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的起点:跟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机会做皇帝

 昭烈名臣 2020-10-20

  • (07)男人爱子的最高境界

历史其实很有趣,这种有趣在于他的偶然性,如果把历史看做是某些必然结果的展示,比如说沿着某一条线从低到高发展下去。

秉承这样的历史观,看历史一定是索然无味的,因为很多事情的发生,你都会认为是必然发生的,但是当我们深入到历史的情景中去,你会惊奇的发现,许多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其本身的发生是极其偶然的事情。

就拿赵匡胤来说吧,他的这次求职经历很不顺利,如果他留在了王彦超那里,说不定历史就会被改写,但就是这么凑巧,王彦超拒绝了赵匡胤的求职申请。

而此时的赵匡胤把目光又投向了后汉最强军人郭威的身上,他要去投奔郭威,做一名军人,只有这样才能在乱世站稳脚跟。

而此时的郭威也是处在焦虑之中,因为这次出征平叛,郭威的心情很复杂,至于复杂的原因,却是一点也不复杂,他便是五代时期最为常见的疾病,新皇帝不信老爹留下来的班底。

此时的后汉皇帝是刘承佑,一个刚满18岁的小伙,18岁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已经算是成年人了,但是对于绝大部分需要高级技能才能胜任的工作来说,18岁却显得明显是太稚嫩。

当皇帝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作了,当然如果你恰巧是太平盛世的皇帝,可能会好一点,做皇帝做不好你可以做坏呀,顶多就是留下个无能昏君的骂名。

但是你要是生在乱世,那可得小心了,皇帝做不好很可能被杀掉,下场还不如一个大臣,尤其在五代这样的乱世,刘承佑的老爹刘知远很清楚自己身处的是怎样一个乱世。

尽管只做了一年的皇帝就匆匆闭眼了,但是靠着自己的威望,还是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于是在临死之前精心设计,为儿子留下了一套可靠的班底。

他们是:杨、史弘肇、王章、苏逢吉、郭威。这些人或文,苏逢吉,宰相;或武,杨邠、郭威同为枢密使,杨内掌机要,郭威外领征伐,史弘肇是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负责京城警备;或管钱,王章,三司使,主管全国财赋。

一个老爹对儿子最深的爱,或许就是这些了吧,临死前还惦记着儿子的江山能不能坐得稳,费尽心机让江山更稳固一些。

果然不出刘知远所料,他前脚刚一蹬腿,,河中护国节度使李守贞、凤翔节度使王景崇、永兴军节度使赵思绾立马反叛,像是安排好的剧本一样,因为这样的戏码在五代已经上演过很多次,刘知远闭着眼睛都能想得到,所以对于后事他一点都不担心。

但刘知远犯了一个天底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不是成龙那种,那种级别的错误,在皇帝身上根本不叫错误),给孩子了太多的东西,却从来不问问孩子到底想不想要。

老爹倒是什么都安排的妥妥的,但是这个位置可是皇帝呀,大家都想来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拥有无限的权力,结果被老爹这么一设计,从文到武刘承佑完全说不上话,对于18岁的热血青年来说,这滋味实在是难受。

于是明明派出大将郭威很快就能搞定叛乱的事情,但年轻的刘承佑偏偏不这么做,他一道看似无限权力的圣旨就让郭威回家享清福去了,自己派了三个完全没有名气的人去平叛,白文珂、郭从义、常思这三个人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

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般是损人的话,这里尽管没有刻意贬低他们的意思,但他们真的是不知道出自何处,因为你翻遍史料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从军的经历,所以这句话算是一个很中性的评价吧。

结果这三个人果然是不出大多数人的一意料,完全摆不平叛乱的节度使,这个时候,我们年轻的皇帝陛下,不得已终于又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去请郭威出山。

  • (08)文学样板“郭提辖”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私有制,就开始产生了贫富不均,既然有了多与少的差别,无论人类采取哪种制度模式,所有人都想朝着向上占有更多的资源目标攀登,只不过说不通时期,向上的通道有快有慢,有合理有不合理而已。

但是这种向上的心,却是古今中外,人同此情情同此理的,整体而言,乱世是社会秩序的重塑时期,个人社会秩序排名变化是比较快的,太平盛世,则通过个人奋斗提高社会等级是比较困难的。

郭威生在乱世,邢州尧山人,父亲郭简,曾为后晋顺州刺史,死在乱军中。从小孤苦,四处流浪,十八岁从大头兵当起,一路走来经历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个朝代,终于奋斗到了位极人臣的位置,成了 刘知远的顾命大臣。

五代时期纷纷杂杂,看着很长,其实不长,不用怀疑刚才郭威的简历,他真的是四个朝代都在当兵,而且这官是越做越大,这种情况,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在那个时代都很常见。

郭威有个外号叫做郭雀儿,因为脖子上有个雀儿的纹身,有一次有人告他谋反,他自嘲的说,自古哪有雀儿天子。

郭威这个人有个故事非常出名,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身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刚才这句话我是很认真的写的,没有弄错。

是个,郭威有个故事很出名,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既然这么出名,为什么大家又都不知道呢,这个故事是上过语文课本的,我大概说一下你就知道了。

话说有一天有个壮汉来一个肉摊买肉,卖肉的一看就不好惹,但买肉的说了,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结果卖肉的明显感觉受到了挑衅和侮辱,平常只有他欺负别人,没想到今天却被别人戏耍了,于是两人动起手来,买肉的直接把卖肉的给打死了。

你是不是很眼熟,没错这情节不就是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吗,这个故事中国人都很熟悉呀,没错正是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其实他最早的出处,就是郭威,以上买肉的就是郭威,卖肉的屠夫是个恶霸,年轻的郭威毫无惧色,直接戏耍了之后,手起刀落,杀死了屠夫。

感谢施耐庵先生,让五代乱世少有人能搞懂的历史,有了这么一段尽人皆知的故事,故事的原型就是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但仅仅是在郭威做皇帝两年前,他还处在一个非常痛苦的时期。

五代时期,皇帝轮流做,大家打来打去,谁当皇帝就为谁效力,是那个时代流行的生存哲学,不过貌似就冯道挨骂最厉害,他为什么挨骂,以后再说,不过眼下郭威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一点也不开心,因为很显然新皇帝不信任他。

但刚满18的刘承佑尽管没什么政治经验,但是低头他还是懂的,因为没有郭威就搞不定叛乱呀,不得已皇帝陛下亲自去请郭威出山。

郭威的回答很有意思,言语中充满了克制与无奈, “臣不敢请,亦不敢辞,唯陛下命”,就这样功高震主的郭威带领后汉的大军,浩浩荡荡的朝着叛乱的地方出发了。

  • (09)赵匡胤的起点

很多时候,一个人起点的高度,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他这一生所能到达的终点的高度,赵匡胤经过两年底层的历练,终于迎来了人生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做了郭威的亲兵。

很羡慕吧,这就是起点,中国人说三岁看老,虽说有点夸张,但起码是经过相当长的历史经验积累总结出来的,概然率很高的事情。

当破衣烂衫的赵匡胤自报家门,说自己是赵弘殷的儿子,前来投奔,郭威认真的看了看赵匡胤,因为这不是小说,很难描写的很具体,但有些事就算是书上没有说,那发生也是很自然的。

比如说眼光独到的郭威肯定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赵匡胤没有说谎,从第一眼见到这个人,就决定让眼前这个陌生的小伙做自己的亲兵,再比如在某一个时刻,郭威,柴荣,赵匡胤这三个此时都还不是皇帝的军人在一起讨论军情,这样的画面想象都让人激动。

古代没有身份证这种定西,所以看人识人就尤为重要,在生死边缘混了一辈子的郭威,能让赵匡胤做自己的亲兵,只能说明赵匡胤就算是穿着破衣烂衫也是足以让人信任的。

亲兵的好处有很多,但有两个最为重要的好处,是所有兵种都无法比拟的,第一是能保命,尽管这一点可能名将是最不看重的,但事实上也是最重要的。

亲兵就是时刻守卫在将军身边的兵,除了全军覆没将军战死之外,基本上都没有姓名之忧,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将军活着,亲兵大概率上都能活着,这一点很重要,不管你有多高的武功和才能,让你一上来就做冲锋陷阵的大头兵,你伤亡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杀人如砍瓜切菜的年代,剩者为王,只要活着就能看到最后的胜利,就这样赵匡胤开始了自己的当兵生涯,也给自己的生命做了一层有力的保障。

第二个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第一个好处是必要条件,那么第二个好处,就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作为郭威的亲兵,能够亲眼目睹郭威在战场上的所有动作,这种顶级的教学,一般人根本没有办法体会。

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一个统帅的一举一动,时刻关系的全军的生死存亡,能目睹郭威的一举一动,对于二十出头的赵匡胤来说,那绝对是天赐的良机。

事实上正是跟着郭威的这段时间,奠定了赵匡胤此后最基本的路线,因为赵匡胤亲眼目睹了郭威称帝的全过程,这一幕完全印在他的脑子里,因为赵匡胤称帝,简直就是郭威的复制版,除了人名地名不一样,其他的简直就是完美复制。

刚做了亲兵的赵匡胤充满了斗志,他这个时候正是奋发向上的时候,就算愁也轮不到他,此时发愁的是郭威,毕竟他是带着任务来的,反叛的节度使又不是纸糊的,泥塑的,想办法成功平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尽管后世的我们动不动就很激动,三个日后都赫赫有名的皇帝在一起攻城略地是多么的惬意,但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日后的命运,包括郭威本人,都万万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年之后,自己就成了皇帝,去刘氏江山而代之。

那么刚做了亲兵的赵匡胤跟着郭威,究竟这第一仗学到了什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