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民地名」新农村乡村屯名字及由来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10-20
新农村乡

新农村乡人民政府

新农村乡,乡政府驻地在新农村。因驻地而命名。

政区沿革

新农村现辖区域:1813年(清嘉庆十八年),隶属新民厅。1902年(清光绪十八年),隶属新民府。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隶属新民府巡警总局第三分局,分局驻地在公主屯,瓦房(现新农村)为分所所在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新民府巡警总局改为警务局,各分局改为区,隶属关系不变。1910年(清宣统二年),隶属新民府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13年(民国二年),新民府改称新民县。隶属新民县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屯。1923年(民国十二年),政区和警区分开,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公所驻地在吴家屯,孙家屯、高荒地、瓦房、靠山屯、三旗堡、黄家岭为管内主村。东北沦陷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大柳屯警察署,瓦房为所辖村公所。国民党统治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黄家岭乡。

解放初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政府驻地在大柳屯。1949年10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区政府驻地在公主屯。1950年4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区政府驻地在公主屯,瓦房、孙家屯、高荒地、照兴(星)台、靠山屯、下坎子、马圈子、黄家岭、六间房为所辖村。1956年3月,因与新民县南瓦房同名,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瓦房改名为新农村。隶属公主屯区,新农村、黄家岭为所辖乡。1958年2月,隶属新民县新农村乡。1958年10月,隶属公主屯人民公社,新农村、黄家岭为所辖管理区。1961年7月,成立新农村人民公社,隶属新民县,辖新农村、靠山屯、孙家屯、照星台、高荒地、黄家岭、马圏子8个生产大队。1983年9月,隶属新民县,实行乡(镇)、村制,撤销新农村人民公社,设立新农村乡。乡辖新农村、靠山屯、孙家屯、照星台、高荒地、黄家岭、马圈子、下坎子8个村。

政区概况

新农村乡位于东经122°50′,北纬42°09′地处新民市区北36千米处。东南与公主屯镇相邻,西南与大柳镇、公主屯镇毗连,北与法库县叶茂台镇搭界。

2012年,新农村乡辖新农村、高荒地、孙家屯、黄家岭、照星台、马圏子、靠山屯、下坎子8个村,18个自然屯。

总户数3888户,总人口13500人,总人口中有非农人口545人,满族人口120人,朝鲜族人口7人,回族人口2人,锡伯族人口35人。

总面积104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属半丘陵半平原地貌特征,土壤由黑沙土、碱土构成。海拔在50~112米。耕地面积71013亩,林地面积36000亩。主要粮食作物以玉米、杂粮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寒富苹果、菜籽、花生、南瓜等。2003年至2012年末,以发展寒富苹果为主,新农村、靠山屯、照星台、黄家岭、高荒地、马圈子、下坎子等村,成立了寒富苹果合作社。新农村乡先后获得辽宁省“沈阳寒富苹果出口基地”、“中国优质寒富苹果基地乡镇”、“辽宁省寒富苹果产业第一乡”、“沈阳寒富苹果第一乡”等荣誉。

乡(镇)、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2012年末,民营企业8家,职工1271人。

2012年末,全乡有文化站11个,公共图书室11个。有九年一贯制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145人。有幼儿园1所,专任教师12人。有沈阳市寒富苹果技术学校1所,有学校体育场1个,有4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卫生院1个,门诊部(所)8个;专业医务人员30人。

境内有叶苗线县级公路,由新农村入境,从马圈子村出境,路段长22千米。有乡级公路小吴线,从孙家屯村入境,从下坎子村出境,路段长12千米;新旧线,从新农村入境,从黄家岭村出境,路段长8千米。

境内有两条河流,总长15.6千米,有秀水河,由下坎子村入境,从马圈子村出境,河道长6.7千米。有老地河,从高荒地村入境,从孙家屯出境,河道长8.9千米。有大、小桥粱121座,灰沙结构涵洞119处。

村屯名字及由来

新农村

新农村,建制村。隶属新农村多。因驻地而命名。

新农村现辖区域:1906年(清光绪三十年),隶属新民府巡警总局第三分局,分局驻地在公主屯,瓦房(现新农村)为分所所在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新民府巡警总局改为警务局,各分局改为区,隶属关系不变。1910年(清宣统二年),隶属新民府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13年(民国二年),新民府改称新民县。隶属新民县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23年(民国十二年),政区和警区分开,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公所驻地在吴家屯。瓦房为管内主村。东北沦陷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大柳屯警察署,瓦房为所辖村公所。国民党统治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黄家岭乡。

解放初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政府驻地在大柳屯。1949年10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驻地在公主屯。1950年4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区政府驻地在公主屯,瓦房为所辖村。1956年3月,因与新民县南瓦房同名,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瓦房改名为新农村。隶属新民县新农村乡。1958年2月,隶属新民县新农村乡。1958年10月,隶属公主屯人民公社,新农村为所辖管理区。1961年7月,隶属新农村人民公社,新农村为生产大队。1983年9月,实行乡(镇)、村制,撤销新农村人民公社,设立新农村乡,新农村生产大队随之更名为新农村,隶属新农村乡。

新农村位于东经122°57',北纬42°14'。东与靠山屯村毗邻,西与白家屯村相邻,南与黄家岭屯搭界,北与法库县叶茂台镇闫荒地屯接壤。2012年,村辖新农村、白家屯2个自然屯。总户数714户,总人口2492人,总人口中有非农业人口112人。

总面积8.7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为半丘陵地,土质为沙土。耕地面积11345亩,林地面积1705面。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高粱、大豆;经济作物有苹果。寒富苹果种植面积8000亩,成立寒富苹果种植合作社2个。境内有叶苗线公路,由新农村入境,从照星台村出境;有小吴线公路,由新农村入境,从靠山屯村出境。两条公路境内路段长7.5千米。

新农村

新农村,曾用名马房、瓦房,自然屯。村委会所在地。隶属新农村。

1644年(清顺治元年),有一放马人先在此地建房居住,后形成屯落,以“马”和“房子”取名“马房”。1648年(清顺治五年),因当地人在此地盖起了瓦房,故以“瓦房”取屯名。1949年,因与新民县南有瓦房村,为避免重名,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将瓦房改为“新农村”。

新农村屯位于东经122°57′,北纬42°14′东与靠山屯搭界。西与白家屯搭界,南与黄家岭村屯接壤,北与法库县叶茂台镇闫荒地屯毗邻。

总户数604户,总人口2108人。总面积7.6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为半丘陵土山,土质为沙土,耕地面积8614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

白家屯

白家屯,曾用名白屯,自然屯。隶属新农村。1648年(清顺治五年),有一白姓人家在此地开荒落户,立屯时以“姓氏”取屯名白屯。后因当地人认为“白屯”不好听而改称“白家屯”

白家屯位于东经122°55′,北纬42°13。坐落在新农村西部,距村委会1.5千米处。东与新农村接壤,西与孙家屯毗邻,南与黄家岭村的上窝堡屯搭界,北与高荒地屯相邻。总户数110户,总人口384人。总面积1.1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土质为黑碱土,耕地面积2731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豇豆、花生。

高荒地村

高荒地。建制村。隶属新农村乡。辖高荒地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

1795年(清乾降六十年),有几户高姓人家在此开荒落户,后立屯时因此地是一片荒地,故姓氏”加“荒地”取屯名“高荒地”

高荒地村现辖区域: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隶属新民府巡警总局第三分局,所在地为公主屯,瓦房(现新农村)为分所所在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新民府巡警总局改为警务局,各分局改为区,隶属关系不变。1910年(清宣统二年),隶属新民府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13年(民国二年),新民府改称新民县。隶属新民县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23年(民国十二年),政区和警区分开,隶属新民县第七区,驻地在吴家屯,高荒地为管内主村。东北沦陷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大柳屯警察署。国民党统治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黄家岭乡。

解放初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政府驻地在大柳屯。1949年10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生地在公主屯。1950年4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区政府驻地在公主屯,高荒地为所辖村。1958年2月,隶属新民县新农村乡。1958年10月,隶属公主屯人民公社。1961年7月,隶属新农村人民公社,高荒地为生产大队。1983年9月,实行乡(镇)、村制,撤销新农村人民公社,设立新农村乡,高荒地生产大队随之更名为高荒地村,隶属新农村乡。

高荒地村位于东经122°54,北纬42°14坐落在乡政府西2.5千米处。东与新农村相邻,西与大柳屯镇苇子沟村搭界,南与孙家屯村连,北与法库叶茂台镇庙台山接壤

总户数480户,总人口1670人,总人口中有非农业人口5人。

总面积8.6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土质为沙土。耕地面积7838亩,林地面积5062亩。农作物为玉米、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豇豆、花生、果树。

境内有老地河通过,由高荒地村北部庙台山村入境,从孙家屯村出境,河道长5.3千米。村内有水泥路6.8千米。

孙家屯村

孙家屯,曾用名孙屯。建制村,隶属新农村乡。因驻地而命名。

孙家屯村现辖区域: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隶属新民府巡警总局第三分局,分局驻地在公主屯,瓦房(现新农村)为分所所在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新民府巡警总局改为警务局,各分局改为区,隶属关系不变。1910年(清宣统二年),隶属新民府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13年(民国二年),新民府改称新民县。隶属新民县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23年(民国十二年),政区和警区分开,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公所驻地在吴家屯,孙家屯为管内主村。东北沦陷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大柳屯警察署。国民党统治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黄家岭乡。

解放初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政府驻地在大柳屯。1949年10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驻地在公主屯。1950年4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区政府驻地在公主屯,孙家屯为所辖村。1958年2月,隶属新民县新农村乡。1958年10月,隶属公主屯人民公社。1961年7月,隶属新农村人民公社,孙家屯为生产大队。1983年9月,实行乡(镇)、村制,撤销新农村人民公社,设立新农村乡,孙家屯生产大队随之更名为孙家屯村,隶属新农村乡。

孙家屯位于东经122°52′,北纬42°12′。坐落在乡政府西南6千米处。东与照星台村相邻,西与刘家窝堡村搭界,南与黄家岭村相连,北与高荒地村接壤。

2012年,孙家屯村辖孙家屯、六间房2个自然屯。总户数520户,总人口1680人,总人口中有非农业人口44人。总面积15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土质为碱土,耕地面积13000亩,林地面积850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豇豆、芸豆。

境内有老地河通过,由高荒地村入境,从六间房与大柳屯镇黄坨子村出境,河道长3.6千米。村内有水泥路4.6千米。

孙家屯

孙家屯,曾用名孙屯,自然屯。村委会所在地。隶属孙家屯村。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有一孙姓人家在此地开荒落户,后立屯时以“姓氏”取名孙屯,后因当地人嫌“孙屯”不好听,则改称为“孙家屯”。

孙家屯位于东经122°52′,北纬42°12。东与白家屯毗连,西与大柳屯镇苇子沟屯接壤,南与六间房搭界,北与大柳屯镇新立屯相邻。总户数322户,总人口1060人。总面积10.5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土质为碱土,耕地面积930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豇豆、云豆。屯内有老地河通过。

六间房

六间房,自然屯。隶属孙家屯村,1798年(清嘉庆三年),有三户人家在此地盖了六间房子,后立屯时以“数字”加“房子”取屯名“六间房”。

六间房屯位于东经122°53',北纬42°12”坐落在村委会南1千米处。东与黄家岭村的上窝堡屯相邻,西与大柳屯镇和平屯接壤,南与黄金坨子搭界,北与孙家屯眦连。总户数198户,总人口620人。

总面积4.5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土质为碱土,耕地面积370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豇豆、地瓜、花生。

黄家岭村

黄家岭村,曾用名红旗岭,建制村,隶属新农村乡。

1961年7月,成立新农村人民公社,黄家岭为生产大队。1966年“文革”期间,改名红旗岭(红旗岭生产大队)。1981年,辽宁省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后,恢复原名黄家岭。因驻地而命名。

黄家岭村现辖区域: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隶属新民府巡警总局第三分局,分局驻地在公主屯,瓦房(现新农村)为分所所在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新民府巡警总局改为警务局,各分局改为区,隶属关系不变。1910年(清宣统二年),隶属新民府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13年(民国二年),新民府改称新民县。隶属新民县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23年(民国十二年),政区和警区分开,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公所驻地在吴家屯,黄家岭村为管内主村。东北沦陷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大柳屯警察署。国民党统治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黄家岭乡。

解放初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政府驻地在大柳屯。1949年10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驻地在公主屯。1950年4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区政府驻地在公主屯,黄家岭为所辖村。1956年3月,隶属新民县公主屯区。1958年2月,隶属新民县新农村乡。1958年10月,隶属公主屯人民公社。1961年7月,隶属新农村人民公社,黄家岭为生产大队。1966年“文革”期间,改名红旗岭。1981年,辽宁省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后,恢复原名黄家岭。1983年9月,实行乡(镇)、村制,撤销新农村人民公社,设立新农村乡,黄家岭生产大队随之更名为黄家岭村,隶属新农村乡。

黄家岭位于东经122°55,北纬42°11'。坐落在乡政府南6千米处。东与公主屯镇何屯村接壤,西与孙家屯村相邻,南与大柳屯镇辛家店村搭界,北与新农村眦连。

2012年,黄家岭辖黄家岭、尚窝堡、郭家窝堡、苏坨子4个自然屯。总户数630户,总人口2030人,总人口中有非农业人口68人。

总面积13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土质为沙土。耕地面积10350亩,林地面积800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豇豆、花生、云豆、地瓜。

境内有乡级公路新旧线穿村而过,村内路段长2.5千米。

黄家岭

黄家岭,曾用名黄岭,自然屯。村委会所在地。隶属新黄家岭村。

清雍正年间,有一黄姓人家在山坡上开荒落户,立屯时以“姓氏”加山岭的“岭”字取屯名黄岭。后因当地庄稼人嫌黄岭的“黄”字含义不好,故改称“黄家岭”。

黄家岭位于东经122°55′,北纬42°11′。东与公主屯镇东六间房屯接壤,西与上窝堡屯眦连相邻,南与苏坨子毗连,北与白家屯搭界。总户数448户,总人口1418人。总面积6.7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土质为沙土,耕地面积7306亩。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虹豆、花生、云豆、地瓜

上窝堡

上窝堡,自然屯。隶属黄家岭村。清顺治年间,有一户人家来到此地落户定居,在处地势较高的地方上搭起窝堡居住生活。后形成屯落,以居住地所处位置的“上字加“窝”取屯名“上窝堡”

上窝堡屯位于东经122°54,北纬42°11′坐落在村委会西1千米处。东与黄家岭屯眦连,西与孙家屯村的六间房屯相邻,南与大柳屯镇黄坨子屯接壤,北与新农村的白家屯搭界。总户数107户,总人口302人。

总面积2.1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土质为沙土,耕地面积1422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地瓜等。

苏坨子

苏坨子,自然屯。隶属黄家岭村。清雍正年间,有一苏姓人家在此地开荒落户,因屯里有一大土岗子(岗子也称坨子),后立屯时以“姓氏”加“坨子”取屯名“苏坨

苏坨子位于东经122°54',北纬42°10′。坐落在村委会西0.5千米处。东与公主屯镇何屯搭界,西与大柳屯镇黄金坨子屯接壤,南与大柳屯镇胡家窝堡屯相邻,北与黄家岭屯眦连。

总户数27户,总人口140人。总面积1.1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土质为沙土,耕地面积422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豇豆、花生。

郭家窝堡

郭家窝堡,自然屯。隶属黄家岭村。清顺治年间,有一郭姓人家逃荒来到此地落户定居,搭起窝堡居住生活,立屯时以“家庭姓氏”加“窝堡”取屯名“郭家窝堡”

1961年,隶属新农村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后,成立郭家窝堡成立畜牧。2005年并入黄家岭村。

郭家窝堡屯位于东经122°54′,北纬42°9′坐落在村委会南4千米处。东与公主屯镇六间房屯搭界,西与大柳屯镇刘家高堡张家窝堡屯接壤,南与公主屯镇下洼子村曹家窝堡屯相邻,北与公主屯镇东六间房屯毗邻。总户数48户,总人口170人。

总面积3.1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土质为沙土,耕地面积120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豇豆。

照星台村

照星台,建制村,隶属新农村乡。因驻地而命名。

照星台村现辖区域: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隶属新民府巡警总局第三分局,分局驻地在公主屯,瓦房(现新农村)为分所所在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新民府巡警总局改为警务局,各分局改为区,隶属关系不变。1910年(清宣统二年),隶属新民府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13年(民国二年),新民府改称新民县。隶属新民县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23年(民国十二年),政区和警区分开,隶属新民县第七区,驻地在吴家屯。东北沦陷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大柳屯警察署。国民党统治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黄家岭乡。

解放初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政府驻地在大柳屯。1949年10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驻地在公主屯。1950年4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区政府驻地在公主屯,照兴(星)台为所辖村。1958年2月,隶属新民县新农村乡。1958年10月,隶属公主屯人民公社。1961年7月,隶属新农村人民公社,照星台为生产大队。1983年9月,实行乡(镇)、村制,撤销新农村人民公社,设立新农村乡,照星台生产大队随之更名为照星台村,隶属新农村乡。

照星台村位于东经122°58′,北纬42°13′。坐落在乡政府东南2.5千米处。东与马圈子村相邻,西与孙家屯村就连,南与公主屯镇何家屯村接壤,北与新农村搭界。

2012年,照星台村辖照星台村、陈柴窝堡、三旗堡个3自然屯。总户数495户,总人口1650人,总人口中有非农业人口40人。

总面积12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土质为碱土,耕地面积10374亩,林地面积560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村内有叶苗线经过,路段长3.5千米。

照星台

照星台,曾用名赵兴台,自然屯。村委会所在地。隶属照星台村。

1949年,有个叫赵兴的人来到此地落户立屯,因此地有一四方台子,故以“姓名”加“台”字取屯名为赵兴台,后当地人为图吉利,取“赵兴”的谐音“照星”两字,而改称“照星台”

照星台屯位于东经122°58′,北纬42°13′东与马圈子屯、三旗堡屯搭界,西与新农村毗连,南与三旗堡子屯接壤,北与陈柴窝堡相邻。总户数235户,总人口784人。总面积8.1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土质为碱土,耕地面积4924亩。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主要经济

作物有花生。境内有叶苗线通过。

陈柴窝堡

陈柴窝堡(俗称冬窝堡),自然屯。隶属照星台村。

1648年(清顺治五年),有个叫陈柴的人在此地建窝堡看地,后立屯,以“姓名”加“窝堡”取屯名陈柴窝堡(因窝堡是在冬天搭建的,故当地人俗称冬窝堡)。

陈柴窝堡位于东经122°58′,北纬42°13′坐落在村委会南0.5千米处。东与马圈子屯相邻,西与新农村屯接壤,南与照星台屯毗邻,北与靠山屯搭界。总户数110户,总人口366人。总面积2.1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土质为碱土,耕地面积230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大豆、小杂粮;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

三旗堡

三旗堡(俗称三期堡),自然屯。隶属照星台村。

1647年(清顺治四年),有正蓝、正黄和正白三家旗人在此地落户居住,立屯时取名三旗堡(因“三旗”与“三期”近似谐音,也俗称“三期堡”)。

三旗堡屯位于东经122°58′,北纬42°12′坐落在村委会南2千米处。东与马圈子屯接壤,西、南与公主屯镇何家屯村金家窝堡屯毗连,北与照星台屯相邻。总户数150户,总人口500人。总面积1.8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土质为沙、黑土,耕地面积315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高粱;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豇豆、云豆、地瓜。

马圈子村

马圈子,曾用名东风。建制村。隶属新农村乡。1642年(清崇德七年),有一位公主住在此地,公主的马群在此地放牧,修建了大马圈,此地故得名“马圈子”。1961年7月,成立新农村人民公社,马圈子为生产大队。1966年“革”期间改为东风大队。1981年,辽宁省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后恢复马圈子原名。辖马圈子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

马子村现区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隶属新民府警总局第三分局,分局驻地在公主屯,瓦房(现新农村)为分所所在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新民府巡警总局改为警务局,各分局改为区,隶属关系不变。1910年(清宣统二年),隶属新民府第六警区,警区地在公主屯。1913年(民国二年),新民府改称新民县。隶属新民县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23年(民国十二年),政区和警区分开,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公所驻地在吴家屯。东北沦陷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大柳屯警察。国民党统治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黄家岭乡。

解放初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政府地在大柳屯。1949年10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驻地在公主屯。1950年4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区政府驻地在公主屯,马圈子为所辖村。1956年3月,隶属公主屯区。1958年2月,隶属新民县新农村乡。1961年7月,隶属新农村人民公社,马圈子为生产大队。1966年“文革”期间改为“东风”大队。1981辽宁省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后恢复原名。1983年9月,实行乡(镇)、村制,撤销新农村人民公社,设立新农村乡,马圈子生产大队随之更名为马圈子村,隶属新农村乡。

马圈子村位于东经123°01',北纬42°12′坐落在乡政府东南6千米处。东隔秀水河与公主屯镇王家学坊村相望,西与照星台村相邻,南公主屯镇的公主屯村接壤,北与下坎子村相邻,总户数437户,总人口1501人,总人口中有非农业人口45人。总面积7.3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土质为碱土黑土。耕地面积9058亩,林地面积1892亩。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高粱;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豇豆。村东有秀水河,境内河道长3.3千米。有乡级公路从村中通过,村内路段长1.5千米。

靠山屯村

靠山屯。建制村。隶属新农村乡。1664年(清顺治元年)立屯。因屯北面靠近一座山,故取屯名“靠山屯”辖靠山屯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

靠山屯村现辖区域: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隶属新民府巡警总局第三分局,分局驻地在公主屯,瓦房(现新农村)为分所所在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新民府巡警总局改为警务局,各分局改为区,隶属关系不变。1910年(清宣统二年),隶属新民府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13年(民国二年),新民府改称新民县。隶属新民县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23年(民国十二年),政区和警区分开,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公所驻地在吴家屯靠山屯为管内主村。东北沦陷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大柳屯警察署。国民党统治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黄家岭乡。

解放初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政府驻地在大柳屯。1949年10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驻地在公主屯。1950年4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区政府驻地在公主屯,靠山屯村。1958年2月,隶属新民县新农村乡。1958年10月,隶属公主屯人民公社。1961年7月,隶属新农村人民公社,靠山屯为生产大队。1983年9月,实行乡(镇)、村制,撤销新农村人民公社,设立新农村乡,靠山屯生产大队随之更名为靠山屯村。隶属新农村乡。

靠山屯村位于东经122°59′,北纬42°14′坐落在新农村乡政府东2.5千米处。东与下坎子村相邻,西与新农村毗连,南与马圈子村接壤,北与法库县太平庄村搭界。

总户数404户,总人口1403人,总人口中有非农业人口30人。总面积8.71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属半丘陵地貌,土质为沙土。耕地面积6588亩,林地面积6000亩。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林果、花生、豇豆、地瓜。2000年至2012年间,以寒富苹果作为主要产业来发展,共栽植寒富草果6000亩。

村南有一处泉眼,常年流水不断,水质清凉甘甜,富有多种矿物质。

小吴线横穿靠山屯村,从西部与新农村交界处入境,从东部与下坎子村交界处出境,路段长2.5千米。

下坎子村

下坎子。建制村。隶属新农村乡。因驻地而命名。

下坎子村现辖区域: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隶属新民府巡警总局第三分局,分局驻地在公主屯,瓦房(现新农村)为分所所在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新民府巡警总局改为警务局,各分局改为区,隶属关系不变。1910年(清宣统二年),隶属新民府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13年(民国二年),新民府改称新民县。隶属新民县第六警区,警区驻地在公主屯。1923年(民国十二年),政区和警区分开,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公所驻地在吴家屯。东北沦陷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大柳屯警察。国民党统治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黄家岭乡

解放初期,隶属新民县第七区,区政府驻地在大柳屯。1949年10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驻地在公主屯。1950年4月,隶属新民县第八区,区政府驻地在公主屯,下坎子为所辖村。1958年2月,隶属新民县新农村乡。1958年10月,隶属公主屯人民公社。1961年7月,隶属新农村人民公社,下坎子为生产大队。1983年9月,实行乡(镇)、村制、撤销新农村人民公社,设立新农村乡,下坎子生产大队随之更名为下坎子村,隶属新农村乡

下坎子村位于东经123°00′,北纬42°14′坐落在乡政府东5千米处。东隔秀水河与公主屯镇孙家窝堡村相望,西与新农村相邻,南与马圈子村搭界,北与靠山屯村接壤。

2012年,下坎子村辖下坎子、侯房身、刘房身、赵房身4个自然屯。总户数405户,总人口1395人,总人口中有非农业人口34人。

总面积8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土质为沙土。耕地面积6947亩,林地面积450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高粱、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地瓜村内有小吴线公路穿过,村内路段长4千米。

下坎子

下坎子,自然屯。村委会所在地。隶属下坎子村。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有陈姓人家来此地落户居住。后立屯时,因此地处于下坡地段故取屯名“下坎子”(“坎子”也为“岗坡”)。下坎子屯位于东经123°00′,北纬42°14'。东与侯房身屯毗连,西与靠山屯接壤,南与马子屯搭界,北与法库县叶茂台镇刘家窝堡相邻。总户数193户,总人口674人。总面积2.82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土质为沙土,耕地面积3185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高粱、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地瓜。

侯房身

侯房身,曾用名侯家房身,自然屯。隶属下坎子村。

1644年(清顺治元年),有几户侯姓人家在此地落户立屯,因屯靠近秀水河子后身,故取屯名侯家房身,后因当地人多年习惯而简称“侯房身”。

侯房身屯位于东经123°01',北纬42°14'。坐落在村委会东1千米处。东与公主屯镇孙家窝堡屯接壤,西与下坎子屯相邻,南与赵房身毗连,北与法库县刘家窝堡屯搭界。总户数116户,总人口406人。总面积2.1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土质为沙黑土,耕地面积1861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小麦、高粱;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豇豆。

刘房身

刘房身,曾用名刘家房身,自然屯。隶属下坎子村。1644年(清顺治元年),有刘姓人家先居此地。房屋建于秀水河子的旁边地段,立屯时。故取名刘家房身。后因当地人多年习惯简称“刘房身”。

刘房身屯位于东经123°01',北纬42°13′坐落在村委会东南1.5千米处。东与公主屯镇孙家窝堡屯接壤,西与下坎子屯毗连,南与马圈子屯搭界,北与赵房身屯相邻。总户数18户,总人口61人。总面积0.98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土质为沙土,耕地面积81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豇豆。

赵房身

赵房身,曾用名齐赵房身,自然屯。隶属下坎子村。

1644年(清顺治元年),有齐赵两姓人家来到此地居住,房屋建于秀水河子的旁边地段,立屯时,故取名齐赵房身。后因当地人多年习惯简称“赵房身”。

赵房身屯位于东经123°01',北纬42°14'。坐落在村委会东南1.3千米处。东与公主屯镇孙家窝堡屯接壤,西与下坎子屯毗连,南与刘房身屯相邻,北与侯家房身屯搭界。总户数78户,总人口254人。总面积2.1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土质为沙土、黑土,耕地面积1820亩。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高粱、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豆、花生、地瓜。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