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这六方面是关键!(三)

 茂林之家 2020-10-20

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古今相融

从《内经》开始,就已经有了辨病论治及辨证论治的雏形。关于辨病到了东汉时期,张仲景在辨病的基础上,用六经辨证治疗疾病,开辨证施治之先河。中医学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中医院也有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从单纯的望闻问切四诊过度到五诊,这第“五诊”实乃现代医学检查,所以有了辅助检查乃望诊之延伸的说法。因此,应该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多维度地诊察疾病,提高临床疗效。

六、勤求古训,传承经典,守正创新

王永炎院士关于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曾经说:“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不能丢,进而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实施。”厚积薄发,厚今薄古为治学常理。所谓勤求古训、融会新知,即是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以显著的疗效诠释、求证前贤理论,寓继承之中求创新发展,从理论层面阐发古人前贤之未备,以推进学科之进步。因此,我们要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古今中医名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正确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辨证施治方法,与现代医学检查紧密联系,中西并重,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科学研究,守正创新,推动中医事业进一步发展。

王永炎院士认为中医需要“悟性”。“悟性”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思考、思辨的能力,破解疑难病例获得良好疗效的能力。而提高悟性,需要博览群书,勤求古训,不仅要读经典、跟名师、勤临床,还要重视跨学科的学习,如重视易经相关理论的学习,做到医理和易理相通,重视对逻辑学、生命科学原理与生物信息学甚至人工智能的学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终身学习,不断思索,不断探究,批评、否定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中医思维的高度、宽度以及深度,才能为中医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中医人才。

文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