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蜂螨寿命、寄生方式、传播途径探讨

 蜂飞蜂舞 2020-10-20

周婷(2015)主编的《中国蜜蜂主要寄生螨》31页说“根据我们的研究表明,寄生在中国西方蜜蜂群内的小蜂螨全部属于梅氏热厉螨(T.mercedesae),而非早期定义的亮热厉螨(T.clarae)。在中国西方蜜蜂群内没有发现亮热历螨、柯氏热厉螨和泰氏热历螨的寄生。从专家到生产一线蜂友,小蜂螨成螨的寿命一直无法统一,这是为什么呢?蜂场之间又是怎样传播的呢?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小螨寿命

    冯峰(1995)主编的《中国蜜蜂病理及防治学》145页说:“亮热历螨(笔者注:应为梅氏热历螨)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1-36”。一般可存活8-10天,有的可达13-19天。9.8-12.7℃很难长时间生活,只能活2-4天,44-50℃下24小时全部死亡。在47年的养蜂过程中,本人赞同“有的可达13-19天”。

    2017.3.5我去认识40施蜂友家走访,一进门残翅幼蜂螨地爬,施蜂友告诉我小螨危害严重,4-5天撒1次香粉,己撒2次。还说:2016.12.1关王2017.1.1放王,历时30天,无虫、卵、蛹共10天。用药水喷蜂2次,撒香粉20g于箱底开繁,书上说无虫2-3天小螨会饿死,我说80年代我就不信了。我地1月均气温3.5℃。开繁2个月小螨危害严重,希望大家重视这些典型案例。

莫允功在《蜜蜂杂志》2002.7.“发现越冬蜂王体上有小蜂螨,将有助于解开小蜂螨越冬之谜”一文说:在春繁放王时金士珍发现蜂螨藏匿于蜂王颈部,随手用竹叶尖剔出,莫先生高倍放大镜观察为雌性活小螨文章还说:“该群关王已超40天,绝对断子期已超过19天,期间也曾经历越冬气温0℃以下的时日。

2004年他们来我场放蜂一年,我详细向两人询问了这事。还与莫先生探讨了70-80年代前期、90年代南京定地8年,越冬(停产到开产)80 -90绝对断子期60天,也一样会每年见到小螨只是早晚而已。双方都认同成年蜂是小螨传播媒介,在蜂体上越冬,只是数量很少传播期集蜂接触是场与场之间传播方式;莫先生认为小螨很可能是半蜇伏状态越冬

    二、小螨越冬温度

    《中国蜜蜂病理及防治学》145页说:“调查表明该螨顺利越冬的温度指标为,要求蜂群越冬期的月平均温度在14℃以上,可越冬的温度指标为,蜂群越冬期的月平均温度不低于5℃,月平均最低温度不低于0℃,小蜂螨顺利越冬的生物学指标为,要求蜂群在整个越冬期内无绝对断子期,可越冬的生物学措标为,要求蜂群越冬期的绝对断子期不超过10天。

    在南京长江北岸江浦(北纬32度)越冬7年,1月平均气温3℃,月平均最低气温-1 ℃。绝对断子期超60天。 小螨每年与老家浙江一样非用硫磺防治不可。近几年出版蜂保书藉都沿用这个小螨发生温度绝对断子期数据,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再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养蜂卷》58页说:“一般冬团表面的温度保持在6-10℃,中心温度14-30度。”纪天祥《蜜蜂杂志》1997.4.  “蜂群越冬期蜂团中间温度变化情况试验(六)” 中说:“以上对比试验有几点需要说明:①蜂群越冬期温度计放在蜂团的中间从来末出现过下降到14℃的现象;又说 “北京地区越冬正常的蜂群,蜂团中间温度维持在23℃左右,…。”如果小螨寄生蜂在越冬团中,这亇温度不算低。由于越冬团内外蜜蜂缓慢交换位置,越冬越长,蜂团内外蜜蜂交换越彻底,小螨就无法寄生于蜂体。绝对断子期的长短决定了小螨越冬时间,而非外界气温单一决定

 三、小螨寄生部位

   《中国蜜蜂主要寄生螨》171页说:“我们通过仔细调查发现,狄斯瓦螨喜好选择第2背板节间膜和胸部背板藏匿,如彩图3-4-1,工蜂的3对足很难接触到这两个部位,因此较难被清理掉。而梅氏热历螨则喜好选择工蜂并胸腹节间的凹陷处藏匿,如彩插3-4-2,这个部位隐蔽性较强,且梅氏热历螨个体小,活动轻,在成蜂体上一动不动,因此隐藏在该位置很难被寄主察觉。由此可以看出,处于携播期的狄斯瓦螨和梅氏热历螨其藏匿位置存在差异。”

      

也就是说小螨寄生在“蜂腰”即胸、腹之间凹陷处,上图两则各寄生1只

而越冬小蟎我认为寄生在蜜蜂“头胸”之间凹陷处,如下图,头胸之间由管状白色节间膜相联,膜下紧靠背血管、食道等,是小中螨食取血淋巴最佳部位;由于缝隙较小,小蟎进入难度增加,若一旦进入就很难脱落。蜜蜂靠胸肌振动产生热量维持越冬团温度,除胸背外,蜂体上这个部位温度最高,有利小螨越冬希望有关机科研单位能把小螨越冬寄生在蜜蜂何处搞清楚。

四、小螨是否吸成蜂血淋巴

为了选育王浆高蜂种,我曾在大山区连放蜂5年,与外界蜂隔绝,不存在场与场之间盗蜂、迷巢、釆集蜂之间感染,绝对断子超30天,但每年都要用硫磺治小螨如果小螨不寄生于成年蜂体上,不取食被寄生成蜂血淋巴,那么它是无法活下来到第2年再次危害的上述施蜂友就是典型案例。

《中国蜜蜂主要寄生螨》128页说:“根据De.Jong等报道,小蜂螨也取食成年蜂的血淋巴,但Ritter等则认为其对成蜂没有危害”。我赞同De.Jong等报道,也认可Ritt等则认为其对成蜂没有危害。因大家都认同小螨寄生在成年蜂身上比例极低,即使有危害,也微不足道大家根本看不出来。

五、小螨传播途径

   郑国安等《中国养蜂》1991.6“小蜂螨越冬调查和传播途径的研究”一文,用搬走小蜂螨群,原地放空箱空脾收集回蜂,证明了传播期小蜂寄生外勤高达2.9%北京地区4群冬蜂,放在蔬菜大棚内隔离饲养120天;在郑州的越冬蜂放在当地大棚隔离饲养88天结果都没有发现小螨,而大棚外都发现小大家认同:同场蜂群之间的传播是迷巢、合并、调脾、分蜂产生那么2-3公里蜂场间的传播靠什么呢?
    很多生产一线养蜂人与一样认同、小螨蜂都可在采集蜂间传递,因他们中有不少人亲身经历了,生产期夏天断子治螨后3-4个月内再次危害这也是生产一线养蜂人觉得小螨比大螨危害更利害的背后原因:当你断子时,周围蜂埸大家都还没进入治疗期,而小螨寄生率都已较高,这时你场被再次快速感染风险就极高,而导至再次危害。猜测小蜂匿藏在成蜂腰处随蜂采集从而传播给他埸蜜蜂。小螨的体形与大螨相反,为长形,前足高举适宜快速爬动,是采集蜂相接触时小螨直接转移到他场蜜蜂身上,还是通过花为媒,小螨转移到他蜂身上。 当年郑囯安的实验证明:播传期小可寄生于外勤蜂有的高达2.9%但没有对采集蜂之间是否会传播及途径没有做试验,现在实验器材大大改观人们可通过多个摄像象“天网”工程破案那样用大量录像录囬放,来观察确定。希望科研单位能把小螨传播途径彻底搞清楚,这样更有助于防治。
六、小螨中间寄主

    《中国蜜蜂主要寄生螨》30页说: “除感染原始寄主大蜜蜂外,还常转寄主感染蜜蜂科的西方蜜蜂、黑大蜜蜂和小蜜蜂。”几十年来,不断有一线养蜂人报道在其他昆虫、花蕊、巢门弃渣、保温物、老鼠等发现小螨。我也写过文章,显微镜下证明巢门弃渣中的螨根本不是小螨。自然界的螨有人推测近60万种,被人类记录约3万种。换句话说,离开蜂箱我们发现小螨的几率最多只有3万分之一螨的生物学规律之一:寄生专一性。因此,发现其他宿主的可能性极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