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花月 | 灭“杨”行动

 醉歌文苑 2020-10-20


 灭“杨”行动



作者:梨花月

编辑:刘勤田

打电话回家,偶然得知家乡正在开展灭“杨”行动,甚是不解,问什么是灭“杨”行动,答曰:“伐掉所有杨树”。

小时候学的那篇课文《白杨礼赞》还有印象吗?学那篇课文的时候我特别骄傲,因为我家大门口就有一棵杨树,那时候,口中读着课文,脑海中联想着我家门口杨树的身姿,仿佛作者赞扬的就是我家门口的那棵树,也仿佛我就是那棵树象征的人。记忆中村里道路两旁,是两排茂盛的杨树,平行着生长,杨嘟噜刚长出来时,满树挂着毛毛虫一样,待风起飘落,小伙伴们捡得一篮子回家,或用绳子绑成胡须状挂脸上唱老生戏,或用来夹在耳朵后面当吊挂的耳坠,或用来当毛毛虫逗小孩子。

家乡有句俗语,杨嘟噜落地,苍虫放屁,意即在这个季节,苍虫要出来了,摸苍虫是一大乐趣,刚从地下爬出来的苍虫还不会飞,小伙伴们拿着装水的盆罐到处寻找苍虫,有时候入睡前还要观察一下有多少苍虫在盆中,睡着后的梦中奶奶炒了一盘香香的苍虫,美味极了。

关于杨树的乐趣决不仅仅限于捡嘟噜、摸仓虫,爬树比赛也是其中之一,几个孩子一起瞄准一两棵杨树,比赛看谁爬得快、爬得高,看谁先爬到树杈伸手够到嫩枝,掰下嫩枝扔给树下的小伙伴,这将成为各自的战利品,滑下树来,几个孩子开始坐在路边拧嫩枝,把里面的骨拧出来,只留下杨树皮,拿小刀切成长短不一的树皮段,做成了发出各种声线的笛子,嫩枝不同的直径及截的长短不同,就会发出不同的音频,在没有其它玩具的年代,这个活动可以让小伙伴们玩大半天,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创造能力。

 

除了用杨树嫩皮做笛子,编帽圈也是极大的乐趣,那时候非常崇拜英雄,每个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英雄,那些嫩枝柔韧极好,用挂着杨叶的嫩枝编一个帽圈戴在头上,仿佛自己就是小英雄,帽圈上吊挂的杨叶,遮挡着半边脸及眼睛,仿佛皇帝的新装一样,我看不到别人,别人也会看不到我,我就是在做侦察的小英雄,一群小伙伴个个都戴上帽圈,我们就是英勇的儿童团,偶尔也会装模作样的喊个口号啥的,玩得不亦乐乎。

我家门口的杨树拔了,村中空地上的杨树拔了,路边两排的杨树也拔了,那都是很早之前的事了,或许因为修房盖屋,或许因为道路拓展,那些笔直的杨树都做出了它们应有的贡献。

如今,家乡已朝着旅游业发展,田间早已种满了各种观赏植物,地头的杨树也要拔了,因为杨絮飘飘,担心影响游客呼吸,因为价值低于花草园林,那些我儿时记忆中的杨树要永远的留下记忆中了。

作者简介梨花月,本名:李会玲,河南省鄢陵县人,爱好文字创作,从周围环境感悟人生,随感而发。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