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生如不读《琼林》,阅尽诗书也枉然!——制作(1)

 徐子曰 2020-10-20

上古结绳记事,苍颉制字代绳。

【拓展】

结绳记事:远古时代的人类没有文字,为了能够记录事实并进行传播,在一些部落里,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遵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苍颉:也写作仓颉。传说他是黄帝的左史官,因为看见鸟兽的足迹而受到启发,发明了汉字,被尊为“造字圣人”。古人记载仓颉是双瞳四目,他造出文字之后,“天雨粟,夜鬼哭。”

【译文】

上古时期的人结绳记事,仓颉创造了文字来代替结绳记事。

龙马负图,伏羲因画八卦;洛龟呈瑞,大禹因列九畴。

【拓展】

龙马:传说中的神兽,它长着马的身体,身上有龙鳞,高八尺五寸,还长着翅膀,被称为祥瑞之兽。据说它曾经背负着一幅图从黄河里出来,伏羲根据这幅图,创造出了八卦。

伏羲: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传说他人首蛇身,和妹妹女娲结婚,生儿育女,造就了人类。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创造了八卦。他结绳为网,教会了人们打猎捕鱼。他发明了瑟,创作了乐曲。被称为羲皇,和神农、皇帝并称三皇。(三皇的一种说法。)

洛龟: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在洛水中出现了一只神龟,背上驮着“洛书”,献给了大禹,大禹按照书上的指点,治理好了洪水,把天下分为九州。龙马带来的河图与神龟带来的洛书,被称为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

大禹:黄帝的玄孙,因为治水有功,被拥立为王,是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治水时非常辛劳,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成功之后,把天下分为九州,还铸造了九个大鼎分别放在各州。九鼎象征着九州,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九畴:传说中天帝赐给大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

【译文】

龙马背着图从黄河中出现,伏羲依据这幅图画出了八卦;背负着洛书的神龟呈献祥瑞,大禹因此创制了治理天下的九种方法。

历日是神农所为,甲子乃大桡 ráo所作。

【拓展】

历日: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神农:神农氏,也称为炎帝(有争议)。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后来,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古人把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中国人于是就成了炎黄子孙。

甲子:古人用天干地支来纪日或纪年。天干包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从甲开始。地支包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每六十年一个轮回。

大桡:也作“大挠”。传说中黄帝的大臣,创制了甲子计时法。

【译文】

历法是神农创制的,甲子计时法是大桡创制的。

算数作于隶首,律吕造自伶伦。

【拓展】

隶首:传说中黄帝时期的大臣。

律吕:是古代乐律的统称,可分为阳律和阴律。是有一定音高标准和相应名称的中国音律体系。律吕是十二律的又称,语源出于三分损益律的六律、六吕。后来也泛指音乐。

伶伦:黄帝时期的大臣。

【译文】

算数是隶首创制的,律吕是伶伦创制的。

甲胄zhòu舟车,系轩辕之创始;权量衡度,亦轩辕之立规。

【拓展】

甲胄:铠甲和头盔。

轩辕:黄帝,远古时期华夏部落的首领,被称为中华“人文初祖”。他本姓公孙,因为居住在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又因为建都于有熊,也称有熊氏。黄帝因为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传说他在位期间,教给百姓播种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开始制作衣冠、建造舟车、制定音律、创立医学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权量衡度:权是秤砣,衡是秤杆,是称重量的器具。量是计算容积的器皿,比如升、斗、斛等。度是计算长短的工具,比如说尺子。

【译文】

甲胄舟车,都是轩辕黄帝创造的;权量衡度,也是黄帝首先确定的规则。

第一卷

《幼学琼林》详解(1)

《幼学琼林》详解2

《幼学琼林》详解3

《幼学琼林》详解4

《幼学琼林》详解5

《幼学琼林》详解6

《幼学琼林》详解7

《幼学琼林》详解8

《幼学琼林》详解9

《幼学琼林》详解10

《幼学琼林》详解11

《幼学琼林》详解12

《幼学琼林》详解(13)

《幼学琼林》详解(14)

《幼学琼林》详解(15)

《幼学琼林》详解(16)

《幼学琼林》详解(17)

《幼学琼林》详解(18)

《幼学琼林》详解(19)

《幼学琼林》详解(20)

第二卷

《幼学琼林》详解(21)

《幼学琼林》详解(22)

《幼学琼林》详解(23)

《幼学琼林》详解(24)

《幼学琼林》详解(25)

《幼学琼林》详解(26)

《幼学琼林》详解(27)

《幼学琼林》详解(28)

《幼学琼林》详解(29)

《幼学琼林》详解(30)

《幼学琼林》详解(31)

《幼学琼林》详解(32)

《幼学琼林》详解(33)

《幼学琼林》详解(34)

《幼学琼林》详解(35)

《幼学琼林》详解(36)

《幼学琼林》详解(37)

《幼学琼林》详解(38)

《幼学琼林》详解(39)

《幼学琼林》详解(40)

《幼学琼林》详解(41)

《幼学琼林》详解(42)

《幼学琼林》详解(43)

《幼学琼林》详解(44

《幼学琼林》详解(45)

《幼学琼林》详解(46)

《幼学琼林》详解(47)

《幼学琼林》详解(48)

《幼学琼林》详解(49)

《幼学琼林》详解(50)

《幼学琼林》详解(51)

《幼学琼林》详解(52)

第三卷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4)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5)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6)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7)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8)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9)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0)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3)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4)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5)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6)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7)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8)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9)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0)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3)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4)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5)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6)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7)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8)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9)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0)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3)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4)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5)

第四卷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1)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2)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3)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4)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5)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6)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7)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