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隐性资助”贫困生,学生收到打款短信以为是诈骗

 昵称72020678 2020-10-20

来源:中青网教育   

“近期我们发现你在食堂用餐期间校园卡消费较低,所以向你的校园卡内打入200元,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近日,中国矿业大学不少学生收到了一条短信,饭卡里“凭空”多出200块钱,多数学生以为是诈骗短信。

原来,该校依托学生校园一卡通消费大数据,“隐性资助”贫困学生,该做法受到该校不少师生的点赞。(更多原文点击这所学校“隐性资助”贫困学生,学生收到打款短信以为是诈骗…》阅读)

对此,「看懂经济」决定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点评。(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欧阳国仁

文化教育、舆情分析专家,看懂App评论作家

“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学校大家庭的一个善举,不仅会让学生感动,而且会在学生的心灵里种下善良、感恩的种子,而这颗种子尽早都会开花结果。以往听说有些家境不好的学生被学校要求申请、到原籍民政部门开具贫困证明,甚至有的学校还会在校园网上公示。

虽然出发点是本着公平公正,但是方式方法还是简单了一些,尤其会让一些敏感的孩子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如今,让大数据、人工智能“站”出来,帮着我们解决问题,实在是太好的。但愿所有学校解决类似问题的时候都能从善意出发,来设计更好的应用场景和科学的算法,让这些令人感动的善举“润物细无声”! 

薄尊娥

教育专家,《槐花林外是大海》作者,看懂App评论作家

一所好学校就是一位好老师。矿大的做法实在值得点赞。在我们这传统文化中,一直倡导扬善隐恶。矿大资助学生是善行,却采用了这种隐蔽的形式。这不仅保护了学生的隐私,更尊重了学生的尊严。这样的做法带给学生温暖的同时,我无形中树立了榜样。矿产的学生,特别是受过自主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不仅会从母校中继承这种施恩不图报高尚品质,也会习惯用这种隐性方式帮助别人。这对于被帮助的人来说,更是超越物质帮助的一种精神资助。 

毕建欣

管理学博士,看懂App评论作家

首先为该校的隐性资助贫困学生的举措点赞。善行与帮助别人要侧重“实质大于形式”,不过于显露自己的善举,做而无念,才是真善美!愿这种善举不只是发生在我们这所高校,还希望扩散至社会各个角落,扩散至我们每一个人,真心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与形式无关。 

杨栋

国家知识产权局审协北京中心副研究员,看懂App评论作家

大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有德有才的人。虽然我们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但如果只有冬雪,而没有暖阳,梅花是开不了的。西方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有同情心,有同理心,有底线。这样的人投身于发明创造才往往是为了理想,才有更大更强的动力。我们的大学,现在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什么会这样?值得反思。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热点热评来看懂!

7大领域资深专家重磅登场

深刻、独到、犀利的新闻解读等你来品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