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年级数学上册备课(1)
2020-10-20 | 阅:  转:  |  分享 
  
海底世界——数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海底世界情境图。教学目标: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知道正
确的数数方法。2、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具准备:海底世界挂图,数数用的表
格,各种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去过“海底世界”吗?看来大家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去
海底世界看一看吧。(出示挂图或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二、探索新知1、观察情景图,师生共同数数。(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
观察图中有什么?(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一只鲸鱼)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
鲸鱼的图片。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水母、条纹鱼、虾等的图片。(4)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找
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在学生数的过程中,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并且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
但数清数量还要讲清楚在图钟地位置。2、学生独立数数。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数数,下面老师给每个同学数数的机会,并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
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数数)师:跟同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师:刚才我们都数了什么?各有几个?(学生
回答时,教师把黑板上图片贴完,并对应写上数字。)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师: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
东西?师: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1—5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4~5
页。[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地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5以内数的具体含义,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5以内各数。2.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抽象概括能力。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写1—5各数。[教学准备]教具: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科技活动课,坦克等图片,田字格。学具:5根小棒或小正方体块。[教学过
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师:同学们来到新学校,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学生活动:自由谈对学校的印象。师: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
小组的活动吧!课件出示图片。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预设:“太阳”、“树”、“飞机”、“小朋友”……引导学生学会有
序观察图。师: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如:“天上有几架飞机?”……学生活动:若学生提不出问题可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
法。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一)教学1—5各数的意义师: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学生活动:数一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
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吧,注意有顺序地数数,对于能有顺序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师: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
示?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活动: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交流解决。注意尽可能多地找图中的信息。师:1、2、3……
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
二)1—5各数的书写师:我们学会了数数,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今天就来和它们做好朋友,学会写这些数,好吗?1.观察字形。师:
同学们,观察这些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预设1:数字“1”像铅笔。预设2:数字“2”像鸭子。预设3:数字“3”像耳朵。
预设4:数字“4”像旗子。预设5:数字“5”像钩子。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同学们,观察这些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你们能记住他们的位置吗?学生活动:观察这些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记住他们的位置。3.书空,记笔顺。谈话: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记住这些数字的笔顺。4.描红并尝试书写。师:“1”这个数字自己来写一写。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尝试写一写。师:对“2”和“3”
这两个数字,先让学生观察数字在格中的位置,观察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再让学生描红。最后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学生活动:先观察数
字在格中的位置,再观察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最后再描红。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师:对“4”、“5”这两个数字,同学们先观察,再
书空练习,最后再写一写、比一比,同桌互相纠正。学生活动:先观察,再书空练习,最后再与同位写一写、比一比,互相纠正。三、巩固拓展,
应用概念师: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1.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数一数。2.(见图1)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说
一说要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见图2)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最后进行1—5写数练习。
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自己有什么收获?预设:我会提问题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
题了?预设1:我会数数了。预设2:我会写1、2、3、4、5了。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
级上册)》6页。[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培养观察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初步
的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重
点]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重点]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准备]教具:小棒、展板、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展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请准备4根小棒,看谁的动作轻又快。师: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
怎样分呢?师:自己分分看,看谁能想出不同的分法。预设1:左边分2根,右边分2根预设2:左边分2根,右边分2根预设3:左边分1根,
右边分3根预设4:左边分3根,右边分1根师:分完后,请与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一)学习4的分与合1
.交流展示。师: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展示大家的方法。指名分法不同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板演)师: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方法,可是看起来又
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方法:怎样才能看得清楚又一个也不落下?同桌讨论。师:(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
好方法,下面请他来展示一下。学生实物投影展示:左边分1根,右边分3根左边分2根,右边分2根左边分3根,右边分1根追问:这样分有什么
好处?预设1:分得有顺序。预设2:分的方法都找到了。2.再次操作。师:全部同学再自己边说边把自己的4根小棒按顺序分成两堆。3.小结
。像刚才的同学那样,有顺序地分一分,就可以既不重复也不遗漏。4.完成分合式。(1)课件展示4根小棒的分解过程。/\课件展示
431师:这就是4的分合式,读作:4可以分成3和1;也可以读作:3和1合成4。师:我们今天就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板书)。师: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课件的演示完成所有4的分合式。(2)齐读。谈话:全班同学一起按顺序读一读。5.游戏。师:老师准备了4个小方块,想请
同学们玩一个猜数的游戏。追问:(1)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身后,左手出示1个,猜一猜:右手有几个?(2)右手藏1个,左手出示3个,猜
一猜:右手有几个?(3)右手藏2个,左手出示2个,猜一猜:右手有几个?追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方法?预设1:想4可以分成
3和1。预设2:想4可以分成2和2。总结:只要掌握了4的分与合就能很快找到答案。(二)学习5、3、21.学习5的组成。师:刚才我
们通过分小棒找到了4的组成,下面请大家在小组中试着找找5的组成。用自己的学具(铅笔、小棒或橡皮)分一分,说一说,注意分得有顺序。师
:你能有顺序地写出5的分合式吗?学生在书上补充5的分合式,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2.学习3和2的组成。自己完成3和2的分合式。三
、巩固拓展,应用规律师: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一)基础练习1.填一填。(见图1)数的组成练习。可以让学生用
学具代替小碗或帽子摆一摆。然后,先让学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说一说几和几合起来是几,再让学生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说一说几和几合起来是几。2
.填空。(见图2)独立填写,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分一分。(二)拓展练习接着画。(见图3)此题既可以让学生根据数的顺序边数边
画,也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画一画。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们有什么收
获?预设1:我会把5以内的数分一分。预设2:我学会几和几合成几。预设3:我知道分的时候要有顺序。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
,通过有顺序地分一分,就可以既不重复又不遗漏。0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页。[
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情境,经历“0”的转化过程,能说出0的意义,会读写“0”,能比较和其他数的大小。2.掌握0—5各数的顺序,
加深认识数的排列过程。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正确书写
“0”。[教学难点]正确书写“0”,说出“0”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具:直尺、温度计、课件、在黑板上画好田字格;学具:直尺、温
度计、田字格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激趣。师: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见图1)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2.摘苹果
游戏。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摘下来,告诉大家树上还有几个苹果,用数字几表示。在黑板上板书数字。苹果摘完了,师追问:你能提出什么
问题?在学生提问题的基础上,板书问题: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二、独立思考,汇报质疑1.学生独立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3.个别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预设: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师质疑,想一
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师: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你认为那种方法表示简便?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0在这儿表示什么意义?预设:0表示一个也没有。师引导学生举出用0表示的具体例子,如:妈妈给小明买了3个梨,小明
全部吃完了,盘子里一个梨也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板
书“0”)4.0—5的顺序。师引导:根据刚才摘苹果的顺序,你能把0到5排列吗?预设:0,1,2,3,4,5质疑:为什么0要放在
1的前面呢?学生在交流中体会0表示一个也没有。5.0表示的其他意义。师: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它表示什么意义?根据学生的课
堂生成,并小结:在温度计上0表示分界点;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6.课中操。“一个手指点点;两个手指剪剪;三个手指弯弯;四个手指插
插;五个手指开小花;左边一朵花;右边一朵花;上面一朵花;下面一朵花;小朋友心里乐开了花。”7.书写“0”。先让学生说一说“0”像
什么,再找几个同学到展示台上在方格纸上写“0”,引导其他同学观察书写顺序,进行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写“0”的
正确笔顺。师在黑板上板演“0”的书写过程。师:“0”像鸭蛋,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书写,从上端正中偏右起,向左画弧,虚线以下碰左线,再碰
下线、右线,画成一个斜斜的椭圆,向上回到起笔的地方为止;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8.介绍“0”的发展史。其实,最初在阿拉伯数字中没有
“0”,那么“0”是怎样演变来的呢?课件展示小资料——“0”的形成过程:0是极为重要的数字,0的发现被称为人类伟大的发现之一。0在
我国古代叫做金元数字,意即极为珍贵的数字。据说,印度人在约公元5世纪时发明了0这个数字。在1202年时,一个商人写了一本算盘之书,
由于运算上的需要(当时数学在东方是以运算为主,在西方以几何和逻辑为主),自然地引入了0这个数。在中国很早便有0这个数字,很多文献都
有记载。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数字0,它长得圆圆润润的,表示一个也没有。除此之外,它还能表示起
点、分界线,有好多的本领啊,不仅如此,我们在生活中也处处能见到这位新朋友!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
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多媒体出示题目)1.(见图2)本题通过数数、写数,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并且培养学生认真写
数字的学习习惯。采用以下步骤处理:(1)读懂题意;(2)独立完成;(3)同桌交流:说一说数的过程,比一比谁写得漂亮。2.连一连。
03214本题是认数及对数的位置关系的巩固练习。3.(见图3)本题是一道记录投篮个数的生活实际
问题。采用以下方式:(1)独立完成;(2)同桌互讲数学故事;(3)个别学生讲数学故事。引导学生如何看图讲数学故事。4.(见图4)
本题是数数、写数的变式练习。采用以下方式:(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3)个别学生讲。引导学生如何看图说数学信息。5.编故事
。你能用数字0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吗?6.小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课堂表现怎么样。6—1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
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12~14页。[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6—10各
数的意义,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会写6—10各数。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及交流活动,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初步形
成数的概念。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6—10各数的含义。[教学难点]会写6—10各数
。[教学准备]教具:吊环等图片,点子图,田字格;学具:10根小棒或小正方体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图1谈话:同学们,
在幼儿园的时候,你们都玩过哪些游戏?是怎样玩的?今天,有很多小朋友正在玩游戏呢!我们赶快去看一看吧!(见图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还观察到了什么?预设:小朋友们有跑步的、有老鹰捉小鸡的。图上还有吊环、足球……提问:你能根据
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如:“跑步的有多少人?”……预设1:玩老鹰捉小鸡的有多少人?预设2:足球有多少个?预设3:向日葵有多少棵?
预设4:吊环有多少个?二、逐步抽象,理解意义(一)理解6—10各数的意义1.认识数字“6”。师:要想知道“跑步的有多少人”,用
什么办法?学生活动:数一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跑步的有多少人,注意有顺序地数数,对于能有顺序数数的学生要给予
鼓励。师:一名跑步的小朋友用一个小圆片来表示(板演),跑步的这些小朋友用几个小圆片来表示呢?学生活动: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来摆一摆,
其他同学拿出自己的小圆片摆一摆。师:我们看看是不是你们摆的小圆片就代表了跑步的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见图2)(一个小圆片
对应一个小朋友这样一对一地数一数)师:这6个小圆片,在数学上我们用数学几来表示?预设:6师: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写数字“6”的。
(教师示范写法)你觉得6像什么?(学生想象)预设:6像哨子。师:“6”这个数字让你自己来写一写,你有信心写得漂亮吗?快试一试吧!在
书写前先观察数字在格中的位置,再观察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最后再描红并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学生活动:描红,并尝试书写。师:你能
不能用6来说一句话呢?预设1:我有6支铅笔。预设2:我有6个好朋友。……师:这个“6”很了不起,能表示很多事物的数量。那你能拨出“
6个珠子”吗?学生活动:拨珠并展示。2.自主认识数字“7”、“8”、“9”、“10”。师:跑步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大树、吊环
、向日葵和足球又有多少个呢?像老师这样在图上选一个感兴趣的事物,数一数,看它有几个,并用小圆片摆一摆,再想一想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
会写的写出来。学生活动: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3.深化6—10各数的认识。师:大树、吊环、向日葵和足球又有多少个呢?我们一起来数
一数、摆一摆、写一写。谁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课件出示:()有()棵,我摆了()个小圆片,用数字()表示。师依次出
示大树、吊环、向日葵和足球板贴,生边数边汇报,数完再摆一摆,并用计数器拨一拨。预设1:大树有7棵,我摆了7个小圆片,用数字7表示。
预设2:吊环有8个,我摆了8个小圆片,用数字8表示。预设3:向日葵有9棵,我摆了9个小圆片,用数字9表示。预设4:玩老鹰捉小鸡的有
10人,我摆了10个小圆片,用数字10表示。师:观察一下黑板上,刚才我们边数边贴,还拨珠表示,你有什么想法想和同学们分享吗?预设
:物体的个数有几个我们就用几个小圆片来表示,有几个小圆片就用数字几来表示。师:通过拨珠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一个比一个多1。预设2
:6再拨一个是7,7再拨一个是8,8再拨一个是9,9再拨一个是10.师:刚才我们认识了6、7、8、9、10,我们身边或生活中数量是
6—10的物体有许多,谁能用上6—10中的任意一个数字说一句话?4.各数的书写。师:刚才大家都用数字宝宝记录下来了你所数物体的数量
,真的很棒!你想不想把数字宝宝写得更漂亮?那我们再一起规范地写一写。教师在田字格中边示范边讲解7—10各数的写法,重点说明从哪里起
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及在方格中的布局。数字8学生容易写反,注意指导。学生活动:描红并尝试书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指导性评价,评
价以鼓励为主。三、体会序数的意义1.初步体会序数的意义。师:看,玩老鹰捉小鸡的同学多开心呀!从前面数,扎辫子的女孩排第几?从后面数
呢?预设:扎辫子的女孩从前面数排第5,从后面数排第5.师:快来前面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生边指边说:从前面数第1个、第2个、第3个
、第4个、第5个。2.进一步体会序数的意义。师:那图中这两个小孩排第几?快数数吧。(见图3)3.小结:1、2、3?……10还可以表
示第1、第2、第3……第10.四、对数意义的拓展师:仔细观察跑步的同学,排第一的是几号?这里的“5”表示什么?小组讨论。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并汇报。预设1:排第一的是5号预设2:这里的5既不是表示5个,也不是表示排第5,而是此运动员的代号。五、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1.图中有哪些小动物?各有多少?用哪个数字表示?连一连。(见图4)你是怎样想的?2.这个图形像什么?(见图5)你愿意给彩虹涂上美
丽的颜色吗?看谁涂得漂亮。涂完后再填一填。3.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所在的列有多少人?从前面数,你排第几?从后面数,又排第几?六、总
结收获、总结评价这节课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预设1:我会提问题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预设2:我会数数了。预设3:
我会写6、7、8、9、10了。师:同学们收获的越来越多啦!我们已经认识了10个数字宝宝,课下到生活中找一找哪里会用到这10个数字宝
宝,画一画记录下来。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18~19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符号“>”、“<”、“=”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操作活动,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结果,建立初
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的含义
,并运用其表示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认识符号“>”、“<”、“=”的含义,并运用其表示数的大小。[教学准备]教具:小圆片、1—10
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具:小圆片、1—10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谁能说说
怎样进行拔河比赛?学生介绍拔河比赛。师:今天一年级的小同学正在进行拔河比赛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提问:请
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预设:比赛怎么没开始?两边人数不一样。哪边的人数多?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一)认识大于号
、小于号1.师:比赛怎么还没开始呢?预设:两边的人数不一样多。2.师:怎样才能知道哪边人数多,哪边人数少?你有什么好办法?赶快动脑
筋想一想,摆一摆学具,再在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谁的办法好。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在小组内交流。3.汇报交流:谁愿意说说你们的方
法?指名到展台演示,汇报交流。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数的方法、摆小圆片的方法等等。4.讨论: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引
导学生学会摆圆片(见图2),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5.师:9比10小,10比9大。在数学上有一对符号可以表示数的大
小关系。你们看,它们来了:课件演示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师:听了它们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形状很相似,
开口相反等。教师示范“>”、“<”的写法。6.小结9比10小可以写成:9<10,读作:9小于10。10比9大可以写成:10>9,
读作:10大于9。师:仔细观察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呢?引导学生交流方法。(1)可以用儿歌:开口朝大数
,尖角朝小数,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2)可以用手指: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小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把右手食
指和中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开口朝左大于号”;等等。(二)认识等号1.师:我们再回到拔河场地看看吧。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正跑过
来一位小朋友。师:现在可以比赛了吗?为什么?同桌相互说说可以比赛的理由。2.师:你能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摆一摆,使别人一眼就看出两边的
人数同样多吗?学生摆小圆片(见图3),进一步体会“同样多”。3.提问:同样多用哪个符号表示?你知道吗?教师示范:等号的写法4
.小结:10等于10可以写成10=10,读作:10等于10。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师:在比赛现场还有许多啦啦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
你能用式子表示吗?试一试!再和同桌相互说一说。指生汇报交流:6>4或4<6小结:两数相等用等号,两数不相等用大于号或小
于号,注意区分。【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交流,练习使用“<”、“>”,及时巩固新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
解和记忆。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1.看图比较。(见图4)学生先操作学具,再全班交流。将摆和说结合,巩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
较数的大小。2.数叶子,比一比。(见图5)教师引导学生先数出每幅图中叶子的片数,再进行3个数的两两比较。体验数的大小的相对性
,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3.小游戏:排排队。师:请10位同学走上讲台,手举数字卡片,充当1—10的数字娃娃。同学们,你们能给它们
排排队吗?(1)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先摆摆看,再交流。(2)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较大小吗?每个学生用
“﹤”、“﹥”摆一摆,看谁想得多,再汇报交流。五、总结与延伸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10以内数的大
小比较。课外延伸:下课后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物品可以比较?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我们下节
课交流,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找找周围的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23页。[教学目标]1.通过
寻找周围事物中的数,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培养数感。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学会找数
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
数感。[教学难点]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验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学具:调查表。[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刚刚学过的一首非常有趣的数字儿歌吗?猜猜看。课件出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师:里面有我们很熟悉的数,你能找一找都有哪些数吗?预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师:我们的
生活中也能找到这10个数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周围的数。(出示课题:找找周围的数)二、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一)想一想,分
析主题师:同学们课下找到了很多的数,谁来说一说,你在找数之前,想到哪里找数呢?预设1:我想在家里找。预设2:我想在学校找。预设3:
我想在马路上找。预设4:我想在商场里找。……(二)找一找,确定方案师:看来,我们能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找数。上节课,老师还带领大家在
小组里商量了活动的计划,大家还记得吗?我们都做了什么呢?预设1:小组先交流每个人要去找数的地方;预设2:小组再进行分工,确定了每个
人不同的找数地方;预设3:小组交流找到记录周围数的方法;预设4:每个人记录和整理好自己的资料,准备下节课汇报。出示调查记录表:场所
找到的数(采用的方式:)三、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师:上个星期,同学们去收集了生活中的数,看来收获颇丰,那我们就在
小组里互相展示一下吧,请看合作要求。出示要求:▲介绍时要商量好说的顺序。▲说的同学要清楚说出:找到的是什么数?在哪里找到的?表示什
么意思?有什么作用?▲没轮到的同学要认真听。▲交流完后,把组内找到的归类整理,准备汇报。(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四、展示成果,进行总
结评价(一)分享交流师:哪个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调查成果?预设1:我们组在家庭里的小闹钟上找到了1、2、3、4、5、6、7、
8、9、10、11、12,表示不同的时间,为了提醒大家准确看时;在电话上找到了0、1、2、3、4、5、6、7、8、9,表示电话号码
,为了拨打电话及时联系。(见图1、图2)图2图1板贴:图3预设2:我们组在校园里的班牌上找到了数字,是为了告诉大家每个班级在哪里
。(见图3)板贴:图5图4预设3:我们组在公交站牌上找到了数字,表示几路车,提醒大家不要坐错车。(见图4、图5)板贴:图7预
设4:我们组在小区里找到了数字:第5栋楼、2单元、201户,区分不同的楼不同的居住地方。(见图6、图7)图6板贴:预设5:我们组还
从车牌号、路牌号找到了数字。(见图8、图9)图8图9板贴:预设6:我们组还从医院楼层牌上找到了数字,提醒大家每层楼的用处。(见
图10)图10板贴:图13图12预设7:我们组找到了家用电器上有数字,告诉大家需要用多少钱来买。(见图11、图12、图13)图1
1板贴:预设8:我们组在生活用品上找到了数字。(见图14、图15、图16)图16图15图14板贴:图19图18图17预设9:我们组
还在平日的娱乐用品上找到数字,方便大家辨认。(见图17、图18、图19)板贴:师:大家从生活用品、家用电器、公共设施等不同方面,找
到了数字,知道了它们的意义和作用,看来我们生活中的数字不仅多而且作用也各不相同。同学们如果有兴趣,下课还可以再去研究。(二)联系生
活师:那生活中没有了这些数行吗?为什么?预设1:公交车如果没有几路车号码,乘客就不知道乘哪一辆车了。预设2:闹钟上如果没有了数字的
话,就不知道上班、上学时间了。预设3:商品上如果没有了数字,就不知道要付多少钱了。预设4:电视机如果没有频道号码,就很难找到要看的
电视节目了。……师:看来,数字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所以,希望大家都和我们的数字交好朋友。(三)全课总结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快乐
吗?你是怎样学习的?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妈妈的小帮手——分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
)·数学(一年级上册)》24~25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
作用。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3.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对比、分析能力,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4.在整理物
品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注意平时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学重点]能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教学
难点]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导学提纲、学具、课堂小测等。2.引导学生在家帮助爸爸妈妈整理衣服
,并注意观察爸爸妈妈是怎样进行整理的。[教学过程]一、整理观察,根据生活需要,按标准分类师:请看大屏幕(见图1),小明和妈妈正在干
什么?生交流。师:前几天,老师告诉大家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一下自己家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整理、观察了吗?生交流。师:能当妈
妈的小帮手了,真是好孩子!回想一下:你和妈妈是怎样整理衣服的?谁能说一说?组织交流。预设1:每个人的衣服分开放。预设2:上衣放在一
起,裤子放在一起。预设3: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放。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追问这样放有什么好处,做出评价后简要进行板书。师:通过交流,
老师发现你们都是妈妈的好帮手。(指着板书)其实我们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在数学中就叫分类。(揭示课题,板书:分类)二、联系
生活,在对比中观察,体会分类意义(一)自主整理书包师:知道了什么是分类,你能自己整理一下书包,把学习用品分类摆放整齐吗?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师:有的小朋友动作真快,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学生交流。教师评价:会分类整理自己的东西了,真了不起!
(二)对比两个文具店整理的情况,明晰分类整理的好处师:听说,小鹿和小熊的文具店今天开业了,想不想去看看?课件出示——小鹿的文具店(
见图2)怎么样?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师:是啊,东西摆放得很整齐。买什么就到摆什么的地方找。如果顾客想买练习本,在哪拿呀?学生交流。
师:一下子就找到了,是不是?再来看——课件出示小熊的文具店(见图3)。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师:这么乱,如果顾客想买东西了,容易找
到吗?小熊的店里有什么,我们一样样地摆一摆。教师点击课件(见图4),每点一样物品,引导学生说出物品的名称。把所有的物品都呈现出来,
无序摆放。师:小熊文具店所有的文具都在这儿了,你能帮小熊整理放回货架吗?怎么整理呢?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师:同样的物品放一起,行吗
?我们一起试一试!教师点击课件,师生一起先把2个书包放一起,再整理铅笔盒、彩笔……(见图5)物品分好了类,然后再依次放到货架上(见
图6)。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熊的文具店整齐多了,大家找东西时会特别省事。分类整理是不是挺有好处的?学生交流。三、尝试分类,明确标
准不同,分类结果不同师: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小熊送给大家一些礼物,看:是什么?(见图7)漂亮吧?这些漂亮的树叶就装在袋子里,想不想
动手分一分?学生交流。师:请你打开它,把树叶倒出来,先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然后动手分一分。比一比,看谁分得快。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尝
试分类。教师巡视,加强指导,适时评价。师:都分好了吗?大家是怎么分的?谁能说一说?其他的小朋友要仔细听,看看他的分类方法和你的是不
是一样。学生上讲台交流自己的的分类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可以按形状来分,还可以按颜色来分。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样。(见图8
)四、提供平台,组织多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分类。大家学会了吗?老师要考考你们,敢不敢迎接挑战?1.把水果圈
出来。师:请看导学提纲第一题(见图9),把水果圈出来。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师:你是怎样圈的?学生交流。师:这样圈行吗?做对的同
学请在右边的小方框里给自己画一颗小星星。2.把动物圈出来。师:请看第二题(见图10),把动物圈出来。圈什么?对!动物。师:这位同学
不仅圈完了,而且还在认真检查,这个习惯真好。谁来说说你圈了哪些动物?学生交流。师:做对的同学请在右边的小方框里给自己画一颗小星星。
3.分一分,地上跑的画“√”,天上飞的画“?”,水里游的画“○”。师:看,下面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你能给
这些动物(见图11)分分类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随后组织交流与评价。4.把不同类的圈出来。(见图12)师:前面的题目,同学
们完成得非常不错,继续看下一题。学生完成。师:谁来说说这道题的答案?你为什么这样圈?学生交流,师评价。五、课堂小结,及时交流评价,
力求升华新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的有关知识,大家积极发言,动脑动手,表现非常棒,老师特别高兴。你高兴吗?为什么?学生交流。师
及时做好评价。六、拓展延伸,做到知识迁移师:今天学习了有关分类的知识,同学们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学生交流。教师鼓励学生敢于
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比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27~30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
操作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轻重、多少的关系,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初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比较
事物的长短、高矮、轻重、多少的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学习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大小、长短、轻重等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体
验一些具体的比较大小、长短、轻重等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裤子模型纸条;学具:裤子模型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
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了解素材。师:同学们,(课件出示图1)上节课我们和小明一起帮妈妈整理好了衣物,现在,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师:请看大屏幕,哪位同学说一说小明和妈妈在干什么呢?预设1:他们在把衣服放到柜子里。预设2:他们在挂裤子。追
问:衣柜里挂了什么颜色的裤子呢?师:从情境图中你们还看到了什么?预设1:有大马。预设2:有花瓶、琉璃球。2.提出问题。师:是啊,小
明正在帮妈妈挂衣服呢,衣柜的旁边是一个博古架,博古架上放着很多工艺品。看到衣柜里挂着的两条裤子,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预设:这两条裤子
,哪条裤子长?二、自主探索,学习方法(一)学习比较长短1.猜一猜。师:是啊,哪条裤子长呢?请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你觉得红、蓝两
条裤子哪条裤子长一些呢?预设1:我觉得蓝色裤子长一些,从裤腿看,蓝色裤子要长一些。预设2:我觉得红色裤子长一些,因为我看挂衣钩那里
红色裤子挂得高。预设3:我觉得两条裤子一样长,因为红色裤子挂得高,如果移下来可能和蓝色的裤子一样高。2.比较验证,寻找方法。师:到
底怎样才能比较出哪条裤子长呢?先想一想,然后用你手中的学具比一比,量一量。比较出来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哪条裤子长?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学习方法。师:哪个同学说一说哪条裤子长?你是怎样比较的?预设1:我一眼就看出蓝色的长。预设2:可
以把两条裤子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对齐,比一比,发现蓝色裤子长。预设3:用尺子量一量分别有多长,就知道蓝色裤子长。预设4:用手量一量,
发现了蓝色裤子长。4.借助素材,总结方法。师:刚才我们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发现了蓝色裤子比红色裤子长,比一比、量一量是比较的
好方法。5.练一练,巩固方法。(见图2)师:比一比:哪支铅笔长一些?预设:第一支比第二支长。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预设:左边对
齐了,看右边就能看出第一支长。师:这两根吸管哪根短一些呢?预设1:两根一样长。追问:你是怎样看出来的?预设2:第一根短。追问:你怎
么看出来的?师:有的同学认为两根一样长,有的同学认为第一根短。你们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预设:第一根短,因为第二根是弯曲的,还和第
一根一样长,如果把第二根伸直了,就比第一根长了。小结:(课件演示小棒变直)是啊,第二根小棒弯曲时和第一根一样长,如果把第根小棒拉直
就比第一根长了,所以,第一根小棒短。(二)学习比高矮、轻重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刚才我们比较了衣柜里两条裤子的长短,看看博
古架上的工艺品,我们还可以比较什么?预设1:可以比较花瓶高矮。预设2:可以比较马的大小。预设3:可以比较马的高矮。预设4:可以比较
琉璃球轻重。预设5:可以比较琉璃球的大小。2.分析素材,寻找方法。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挑选一组工艺品来比较一下吧。学生比较,教师巡
视。3.合作交流,学习方法。师:谁来说一说,你比较的什么,你是怎样比较的?预设1:我比较的是大马。我看一看就知道黄色的大马比灰色的
马大。谈话:看一看,是一种比较的方法,你能用谁比谁大说一说你比较的结果吗?预设2:我比较的是琉璃球的大小,看一看就知道红色的比绿色
的大。预设3:我比较的是琉璃球的轻重。我看红色的大,觉得红色的应该比绿的的重。师:比较两个琉璃球的轻重还可以怎么比较?师:对,掂一
掂,是比较轻重经常用到的方法。4.借助素材,总结方法。(看一看,比一比,掂一掂)师:同学们,看一看、比一比、掂一掂都是比较的好方法
。5.练一练,巩固方法。师:(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个天平,轻重不一样时,重的一端下沉;轻重一样时,天平就平衡。比一比
,在重的后面打对号,轻的后面画圆圈。预设:菠萝重,苹果轻。追问:你怎么知道的?预设:菠萝这端沉了,说明菠萝比苹果重。师:你真会观察
。那胡萝卜和青萝卜呢?预设:青萝卜比胡萝卜重。追问:为什么呀?现在天平是平衡的,两头应该一样重啊,怎么会说青萝卜比胡萝卜重呢?预设
:1个青萝卜和3个胡萝卜比,肯定是一个青萝卜比一个胡萝卜重。三、巩固拓展,应用方法1.基本练习。(见图3)师:比一比蜜蜂和蝴蝶谁少
,在少的后面画对号,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海宝和福娃谁多?在多的后面画对号,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小结:一一对应比一比、数一数也是比较
的好方法。2.变式练习。(见图4)师:哪团线长?你是怎么比较的?还可以比较什么?3.综合练习。找一找,比一比。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
了比长短、高矮、轻重、多少的方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可以比较,请同学们想一想。预设:可以比我们同学谁高,还可以比我们
同学谁重。师:是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高?这两个同学谁重?你是怎样判断的?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有什
么收获?这节课学会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感受?预设1:我学会了比较长短、高矮、轻重、多少。预设2:我学会了比较长短、轻重的
方法,可以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掂一掂。预设3:今天我学会了许多比较的方法,我很高兴!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31~32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
+”,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5以内的加法计算。[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教学
准备]课件;小圆片、小棒、数字卡片若干。[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快速抢答,复习旧知(见图1)师生有节奏地拍手问答图1:小朋友我问你,
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可以分成2和2,1和()合成2,3可以分成2和(),4
和1合成()。【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生谈话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有个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是谁呢?(见图2
)孙悟空还为我们发来了一封邀请函,想邀请我们到他的花果山去玩玩。想去吗?那我们就去看看吧!2.发现信息。引导学生从上往下有序观察
。(见图3)师: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只会说有“猴子、小鸟、桃子、白云、小朋友”等景物,教师提示:树上有几只猴子?引导学生
完整地说出“树上有三只猴子”,然后引出:像“3只猴子”这样的话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数学信息”。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找
一下这幅图中的数学信息,结合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预设1:一共有几只小猴子?预设2:一共有几只小鸟?预设3:一共有几
个桃子?预设4:一共有几个小学生?预设5:一共有几朵花?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一)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课件放大小猴子的图片: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你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这句话的意思吗?用集合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合起来”的意思。(见图4)图41.合作探
究。小组合作探究,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小棒、圆片两种学具,有困难的可以借助学具来帮忙。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学
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做法: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数一数的方法。教师肯定,手口一致的点数。师:这个结果准确吗?你能不能借助学具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呢?(1)用一个小圆片表示一只猴子,摆出5个小圆片。(2)用一个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边摆两根,表示石头上的2只小猴
子;右边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3只小猴子。把它们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3)用数字卡片摆了一个算式。(摆出3+2=5)
3.认识“+”号,理解加法的意义。(1)师生交流:(板书:+……加号)你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知道加号表示什么吗?(2)教师总结:当
我们要把两个数合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用这样一种方法——加法!(板书)(3)请学生介绍各个数字各代表什么,课件演示帮助理解(见图5)。(
2表示石头上的2只小猴子,3表示树上的3只小猴子。2+3表示把石头上的2只小猴子和树上的3只小猴子合起来,一共是5只猴子)用算式3
+2=5(只)表示。读作:2加3等于5。(4)学生齐读算式(二)自主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课件出示小鸟的图片。师:你发现了什么
数学信息?(左边有5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见图6)(1)让学生自主解决,列出算式。(2)展示交流,评价。(三)解决信息窗中的其
他问题(1)出示信息窗1完整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一说图中的信息,然后选择一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将算式列在作业
纸上。(2)挑选列有不同算式的学生到黑板板演。(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选择的是哪条信息,提出的是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图7
(一)基础巩固练习为了奖励大家的出色表现,小猴子愿意作导游,带我们游览花果山的风景。1.看图列算式。(见图7)学生交流,反馈纠正
。2.口算。图8(二)拓展提升练习1.画一画,填一填。(见图8)2.讲数学故事:小猴子在展示自己收获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你能讲讲发生了什么吗?(见图9)学生讲述图上的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说清数学信图9息和数学问题。师:你还能讲出其他的哪些4+1=5的数
学故事呢?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0的加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
年级上册)》38~40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0的加法。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关于0的加法。[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野餐全景图。(
见图1)师:花果山里热闹极了,小朋友也来这里野餐,和小猴们成了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图中都有哪些信息?你愿意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
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预设:左边的树上有4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的树上有6个桃子,右边的树上没
有桃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师: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预设1:一共有几个桃子?预设2:一共有几个同学?
预设3:一共有几朵花?预设4:一共有几个书包?……二、探究新知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师: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预设:
左边树上有六个桃子。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预设:6师: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我们怎么表示呢?预设:用0来表示。师:0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表示没有。师:我们怎么解决“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学生尝试解决并用自己的学具进行演示。这是6个桃子(见图2)这
里有0个桃子(见图3)合在一起还是6个桃子(见图4)师:列出算式是?生:6+0=6(个)小结:当一个数和0加在一起时,得出来的
还是那个数,因为0表示没有,加在一起还是原来那个数。三、自主练习,巩固新知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看图。(小猴吃桃)出示小猴吃桃的
课件,第一张图片盘子里有2个桃子,用数字2表示;第二张图片盘子为空,一个桃子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学生解决题目,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
解释和分析。2.听一听,猜一猜。拿出事先准备好(里面放了两个硬币)的两个小茶叶桶,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预设1:是硬币
。预设2:是筛子。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众说纷纭,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教师手中的小茶叶桶上面来了。这时,教师揭开谜底——
硬币。再让学生猜猜有几个硬币,学生有说1个的,有说2个的,还有说3个、4个的,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教师打开桶盖将硬币倒在桌上,同学们
异口同声地说:2个。师:用数字几表示呀?生:用2表示。教师拿出另一个茶叶盒,再摇,没有任何声音。全班同学大声喊道:没有硬币了,0个
。师:两个盒子合起来一共多少个硬币?3.(见图5)引导学生看明白题目意思,然后列式去做。4.(见图6)要求学生在数轴上看出加法的
意义,同时体会数轴上数的特点。5.要求学生先算出算式的结果,然后再进行大小比较。四、自我反思,总结评价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我们知道了怎样计算关于“0”的加法的数学问题。你还有哪些想法和收获呢?请说一说。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能熟练地利用之前的加法计算解
决关于“0”的加法的数学问题,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能够大胆猜想、认真验证。希望我们利用今天所学习
的数学知识,能解决出更多的数学问题。8、9的减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45~46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8、9的减法。初步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8、9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
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8、9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展板;学具:小棒、
方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铺垫。师:你会填吗?(见图1)2.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发现了水帘洞外有很多
小猴子,聪明的同学们利用我们学习的加法知识一下就算出了小猴子的总只数,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再一次来到水帘洞看一看。调皮的小猴子又在
干什么呢?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2)3.学生找出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看图中的小猴有什么变化,并提出问题。预设
1:还剩几只小猴子?预设2:一共有9朵花,红花有5朵,黄花有几朵?预设3:一共有9朵花,黄花有4朵,红花有几朵?二、小组合作,自主
交流(一)课件出示探究提示探究提示:1.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2.你用什么办法计算出得数的?能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
下吗?(二)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2.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探究情况。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解决“还剩几只小猴子”的问题师: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8-3=追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预设:从一个数里面去掉几,要用减法。师:
你们是怎样解决这道算式的?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1.算法交流,分析比较。预设1:摆小棒。摆8根小棒,拿走5根,还剩3根。得出8-5
=3.预设2:摆方块。摆8个方块,拿走5个,还剩3个。得出8-5=3.预设3:数手指。先出8根手指,放下5根,还剩3根。得出得出8
-5=3.预设4:数的组成。8可以分成5和3,8-5=3.预设5: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因为5+3=8,所以8-5=3.(学生的方
法很多,可能会用数数的方法,也可能想到组成,可能用到调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思想,还可能想到利用加法来算减法。总之,要学生自由地发表见
解,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课件出示:摆一摆。(见图3)2.沟通优化,促进发展。师:比较一下以上的几种
算法,哪种方法算起来更快、更方便?学生思考、比较,谈想法。允许个别同学使用直观操作法,但后续学习中要提高要求。教师小结:10以内数
的组成大家已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所以利用数的组成算10以内数的加法,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建议大家使用这种算法。(二)发掘计算的方
法老师点拨,激发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1.想一想:5+3=(??)?3+5=(??)?8-3=(??)?8-5=(?
?)2.你还能写出8减几的减法算式吗?算一算吧!(三)解决“一共有9朵花,红花有5朵,黄花有几朵”和“一共有9朵花,黄花有4朵,
红花有几朵”的问题1.学生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随机课件展示(见图4):9-5=4
9-4=52.引导学生写出9减几的减法算式,通过想加法算减法进一步明确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8减几和9减几的减法算式,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通过想加法就能很快地计算出减法的结果。老师希望同学们多多发
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数学计算交上好朋友,正确快速地计算出得数,比一比谁最棒,好吗?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看图写算式。(见图5)
学生独立完成,看懂图意,同桌互相交流做法后集体订正,指名说想法。2.一图四式。(见图6)通过看足球图编故事,明确加减计算方法在日
常生活中的运用,接着出示:引导学生分析四道算式的意义,让学生透彻理解四个算式的由来。紧接着出示根据一道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进
一步明确加减法之间的联系。3.借助直观图示。(见图7)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总结8减几的算式和9减几的算式,理解并运用8、9的减法的
计算方法。4.直接写得数。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明自己的计算方法。(见图8)5.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在解决“还剩
几个萝卜”和“还剩几只兔子”的问题中,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听《八戒吃瓜》的情境故事,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自然而然地明确减法计算在日常生
活中的运用。6.拓展题。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分析比多比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在计算企鹅只数的问
题中,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加强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与巩固。7.全课总结,回顾梳理。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
下,你有什么收获?预设1:我学会了怎样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追问:怎样算最快?)预设2:我学会了用加法或减法解决问题。(追问:什
么情况用加法解决问题?什么情况用减法解决问题?)预设3:我学会了看图写算式。(追问:一图可以写出几道算式?)预设4:我学会了与小组
同学合作学习。1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53~54页。[教学目标]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用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2.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拨计数器和交流汇报活动,
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
、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在理解连加、连减意义的基础上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圆片;学具:计数器、小棒、小方块、图形。[教学流程]一、口算接龙,激发
兴趣同学们,听说最近花果山可热闹了,让我们一起跟随着美猴王乘坐小火车一起去看看吧!来,让我们一起合作将小火车开动起来!(见图1)
二、情境激趣,提出问题1.出示情境图,初步感受图意。(1)整体读图,找准数学信息。同学们,从上到下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看看哪
个同学能从这三幅图中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预设1:树下有4只小白兔,第二幅图还有3只小黑兔,最后一幅图有2只小灰兔。预设2:树上
有5只小猴子,跳下水里1只,第三幅图跳下水2只。……(2)抓住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整理数学故事。(出示课件见图2)在这三幅连续
的画面当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数学信息,那我们能不能根据小兔子和小猴子来说一个有关它们的数学小故事呢?图2小兔子的数学故事。引导学生
用“有……先……又……”来完整表达。(树下有4只小白兔,先跑来3只小黑兔,又跑来2只小灰兔。)再引导学生用“有……第一次……第二次
……”来完整表达。(树下有4只小白兔,第一次跑来3只小黑兔,第二次跑来2只小灰兔。)小猴子的数学故事。谁能用刚才的“有……先……
又……”或“有……第一次……第二次……”来说说跟小猴子有关的数学小故事。预设1:树上原有5只小猴子,先跳下水里1只,又跳下水里2只
。预设2:树上有5只小猴子,第一次跳下水里1只,第二次跳下水里2只。(3)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你能根据刚才说的数学小故事
,来说一个跟它们有关的数学问题吗?预设1:一共有几只小兔子?预设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三、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解决问题
:一共有几只兔子?图31.理解“一共”的意思。(见图3)你能说说图中的小兔子有哪几种颜色?(生交流: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要求“
一共有几只小兔子”,是求几部分的总和?2.自主探究。学生用不同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数一数。(见图4)计数器计数条小图形小方块图4
3.探究算法,明算理。4+3+2=?怎样算?(利用准备的小圆片进行摆放)明确算理,掌握计算顺序。(见图5)图54.巩固练习
。(见图6)(二)解决问题二:树上还剩几只猴子?1.利用学具,自主探究。师: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用画笔画一画、列算式算一算,
比一比看谁能够得出“树上还剩几只猴子”。2.展示汇报交流。预设1:可以用图片摆一摆预设2:列算式5-1-2=23.探究算法,明算理
,掌握计算顺序。(见图7)图44.巩固练习。(见图8)四、巩固练习,应用提高1.基础巩固练习。(见图9)2.花果山的好朋友——看
图列示计算。(见图10)3.花果山的小超市——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见图11)五、课堂小结,总结提升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1
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58~59页。[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混合所表
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2.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
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帮助学生
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学具:小
棒、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花果山上的小猴子们也想学钓鱼,可是有些小猴
学会了,有些小猴没学会,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吧!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课件出示主题图。(图1)1.观察情境图,讲
数学故事。学生观看课件。(见图1)师:图上都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认真观察,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同桌交流
后,教师指名一至两名同学讲一讲他们编的数学故事。(组织学生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2.说说图中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1)师:仔细
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5只学钓鱼,走了3只,又来了1只。预设2:鱼缸里有3条,又钓了2条,跑了1条。(2)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预设2:现在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师板书)师:同学们可真棒!提的问
题非常好。你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3.解决红点问题“现在有几只小猴学钓鱼”。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求出现在有几只猴子学钓鱼?让学生充分
发挥个人的见解,每组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分别列出各种算式。5-3+1=5+1-3=(师板书)4
.比较观察。师:这两个算式和我们前两节课学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算式起一个名字?师小结:
像这种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它的名字叫“加减混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师板书课题)5.小组合作,探索算法
。师:5-3+1=?你能用学具摆一摆,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活动,师巡视)三、汇报交流
,评价质疑汇报交流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1.全班交流。预设1:用小棒来摆一摆,从5个
里面拿去3个再加上1个。预设1:用5个小棒加上1个,再减去3个。预设3:直接口算答案。(课件演示)2.运算顺序。师:谁能说说算式中
各数代表的什么意思?师:你能说一说运算顺序吗?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的格式表示运算顺序。3.解决绿点问题“鱼缸里现在有几条
鱼”。(1)同学们认真观察鱼缸里小鱼是怎么变化的,然后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理解有困难的可以根据图意摆学具,再列式。(2)让学生来当
小老师讲解。引导学生用“先算……后算……”的格式表达运算顺序。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
两道例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预设: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师:请开动你的小脑袋想一想,上面两道例题(加减
混合运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预设:都是先算前两个数,得出的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说都是按从
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小结。师: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到右依次算。3.为什么有些小猴没学会钓鱼呢?你现在知道了吗?你想对没学会的小猴
说点什么?(找生说一说)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师:今天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同学们非常聪明,找到了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比
一比谁最棒,好不好?1.自主练习第2题。课件出示。(见图2)(1)观察图2,你看到了什么?(2)引导学生提出:湖里有几只天鹅?
(3)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8-2+3或8+3-2(4)结合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样想的?并说一说运算顺序。2.自主
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见图3)观察图3,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是什么?想一想小朋友手中现在有几个气球?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式计算。3
.看图写算式。课件出示。(见图4)先用学具摆一摆,再列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开动脑筋,填一填。(
)+()-()=7()-()+()=9()+()-()=8()-(
)+()=10学生认真审题,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集体交流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认识位置[教学内容]《义务教
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上册)》70页。[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能辨认左右、上下、前后,初步学会用这些方位词描述
物体间的相对位置。2.通过对生活情境的真实体验,发现左右的相对性,感受生活中准确辨别左右的有序性。3.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初步积累
有关方位的直观经验,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左右。[教学难点]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
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有趣的游
戏。(出示课件,见图1)怎么玩呢?老师想邀请一位学生做游戏,给同学们做个榜样,谁愿意来?师生一起做拍手游戏。师:你想玩这个游戏吗?
现在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看谁拍得对,开始吧。学生两人合作,一起做游戏。师:做游戏时,你觉得什么比较难?预设:左右。二、你说我讲,
认识位置(一)认识左右1.初步认识左右。师:想一想:你经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左手做哪些事?预设1:我们用右手写字,左手按纸。预设2
:走路时靠右行。预设3:吃饭时用右手拿勺子。预设4:上课时用右手举手发言。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细心观察的好孩子。一般情况下,我们
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帮忙一起来做。比如:我们写字的时候一般右手拿笔,左手按住本子,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漂亮。(课件演示,学生
跟着一起做,见图2)师:可见,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团结合作,完成很多事情。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很多
事情。师:考考你:现在你能分清左右了吗?举左手,举右手。全班学生听口令做动作,举左手,举右手。2.身体上的左右。师:其实我们
身体还有很多像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生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师:你能一边指着,一边说这是我的xx吗?生边指边说:
“这是我的左腿,这是我的右腿……”其他同学跟着一起指一指。师:同学们真厉害,能从身上找出这么多对好朋友。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左右
,一起来做摸鼻子的游戏吧(出示课件,见图3),比比谁的反应快。把右手食指放在你的鼻子上:鼻子?鼻子?左眼,鼻子?鼻子??右耳
……同桌合作,做摸鼻子的游戏。3.认识左右的相对性。师:刚才和同桌在做摸鼻子的游戏时,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我们的左右是反着的
。师找一个学生示范举右手,让其他同学观察,老师的右手和学生的右手是相反的。师:同样举的都是右手,方向却是相反的,这是怎么回事?
预设:因为你们是面对面的,不是朝同一个方向。师:噢,原来是这样啊!老师知道了,因为我们是面对面的,所以右手的方向就正好相反。
4.生活中的左右。师:除了身体上有左右之分外,生活中左和右的作用也不少呢!比如:汽车的方向盘在左边、教室的窗帘在我们的左边。你
能说说生活中的左右吗?预设1:教室门在我们的右边。预设2:上下楼梯要靠右行。预设3:汽车的方向盘在左侧。图4(师根据学生回答选择
性地展示课件,见图4)预设4:在马路上靠右行。(师找几名学生上前扮演马路上的小汽车进行表演,感受靠右行的规则性。)预设5:在路
队中行进时喊121,就是左右左。(师:全体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老师喊121,师生一起原地踏步(二)认识前后、上下师:同学们
的小眼睛真亮,能发现这么多生活中的例子。仔细观察(出示课件,见图5),拍手游戏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图5预设:前后、
上下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板书:前后上下)同学们跟我读:前、后、上、下学生跟读。师:从拍手游戏中我发现有些同学早就认识前
后上下了,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找一名学生上前教大家指一指前、后、上、下。师:小老师教得怎么样?那现在你能不能给你的同桌介绍一
下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同桌两人互相边指边说,再指名说一说。师追问:(1)你的左边还有谁?你的右边还有谁?(2)从左边数,你排第几
?从右边数,你排第几?(3)你的前面还有谁?后面还有谁?从前面数,你排第几?从后面数呢?全班交流说一说。(三)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
学习了哪些表示物体位置的方向?生齐答:上、下、前、后、左、右。师:这些都是用来表示物体位置的。(板书:认识位置)三、练习提升,理解
方位1.小动物排队。看,森林里要开运动会啦,小动物们非常高兴,正在排队报名呢。几只小动物在排队的时候也没闲着,它们给我们出了几
道难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小猫的前面是(),()排在小老虎的后面。()排在最前面,
排在最后面的是()。从前面数小鸭子排第(),从后面数小鸭子排第()。2.填一填。红灯在黄灯的面,绿灯
在黄灯的面。红灯亮,汽车停;绿灯亮,汽车行。汽车、行人靠走,小朋友们,交通规则要牢记!3.照样子说一说。(出示课件,见图6
)学生小组合作,看图说一说。4.摆一摆。(出示课件,见图7)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练习本放在
数学书的左面,把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右面。(师说生摆)同桌合作,一个同学说,另一个同学摆。(生说生摆)一个学生说要求,全班其他同学摆一
摆。(生说全班摆)四、总结收获,体验方位师:同学们,不知不觉这节课就要结束了。想一想:你学到了什么?预设:认识了左右、前后、上下。
知道了走路靠右行。……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现在带着我们的收获,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做韵律操,请全体同学起立(播放音乐)。学生随
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做操。师:下课了,请用你的右手和老师挥挥手,说再见。智慧广场[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
数学(一年级上册)》74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建立简单重叠问题的模型。2.能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学会分清主次、抓住本质,思维严谨。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画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画图。[教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大雁图片、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师:周末,小明随“威海晚报小记者”去了西霞口动物园,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照片,大家想看吗?(出示西霞口动物园动物的图片)小明从大雁的图片中还发现了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见图1)图1师:仔细观察情境图,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学生交流)预设1:穿花衣服的大雁真漂亮!预设2:穿花衣服的大雁从前数,排在第6,从后面数,排在第3。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实物操作,体会“重叠问题”1.猜一猜。师:猜一猜,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预设:6+3=9(只)、8只2.摆一摆。学生用老师提供的学具来摆一摆,进行验证。学生操作之前,教师出示合作提示:想一想:怎样摆才能符合题意?摆一摆,把结果摆在记录单上。算一算:这一行大雁共有几只?3.展示交流。预设:(1)(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摆可以吗?为什么?4.回顾梳理。师:刚开始很多同学都认为一共是9只大雁,为什么结果会是8只呢?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借助(图2)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图2师:原来,这只漂亮的花大雁重复数了,数了2次,所以应该减去1。(二)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1.独立尝试画图。师:大家看,动物园里许多小朋友都在排队准备和大象合影留念呢!排队照相的同学有多少人?(出示图3)师:刚才,大家用摆一摆的方法找到了答案(板书:摆),如果现在没有图片,你还能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思考,交流)预设:画一画的方法。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比一比,看谁画得既清楚又简单。(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巡视)2.集体交流画图方法。第一次对比:(展示学生作品:画人和简单图形的)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交流)师:是呀,用简单的图形来代替图中的小朋友,这样画起来既容易又清楚!其实,数学上画图的时候,不求画得多漂亮,只要画得清楚、简单就可以。第二次对比:(展示学生作品:都是画图形的作品,其中一个将小明做上了标记)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交流)师:将表示小明的图形涂上颜色或者做上记号,这样我们能更加清楚地看出小明从前面数排在第3,从后面数排在第4。师:你能不能也像这样将表示小明的图形做上标记?(学生画图,教师巡视)3.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老师也画了一幅图,想不想看看?(课件动态出示,见图4)师:排队照相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为什么要减1呢?(学生交流)师:像这样被重复数了2次的问题,我们称为“重叠问题”(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智慧广场的内容。(板书课题:智慧广场)师: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解决了重叠问题。(板书:画)你觉得“摆一摆”和“画一画”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学生交流)师小结: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以后我们可以借助画图来解决问题。(三)对比练习,理解“重叠问题”1.师:大家看,小朋友们又要排队和黑熊一起合影呢!仔细观察,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算出这一行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图52.集体交流: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法?预设1:○○●○○○预设2:○○○●○○○○师:哪一种画法是正确的?为什么?(学生交流)这一排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师:这次为什么又加1了呢?(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利用课件梳理,见图6)3.对比思考。观察小明这两次排队的图片,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思考、交流)预设1:题里都有3和4,都是先用3+4来算。预设2:一道题是3+4+1,一道题是3+4-1。师小结:在解决重叠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根据题意正确画图,然后就可以清楚地判断出是应该加1,还是减1。三、自主练习,巩固提升1.基本练习。(1)动物幼儿园里的小动物正在排队做游戏呢!(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2)小朋友们要乘车回家了。乐乐和丁丁却因为一道题争吵起来。他们谁的做法对呢?(见图8)2.提升练习。西霞口动物园4号停车场内有12辆汽车,从左到右排成一排。红色轿车从左边数排第5,从右边数排第几呢?四、回顾反思,梳理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老师也有一些收获,和大家来分享一下。(见图9)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重叠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1拍手游戏:5222323121
献花(0)
+1
(本文系和善勤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