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智慧扭转乾坤:存在的方式首次被发现

 外山 2020-10-20

崔健:《中国感知论首揭秘:存在的方式被发现!》

——读后感

先生在形而上的世界里纵横捭阖,着眼的是存在、人类,今日文章,提到了现实世界的概念——中国感知论,可能是先生在暗示感知论只有在中国这片人文土地上产生出来?是的,我们的先哲,自古就有思辨的传统,我们历史上从来不缺有高度抽象能力的大神。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文明尺度,厚实,深不可测,是我们为全人类的贡献。诸子百家里有名家的惠施、公孙龙;文明初创时就有了传说中的伏羲演八卦,多么精彩的抽象;后来总结提出阴阳五行、五德终始、大小九州学说的邹衍;写出《周易》的文王;注解《周易》,写出《十翼》的孔丘(有人考据并非孔子一人所作);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道教教义里把天地人神统归纳入道法里的极尽抽象之能事的经典;中医里经络脉象、脏象穴位的学说,匪夷所思的抽象;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发展壮大深化于古中国,禅宗的禅悟不可思议。等等了不起的思想成就,都产生于没有科技手段的时代,产生于神奇的思辨。都说中国人不信神,这个说法可能是不确切的,我们的祖先就是神,我们信祖先,你说我们是信神还是不信神?

先生今日文章是“存在的存在”,先生一说,才发觉这真是一个问题,先生不说,还真的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想起来爱华得·狄波诺的那句: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实际上先生不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先生是一直在开拓人类从来没有踏足过的地方,先生在无人区构建了恢宏壮丽的形而上王国,那是我们来的地方,是我们久别遗忘的家乡。

”存在为什么会存在?存在是怎么存在的?我们认识和追究的是存在的内容,即存在着什么?我们很难追究存在的方式,即存在为什么这样存在?”。先生开篇定调,我们从来只关注存在里有什么,有吃有喝;有山川大地、房廊屋舍;有日月星辰、地水火风;有金钱美女、功名利禄;有爱恨情仇、七情六欲。这些就够我们眼花缭乱、手忙脚乱的了,谁还顾得上别的啊!存在,那是嘛啊?存在的存在,谁吃饱了撑的想那些干嘛!神道!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我小日子过得挺滋润,谁也别跟我说那些没用的,没时间!

”最普遍的认识是,存在没有存在方式,存在不以任何方式存在,存在就是客观存在。”,先生说“最普遍的认识”,实际上指的是在懂得反思、有形而上的眼光的人群里的普遍认识,至于那些只能看到眼前一米、目光短浅的物质主义者,他们不存在这样的普遍认识,他们不关心存在的存在,这超出了他们的感知范围。即使对于那些善于反思,能够把目光从眼前转移到头顶的星空,甚至能够感知到心中的道德律的群体,他们的眼光还是局限在了存在里,只有能够跳脱开眼前的存在,站位到存在之外,才可能会观察考量到“存在的存在”,可谁又能做到呢?想起苏轼的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山里头转悠,永远看不清山的全貌。所以,膜拜先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就知先生站位在哪里?望尘莫及!

”客观存在给我们的意义就是,存在是自在的、没有原由的、没有目的的、没有方式的、没有边际的、没有始终的……最重要的是:与我们无关的存在。”,这是先生反复论述的我们目前深信不疑、无意识假定为逻辑起点存在前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论。我们是诗意地栖居者,入侵者,存在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我们怎么就来到了这个现实里?不知道!瞎抡吧,谁得着算谁的,反正也没人管,没人宣称这个存在是他家的。我们就是这样一把把存在从我们身边推开,是谁的我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不是我的,和我没关系,我没参与过这个存在一毛钱的创造,所以,我不贪,我不会把存在据为己有,别人也别想糊弄我说是他家的,我知道,存在和隔壁老王也没有关系,那个懒蛋,也没为存在出过力,老李也是!

”我们对科学的期待让其勉为其难,存在的存在不是一个科学命题,这是一个思辨问题”。先生斩钉截铁地提到了科学,打铁还得自身硬,没有三把神沙怎敢倒反西岐?须知,现在是科学君临天下的时代,科学已经成了人们不可置疑的信仰,科学教徒们唯我独尊,对一切不懂科学的、质疑科学的想法都会傲慢地嗤之以鼻!但这种傲慢科学吗?放心,傲慢是人类的劣根性,连低等动物都不屑于持有的垃圾。起码来说,存在早已存在,而科学,就算上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才不过五千年的文明。所以说,科学教徒们狂热的崇拜是不究竟的,存在如此精彩,并非是因为科学而存在,在科学产生之前,存在早已存在,而且,不客气地说,在科学之前,存在比现在更唯美、更圆满、更安然自在。所以,科学是存在的衍生物,不是本体,是方法论,是生存手段,谈不上世界观,更谈不上是本体,那是哲学和形而上学的事!

”科学无法用论证的方法来回答存在的存在,他们论证不出存在的方式,也论证不出存在与我们有无关系,是个什么关系?因为科学只是在用某种方法来论证某种思辨的结果,科学方法本身仅仅是某一种存在方式的运行。科学无法论证自身是什么存在方式,也就是说,科学论证不了逻辑的发生和运行,科学论证不了我们的意识模型,科学论证不了存在与我们的精神关系,科学论证不了客观存在的性质和方式。科学论证不了存在的方式,科学也从来没有论证过存在的方式。事实上,科学只是在默认客观存在方式的基础上运行,科学只能用客观存在的方法来论证客观存在,科学只能在封闭的客观存在以内运行。科学会得出什么论证结果?还有悬念吗?”,先生用这一大段话,揭示了科学的工具属性。科学着眼于物质世界的运动关系,研究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律,讨论的是物质怎样运行,至于为什么这样运行,这超出了科学的势力范围。所以现在有了科学哲学,历史上许多了不起的科学家都是哲学家,许多了不起的哲学家也是科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帕斯卡、罗素等等,都在科学之外,做过哲学思考上深入的追问,甚至他们主要的贡献是哲学思辨。想起那个论断:在显微镜下,科学家看到的是细胞,哲学家看到的是上帝!

”我们一定想不到客观存在只是我们的一种意识模型,而且是不符合逻辑的意识模型,是既粗陋又荒谬的意识模型,犯了早先地心说相同性质的错误”。先生说的这个错误,就是直觉的、想当然的错误,无奈的是,这是我们的思维特征!

”不过,我们意识到了用客观模型来认识事物和把握事物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我们的科学发展史一直在前人的肩膀上,推翻前人的错误认识,就是先生说的,科学一直在证伪,而且会宿命性地一直证下去,没有终结。之所以说是宿命,是因为科学的逻辑出发点有问题,科学假定了存在的客观性,一下子把自己推进了一个永远转不出去的死循环。又想起了希绪弗斯魔咒,唉!看着都心疼!

先生剖析了人们对存在的存在的谬误认识,自然引出了先生的感知论,一个全新、圆满、自洽的逻辑体系。跟着先生的文章读下去,你会越来越明白,感知论的迷人之处!

感恩先生的辛苦付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