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浦东再出发,聚焦六大硬核产业

 昵称72020678 2020-10-20

2020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为更好发挥浦东新区的“王牌”作用,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浦东在服务服从国家战略中实现更大作为、在改革攻坚上取得更大突破、为全国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更多原文点击《快讯!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再推20条支持举措阅读)

《意见》集聚“六大硬核产业”发展,具体包括:“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这六大产业都是未来具有广阔前景的高科技行业。

对此,「看懂经济」决定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点评。(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孙文华

区域经济专家,《特色小镇》作者,看懂App评论作家

浦东新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次上海市政府放权到区,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一方面是因为浦东新区的GDP 已经超过万亿元,另一方面,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浦东新区的经济占全市经济三分之一。自贸区扩区后,浦东新区将全面迎接自由贸易,全面开放的时代。浦东新区拥有世界级的港口,国际机场,金融中心和国家科技城。但浦东新区也同时面临着很多的发展瓶颈。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空间南扩。2009年自原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以后,浦东新区有意愿向南部扩张,但碍于土地指标的限制,无法突破。此次上海二十条等于是给了浦东新区充分的授权。后期的发展重心,应该是在南区。 

付一夫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看懂App评论作家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以相关行政区、特殊功能区为基础,承担着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经过近30年的建设发展,国家级新区从最初的稀缺到不断扩容,已成为国家整体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本资源集聚、科技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然而当前,重复建设严重、要素成本上升、招商难度增大等问题日渐成为掣肘国家级新区发展的瓶颈,特别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日渐增大,国家级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是迫在眉睫。作为国家级新区中的佼佼者,浦东新区率先开拓了一条高质量的发展建设之路,为其他新区与地方的发展做出了榜样。此次《若干意见》的出台,推出了20条极具含金量的措施来全方位支持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激发市场活力,令人振奋不已。可以预见的是,在新形势下,浦东新区将继续扮演“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尖兵”这一重要角色,其发展实践也值得其他区域乃至全国各地密切关注学习。 

应习文

民银智库专家,看懂App评论作家

浦东开发开放一晃眼29年过去了,作为亲历者,能感受到浦东给人带来的震撼巨变。浦东头十年最大的感受是快速市政建设带来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变化,第二个十年则依托中国入市,大量外资企业蓬勃发展,第三个十年则以自贸区为依托实现制度的先行先试。当下,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巨变,浦东的新十年又将开始,可以说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重要节点上。

从本次公布的20条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未来七年GDP突破2万亿,意味着年均名义GDP要接近10%,从宏观大环境看,这个目标还是比较高的,需要不懈努力;二是在赋予浦东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大幅提升了新区的责权级别;三是提出打造联通全球的大平台,突出浦东的定位是服务全球;四是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建设国际人才港;五是把“中国芯”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放在先进制造业的首位;六是提出精细化管理的“城市大脑”建设体系。展望未来,浦东已具备极佳的地理条件和发展基础,尽管大环境面临一定挑战,但只要在制度上有所突破,仍能持续发挥引领长三角改革开放的关键作用。 

赵军亮

金融公司商务经理,看懂App评论作家

浦东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标杆,主要体现在金融行业,外贸行业和高科技行业,但在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业活力及对初创企业的扶持等方面略显不足,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经济下行,贸易摩擦)浦东要想继续引领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好标杆,避免被深圳,杭州超越,必须持续改革开放,支持浦东发展的新政策出台正当时。 

一个城市的发展要看增长率,有助于增长率快速提升的动力来自于科技创新,具体体现在专利水平,根据启信宝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从专利引用次数来看:上海明显落后于北京、江苏和广东;从技术强度来看,上海落后于北京、江苏和广东,居全国第四。制造业的科创类知识产权人均拥有量:深圳第一,上海仅有深圳的40%;科技服务类企业的科创类知识产权人均拥有量:北京第一,而上海仅有北京的51%。(注:科技服务类企业包括科学研究类、软件信息类、电子硬件类、商务服务类等。) 上海现阶段在全国的创新能力水平,落后于第一梯队北京、广东和江苏,处于第二梯队的领先位置。上海的目标是全球级科创中心,而上海的现状是国内第二梯队。上海的创新企业排行榜TOP10是一个上海本地国企主导的排行榜。排名前三都是国企。而挤入榜单的行业也都是国有资本集中的钢铁、石化、电子制造、汽车与建筑行业。这个榜单里没有企业型科研院所、没有民营科技企业、也没有互联网公司,更没有浦东。 

戴显天

看懂经济评论作者,看懂App评论作家

看了浦东规划的几大产业,芯片、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息产业都是非常有前景的。其中航空航天由国企主导,具有特殊的垄断地位。芯片是手机、电脑、机器人、物联网、智能设备的核心硬件,是具有广阔前景的行业,长期被国外占据优势,上海在这方面深耕多年,近年又有阿里平头哥加盟,可谓如虎添翼。医药方面也是上海长期重视的产业,张江的药谷积聚了大量医药研发机构,而且上药集团是国内排名前三的大型医药公司,上海在医药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人工智能方面,上海较为重视,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由于缺乏BAT级别的互联网公司,上海发展人工智能稍显不足。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海强大的上汽和一众造车新势力共同构成了上海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领先优势。智能制造方面,上海的制造业已经非常孱弱,过于排斥制造业的上海是否有能力培养和转化人工智能技术到制造领域,有待商榷。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热点热评来看懂!

7大领域资深专家重磅登场

深刻、独到、犀利的新闻解读等你来品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