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复利思维让自己持续进步

 进步黑客 2021-05-24

查理·芒格说,理解复利的魔力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很多事情的核心与灵魂。

复利建基于正反馈。要取得正反馈,得形成一个自我增强的闭环。利用复利思维取得持续进步,关键在于建构一个能获得正反馈的系统。

以读书笔记为例,很多人将重点放在细节上,比如用什么笔记工具,怎样打标签,如何建立关联等。但如果没有形成学习的闭环,这些都没什么用。

只有当你形成「输入-处理-输出」的学习闭环,这些工具和方法才能配上用场。

在建立了学习闭环后,哪怕每天以流水账的形式做笔记,也能收获学习的复利。你随时记录心得感悟,定期回顾总结,经常分享实践。

在这个组织知识的过程中,你的思维会越来越敏捷和清晰。同时,你也会形成一套自己的专属方法和工具。

建构系统就是分解过程

任何事情都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是,我们就要把它变成一个过程。变成过程就是建立系统。所有的过程(系统),都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表示:

没有形成闭环的行动,就像往一个没有底的水桶里注水,得不到反馈,也不会有积累。

建立系统就是形成一个有反馈的闭环,相当于给桶装了一个底。虽然还有一个洞,但那是代谢后的出口,是系统与外界交换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进步就是改善系统代谢能力,让整个过程更有效,更高效。

过程有大有小,有复杂有简单。写一本书是一个大的过程,写一段话就是一个小的过程;炒一桌够10人吃的菜是复杂过程,而做一个酸辣土豆丝就是相对简单的过程。

改善过程前,我们需要先让大过程变小,让复杂过程变得可控。用编程的语言来讲就是把过程打碎成自然的,功能性的单元,为这些单元之间划定界限,界限越明确就越容易找到虫(西摩·佩珀特)。

虫(bug)是程序没有按期望运行的部分,对于捉虫这种事来说,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有好几个虫同时存在。因此捉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每个单元小到不可能有超过一个的虫(西摩·佩珀特)。

建构系统,实质就是分解过程,明确每个子过程的功能(规格),并通过调试让这些系统能工作,输出让人满意的结果。

结构-功能-价值三位一体

现在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将过程打碎成什么样的单元,才算自然,更容易捉到虫呢?

我们可使用「结构-功能-价值」这个三位一体框架。

在建构(生产阶段)系统我们会从结构起步,比如建一座大厦,从地基开始,一块砖一块砖往上建。

但在设计、在头脑中构想时,我们会先从整体考虑,从价值出发,比如建这个大厦的意义是什么,价值在哪里。再考虑满足价值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最后才设计结构。

价值-功能-结构是抽象概念,我试着用比较形象的方式来解释。

关于价值,小密尔的定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醍醐灌顶,他说:

价值就是「被感受到的重要性(importance felt)」。

价值是重要性的估量,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用来称量感受到的重要性,每个人秤的刻度和秤砣都不一样,而且还随时变化。

比如当我吃饱了后,就觉得读一本好书的价值大于吃一顿火锅,这个「价值」就是个人感受到的重要性。但当我饿着肚子时,火锅肯定比读书更重要。

价值主观上是重要性感受,那客观上呢?是什么决定了苹果和诺基亚手机给我们有不一样的重要性感受呢?

答案是功能。感受主要是个人化的,但功能却有共性,比如触屏手机能方便实现的功能,键盘手机就做不到。

决定功能的则是结构,触屏手机和键盘手机的结构不同,可实现的功能就不同。

每个过程(不论大小)我们都可以通过「结构-功能-价值」这框架来设计和建构。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系统建构师

既然每个人对重要性的感受不同且随时变化,因此每个人的进步系统得自己建构,而且还要根据情境实时调整。

一个能激发动力,促进个人进步的系统,必定是以个人的重要性感受为引导,能快速频繁地「感受」到成功的系统。

衡量「成功」的标准有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主观评价。

赚一个亿当然是成功,但是今天比昨天多赚了100元,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

减重10公斤很高兴,但是养成每天走路10分钟的习惯,不也值得庆贺吗?

英语过六级是成功,但是今天记住了20个单词,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这有点像巴菲特父亲所说的「内部记分卡」:

一个人内心对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要压倒外界对他的评价。所做的重要决定,更多是因为自己有一套价值观和标准,而非从众。

目标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但系统有滚雪球效应,你的每一次成功或失败,都在训练你的系统,提升系统的能力。系统是进步的保障,也是进步的成果。

前几天跟朋友交流说,我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模型」,一个是「建构」 。名词模型表征的是系统,而建构是形成模型的过程。

背后的理念是建构实在论,即我们不能通过直接观察认识现实世界,只能通过建构模型来观察和解释结果。在头脑中保存的事物,也是模型,霍金(《大设计》)称这种认识论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我以前的关注点是模型,以后重点是「建构」这个动词,人不是一个模型,也不应被一个标签框住,人更是一个动词。

哲学家陈嘉映说,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目的总是不断变形,然后你就会发现,良好的实践就是目的本身。

「建构」的这个行为本身就是解决大部分现代问题的钥匙,我们要建构意义,建构知识,建构关系,建构自己的精神(心智)世界。

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建构的过程中时,就会进入心流,获得一种幸福感。

也欢迎你加入大辉的知识星球,一起建构自己的系统,用复利思维提升认知和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