体试剂,用于泡制窝料或提升诱鱼效果。笔者实践发现,颗粒中适当添加一些试剂,搅拌均匀投掷窝点,诱鱼效果的确增强,发窝时间也有缩短,所以钓友不要将试剂丢弃不用。如果气温极低,钓友伸手扬竿就有冰冷的感觉,可事先将红虫颗粒置入热水浸泡一些,使其处于半溶散状态后,再投入窝点,这样利于窝料的雾化,加速气味分子的传播,诱鱼更迅速。

酒米则多用在水草密集的水域。酒米颗粒体积小、质量轻,手抛不方便,一般使用长竿配合羽毛球打窝器使用。每次投掷的酒米不宜太多,可勤投少投,以免鲫鱼吃得太饱,或窝点酒米又太少而跑鱼。使用酒米最佳搭配饵料是红虫和蚯蚓,两者虽然味型与酒米差距巨大,但两者蛋白质丰富,且腥味足,类似于先前活跃在水体的小昆虫,所以鲫鱼并不陌生,喜欢程度还要大于酒米,所以很容易将鲫鱼钓起。

钓点怎么选择

11月份钓远、钓深是最突出的特征,笔者所在的鲁西等地,起码5.4米的竿子起步,6.3是主流,7.2也不稀奇。多年实践发现,长竿斩获的鲫鱼个头明显偏大。其实并不难理解,大鲫鱼趋利避害,多会选择水温高的深水区栖息。11月份的钓点主要有3类。

一类是深水区,这样的钓点并不少,河沟、湖泊,一些被钓友拓实的老钓位,都是不错的选择。主要集中在铧尖位置、汇水湾、大桥两侧、水闸前后、主干和支河交叉口等等。其次是背风向阳的水域,相对其他位置,这里的水体温度高,鱼在趋温性的驱动下,多向这片水域聚集,鱼群密度大了,自然好钓鱼。最后是水草处,11月份栖息在水草处的鲫鱼数量众多。有时在光水区鱼口零星,甚至丝毫不摄食的情况下,长竿短线钓水草处,依然有不错的渔获。最好的方法,在水草处多打窝,采用走钓的方式,循环施钓,效果更佳。

写在后面

所有的施钓技巧,都是基于水里有鱼,所以施钓之前,应确定河里有大鲫鱼,否则可能做太多无用功。笔者就曾遇到类似事情,第一天扬竿收获颇丰,半斤左右的大鲫鱼七八个,但第二天再扬竿却无口,原来也来开闸放水了!

原创:老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