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匈奴有几十万骑兵,西汉帝国怎么打防守反击战?汉武帝:用这三招

 人众众人 2020-10-20

西汉为何能对抗有几十万骑兵的匈奴呢?其实关键有三点。

 

第一,常驻军且规模颇大。西汉边防线漫长,从武帝开始,又多向北方、西北征战,此后汉朝一直坚持着扩张的态势。边防的常备兵员需求量比内郡大,经常参加执勤的骑兵可达万人。“边郡太守各将万骑,行障塞,烽火追虏”。汉朝边郡的常备部队,每郡一般在万人上下。以此统计,边郡兵24万一25万左右。“当然,各时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以及战时和平时的边防形势与边防政策不同,边郡征兵量会有所变化”。但就这一数据来说,边郡兵的数量也相当可观。边郡是国家军队集结的重要地区,庞大的边郡兵,是边防军的基础和中坚力量,也是边防的基本保证。

 

第二,以戍守边防为要务。西汉时期,根据《汉书.高帝纪》所引《官仪注》云:“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陈”。内郡百姓,在本郡服役期为一年,此时称“正卒”;另一年,如果送京师服役,则称“卫士”;如果去边疆戍守称“戍卒”。与内郡不同,边郡百姓服兵役者并未像内郡服役者那样有被送去京师戍卫的机会,他们服役的两年均在本郡,不赴京师充当卫士,也不征调出境执行作战任务,他们被统称为“戍卒”。

 

根据出土的居延和敦煌简犊显示,对于“戍卒”的记载随处可见,而关于“正卒”的记载却没有发现。因此,边郡兵是否被细分为正卒和戍卒,还有待考证。但不管是否被细化名称,就任务而言,边郡兵是有明确的分工的。通常情况,部都尉以下,由侯官、候长、隧长或障尉、塞尉统领的隧卒、障卒和塞卒,主要由内郡戍卒、驰刑徒和归附少数民族兵充任,“以候望为职”。负责候望的基层军官如部、隧长官则由本郡人担任。要塞外的“天田”、“拎柱”、“悬索”等设施是士兵平时巡视检查的主要内容,按时检查、巡视后,还需要填写‘旧迹簿”备案,作为日后查阅的证据和档案。

 

边塞戍所则设有“深目”、“望火头”等观察装置,值守的戍卒通过这些设备观察边境动向,一旦发现敌情,按程序和规定信号,及时举烽报誓,“通烽火”、“举和烽火”,或伴之以击鼓,由点而线,由边而内,通过这套“声光”信号系统,迅速传递军情,使作战部队及时反应,投入战斗。这种接力式的“声光”通讯,速度相当惊人。如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作战时,以烽火为进军号令,一昼夜就从河西传至辽东,远达数千里。这套防御系统行之有效,使敌人不敢轻易入犯。在少数情况下,隧卒、塞卒也执行武装防御任务,迎击来犯敌人。

第三,以骑兵为主体。由郡守、长史和各部都尉直辖的本郡骑兵,则主要执行巡行障塞和“烽火追虏”、打击来犯敌人的作战任务。《汉书·匈奴传》中多次记载对匈奴拥兵都是利用骑兵,在宣帝本始二年的这次对匈奴的战争,汉发骑兵十几万,骑兵在边防武装的配置当中占据主体,这是西北边疆的地形和作战需要所决定的。边郡骑士以防卫本郡辖区为首要任务,较少征调离边境作战,为随时应付紧急情况,部队的自主性和机动能力较强。边疆诸郡对骑兵的建制空前发展,成为边郡兵的主要成分。骑兵庞大,训练有素,参加执勤,战斗力较强。《史记》载:“赵充国,以陇西骑士从军得官,侍中,事武帝”。

 

当然,汉代骑兵在边郡的作战中也少不了步兵和车兵的全力配合。只是相对内郡作战来说,边郡骑兵在对外作战中发挥的作用更大。迅捷灵敏的作战效率是应对西北少数民族袭扰的最佳兵种。

参考资料

【1】汉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