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生如不读《琼林》,阅尽诗书也枉然!——疾病死丧(1)

 徐子曰 2020-10-20

疾病死丧

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

【拓展】

福寿康宁:祝颂语。指幸福、长寿、健康、安宁诸福齐备。

【译文】

福寿康宁固然是人人都想得到的,死亡疾病也是人们所不可避免的。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拓展】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或豁达豪放的人。现在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即某方面的高手。

玉:珍重,爱护。

【译文】

只有聪明的人才会调养自己,通达事理的人才会珍爱自己。

问人病曰贵体违和,自谓疾曰偶沾微恙。

【拓展】

违和:不协调;失常。身体失于调理而不适。用于称他人患病的婉词。

恙: 病。微恙指小毛病。

【译文】

询问别人的病情,说是“贵体违和”;说自己有病叫“偶沾微恙”。

罹lí病者,甚为造化小儿所苦;患疾者,岂是实沈台骀为灾。

【拓展】

罹:遭遇,遭受(疾病或灾难)。

造化小儿:造化指命运;小儿,小子,轻蔑的称呼。这是对于命运的一种风趣说法。

实沈、台骀:实沈相传为帝喾(高辛氏)之子,因为和哥哥阏伯不和,两人时常大动干戈。尧于是就迁之于大夏,主参星,为参神。台骀是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成功治理江河的创始人。后来被封为汾河水神。他们都能够使人生病。

【译文】

遭受疾病困扰就说生病的人深受造化小儿的折磨;患了疾病说难道是实沈、台骀作怪成灾?

病不可疗,曰膏肓;平安无事,曰无恙。

【拓展】

膏肓:古代中医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膏肓之间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成语“病入膏肓”,形容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无恙:没有疾病。古人见面可以说别来无恙?

【译文】

病情没法医治了,叫做“病入膏肓”。平安无事称为“无恙”。

采薪之忧,谦言抱病;河鱼之患,系是腹疾。

【拓展】

采薪之忧:采薪就是打柴。病了不能打柴,所以成为自称有病的婉辞。也可以说是负薪之忧。

河鱼之患:相传鱼烂先从腹肚开始,后就常以河鱼之患来比喻拉肚子、腹泻。

【译文】

采薪之忧,是谦虚地说自己得了病;河鱼之患,是指得了腹泻。

可以勿药,喜其病安;厥疾勿瘳chōu,言其病笃。

【拓展】

可以勿药:可以不用吃药了。

厥疾勿瘳:厥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病症。瘳,病愈。疾病不能痊愈。

病笃:病重。

【译文】

可以勿药,是为疾病将痊愈而高兴,厥疾勿瘳就是说病得很重。

疟不病君子,病君子,正为疟耳;卜所以决疑,既不疑,复何卜哉?

【拓展】

疟不病君子:《世说新语》中记载:晋朝有一个小孩子的父亲得了疟疾,有人问他:“你父亲是有品德的君子,怎么会得疟疾呢?”小孩子说:“正因为它是让君子患病,所以才叫疟疾。”

卜:占卜。古代一种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预测吉凶的行为。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很多就是当时商代的卜辞。

卜所以决疑,既不疑,复何卜哉:唐太宗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一直犹豫不决,想找人占卜吉凶,好定夺做还是不做。他手下的张公瑾说,占卜是用来解决犹豫不决的事情的,现在事情没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了,还占卜做什么呢?

【译文】

疟疾不敢让君子生病,既然君子得了疟疾,那就是它在作“疟”;占卜是为了解决疑惑的事,既然没有疑惑了,又何必占卜呢?

谢安梦鸡而疾不起,因太岁之在酉;楚王吞蛭而疾乃痊,因厚德之及人。

【拓展】

谢安梦鸡:东晋时期的谢安梦见乘坐桓温的车子走了十六里,看见一只白鸡就停下来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谢安接替桓温担任宰相,过了十六年忽然得病,谢安才悟到:“原来十六里意味着十六年,见到白鸡而停止,意味着酉年,我将一病不起了。”不久果然病死。

不起:病不能愈。即病死了。常见的词有“一病不起”。

太岁: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名词。是天皇氏时代创制的星纪,又称“摄提纪”。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太岁神对应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年中天子,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另外,中药里也有太岁,又称肉灵芝。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记载有肉灵芝,并把它收入“菜”部“芝”类,可食用、入药,奉为“本经上品”,功效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是古人认为的长生不老仙药。

楚王吞蛭:传说楚王吃饭时吃出一条水蛭来,又恶心又害怕,就想吐掉,但是又怕厨师因此获罪,只好勉强自己吞进肚子里。楚王因此而得病了。楚国令尹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就对楚王说:“大王有这样的德行,这个病对您不会有什么伤害。”后来楚王的病果然好了。

【译文】

谢安梦见鸡之后一病不起,因为太岁神在酉年;楚王待吞下了水蛭,病后来也痊愈了,是因为他把德行推及到了其他人身上。

第一卷

《幼学琼林》详解(1)

《幼学琼林》详解2

《幼学琼林》详解3

《幼学琼林》详解4

《幼学琼林》详解5

《幼学琼林》详解6

《幼学琼林》详解7

《幼学琼林》详解8

《幼学琼林》详解9

《幼学琼林》详解10

《幼学琼林》详解11

《幼学琼林》详解12

《幼学琼林》详解(13)

《幼学琼林》详解(14)

《幼学琼林》详解(15)

《幼学琼林》详解(16)

《幼学琼林》详解(17)

《幼学琼林》详解(18)

《幼学琼林》详解(19)

《幼学琼林》详解(20)

第二卷

《幼学琼林》详解(21)

《幼学琼林》详解(22)

《幼学琼林》详解(23)

《幼学琼林》详解(24)

《幼学琼林》详解(25)

《幼学琼林》详解(26)

《幼学琼林》详解(27)

《幼学琼林》详解(28)

《幼学琼林》详解(29)

《幼学琼林》详解(30)

《幼学琼林》详解(31)

《幼学琼林》详解(32)

《幼学琼林》详解(33)

《幼学琼林》详解(34)

《幼学琼林》详解(35)

《幼学琼林》详解(36)

《幼学琼林》详解(37)

《幼学琼林》详解(38)

《幼学琼林》详解(39)

《幼学琼林》详解(40)

《幼学琼林》详解(41)

《幼学琼林》详解(42)

《幼学琼林》详解(43)

《幼学琼林》详解(44

《幼学琼林》详解(45)

《幼学琼林》详解(46)

《幼学琼林》详解(47)

《幼学琼林》详解(48)

《幼学琼林》详解(49)

《幼学琼林》详解(50)

《幼学琼林》详解(51)

《幼学琼林》详解(52)

第三卷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4)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5)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6)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7)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8)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9)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0)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3)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4)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5)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6)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7)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8)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9)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0)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3)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4)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5)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6)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7)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8)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9)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0)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