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是天生的吃货?为什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和吃有关?

 徐子曰 2020-10-20

咱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从头到尾数得上来的就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冬至节等等。每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也经常和神话啊,传说啊甚至天文地理之类的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咱们中国的绝大部分传统节日,都跟吃有关。

比如说春节。春节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在整个的春节期间,什么鱼啊肉啊,饼啊面啊的也很多,从民间流传的民谣咱们就能看出来: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包饺子捏小人……

再比如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要吃元宵,清明节要吃青团,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冬至节吃饺子或者汤圆。

过一个节日就吃一次,从年头吃到年尾。这是为什么呢?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在老百姓眼里,吃是天大的事情。没有吃的,人会饿死,吃不饱,也没力气干活。古人也说过,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没有吃饱穿暖之前,其他一切高大上的东西其实都是浮云。在古代,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各种食物等物资缺少,普通老百姓想吃饱都是不容易的,更不要说是吃好了。那时候的人基本上每天都是吃两顿饭,食物基本上是主食加上一些蔬菜、酱菜之类的东西。主食就是咱们常说的五谷杂粮,遇到年成不好的时候甚至只能喝稀粥,不能吃干饭的。这种情况应该还是很普遍的,像范仲淹小时候家里穷,就只能喝粥,而且要等粥凉了之后一碗粥分成几份吃。这种情况应该不是个例。所以呢,在北方地区,以前人们见面打招呼都是问“吃了吗”,这可以看出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像饺子、粽子等这些美食(也许现在算不上了),其实距离百姓们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遥远的,有些人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够吃到一次鱼肉等荤菜(据说现在咱们中国还有这样的地方),于是,每当到节日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节日,都想办法借着过节的由头犒劳一下自己,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也就是说,咱们的传统节日都跟吃有关,主要的原因还是以前人们太穷了!

再有一个,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讲究“实用”的。这种实用其实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体现形式。秦朝焚书坑儒是,汉代设置乐府机构是,唐朝的古文运动是,新乐府运动是,总之,在传统文化里,诗歌、音乐、文章都讲究实用,如果没有实际作用的,就会被批评甚至抛弃掉。于是,在这种实用主义的影响下,过节,如果没有什么实用的东西,光搞些所谓的浪漫,对咱们中国人来说是不正常的,而对老百姓最实用的,没有比各种各样的食物更好的了。于是乎,开吃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