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人都去哪了?

 兰陵笑侠 2020-10-20


一直以来,山东给人的印象是人口大省,缺啥也不缺人。

可是,各省份公布的2019年常住人口数据,再次暴露了“共和国长子”的危机。

2019年,山东省人口净流出量居全国之首,高达19.98万人

相对于1亿的人口总量,这小小20万人口似乎微不足道,可要看到这已经是山东省连续第三年人口净流出了。

2017年净流出人口约42万,2018年约20万,三年加起来高达80多万

大概率估算,山东每年新出生4个人中就有1个向外流出。

更重要的是,这些流出人口以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为主。

他们离开山东后,基本会在外省市购房安家,从此相识难相逢,再回首已是异乡人。

最富创造力的年轻人口流失,不仅意味着财富的外泄,更预示着失去未来竞争优势。

终于明白这两年山东的党政领导为何那么着急,GDP低点可以追上去,财政减少可以补回来,然而一旦人口流失,就是伤及元神的抽血吸髓之痛。

网络上关于影响山东人口流失原因的分析,林林总总,各个方面都有。



2000多年前,孟子就曾告诉梁惠王,强国之道在于:

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良禽择木而栖,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从人口流向看,现在山东人的主要去向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

不难发现,这些城市几乎全部位于最繁忙的京沪铁路线上,而山东恰好处在京沪线的中间。

比如,从山东最南端的枣庄乘高铁,到北京最快2.5小时,到上海最快3小时,而到省内的青岛最快还需要3.5小时。

更近的时空距离,更多的选择机会,更高的薪酬待遇,更好的发展环境,最大限度破除了人口流动的壁垒。

一张高铁票,三五个小时,便可直达京津沪苏这些经济活跃地区,山东人外出打拼终于不必像闯关东那般艰辛。


当然,高铁虹吸只是人口流动的表面现象,更深层次是受地域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潜力影响。

山东GDP排名全国第三,但能否名至实归,不免打个大大的问号。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显示,山东是唯一收入与消费严重不相符的省份。

人均收入16159元,增速8.0%,排名第9。

人均消费支出只有9525元,排在第13位。

难道山东人只会赚钱不爱花钱?


第四次经济普查揭开了谜底。

今年初,国家统计局通过经济普查,把山东2018年GDP核减掉9821亿元,下调幅度达12.8%。

挤掉上万亿水分,平摊到每个人头上接近1万元,或许这才是山东经济的底色。

大而不强,肥而不壮,空有其表,民不藏富。

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山东人比谁都清楚。

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大,优势产业不明显,环保整治压力下产业转型升级困难,东北衰落的前车之鉴近在眼前。

从2018年开始,连续两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山东都召开全省动员大会,部署新年度工作。

如果不是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依然如此。

省委书记和省长亲自带队去南方考察学习,大胆起用 “李云龙式”干部,领导层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不可谓不强烈。

但对一个上亿人口的庞大经济体来说,很多事情不是领导着急跺脚就能立竿见影,马上解决的。

特别是思想观念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任重道远。

2008年开始,“好客山东”被打造成为一个知名品牌,成为山东人朴实热情性格的群体象征。

或许,现在山东人还要学会对自己人好一点、宽容一点,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这块土地上把心留住、把根留住。

相信,每个天南地北的齐鲁游子,心中时常会吟唱起那首熟悉的歌谣: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

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哎 

谁不说俺家乡好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