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部编版】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详解(38)《元日》

 徐子曰 2020-10-20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也叫过年。

这是咱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据说中国人从4000年前就开始过年了。不过,在民间,咱们传统的过年并不是仅仅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一般从腊月(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开始,就进入了节日的准备期。咱们民间有这样的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在春节的时候,人们还要贴春联、包饺子、除夕晚上守岁、放鞭炮,正月初一拜年。过了初一也还没完,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转,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初六捏面团,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八宝粥, 十三、十四窜汤丸, 正月十五元霄圆也就是说,一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年才算是真正的过完了。可以说,这是咱们中国传统节日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如果从腊八开始算的话,前后都要一个月了。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也是咱们中国人一年之中最开心的时间。所以,古人们也给咱们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词。当然了,春节在古代的时候不叫这个名字,一般情况下,人们称它为“元旦”或者“元日”或者“新正”。这里说到元旦,咱们要注意,现在的元旦指的是每年公历的一月一日,这是在辛亥革命后,为了表示新气象,由袁世凯下令改名的,同时,咱们中国的新年也就有了春节的名字。

春节也有很多习俗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咱们看看宋朝有什么习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最早的时候,咱们古人是燃烧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所以叫爆竹,人们认为可以借助这个驱邪除鬼。后来,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开始用它和纸来制作,声音更大,花样也更多了,所以,咱们现在又叫鞭炮。说到这个,不得不说到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只可惜啊,咱们古人把好东西都给糟践了,鲁迅先生曾经有过评论,大概是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也是咱们中国人的悲哀了吧!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里,旧的一年已经过去。除,就是过去的意思。

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是一种酒,用屠苏这种草药泡制的。古代人在过年的时候喝这种酒,据说可以避免瘟疫求得长寿。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风送来温暖,人们喝着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户的意思要注意,咱们现在经常认为它就是“窗户”的意思,其实,在古代,它的意思就是“门”,门和户是一样的,比如成语“门当户对”就是。千门万户在这里的意思是门户众多,也就是人很多。“曈曈”是日出时光亮温暖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最早的时候,人们过年时在桃木板上刻上或者画上郁垒、神荼两位神仙,挂在大门两侧。咱们传统里,桃木就有辟邪的功效,再加上神仙,就更可以驱邪了。这就是最早的桃符。到了五代时期,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联语挂在门口,再后来,就写在纸上,慢慢地,就成了咱们现在的春联了。桃符也好,春联也好,过新年的时候都要换成新的。这句诗的意思是:他们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成新的桃符。

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期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表现了人们过年时候的喜悦之情。王安石当时正在推行变法,所以也抒发了作者除旧布新,富民强国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感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