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生如不读《琼林》,阅尽诗书也枉然!——讼狱

 徐子曰 2020-10-20

讼狱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译文】

世人只是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才会发出不满的声音,圣人认为没有诉讼是可贵的。

上有恤刑之主,桁háng杨雨润;下无冤枉之民,肺石风清。

【拓展】

恤刑:用刑慎重,不滥用刑罚。

桁杨雨润:桁杨是古代用于套在囚犯脚或颈的一种枷。雨润,像雨水一样滋润。桁杨雨润用来比喻贤明的君主慎用刑罚,使罪犯受到感化。

肺石风清:周朝的时候,在朝廷门外设置有肺石,老百姓可以站在石头上控诉官员。后来肺石风清指百姓可以站在肺石上面控诉地方官。比喻法庭裁判公正。

【译文】

上面有慎用刑罚的君主,用刑宽和使百姓受到感化;下面没有受冤枉的百姓,用来告状的肺石上冷冷清清。

虽囹圄líng yǔ便是福堂,而画地亦可为狱。

【拓展】

囹圄:监狱。身陷囹圄就是被关进监狱。

福堂:幸福的地方。古人认为被关进监狱里的人会一心向善,这样的话监狱和福堂就是相同的了。

画地亦可为狱:相传在远古时期,人们都很淳朴,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即使这样,哪怕他身边空无一人,他也决不会提前走出圈子半步。后来有“画地为牢”一词,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或做指定范围内的事,不得逾越。

【译文】

即使是身陷囹圄也可以看作是身在福堂;在地上画一个圈也能成为监狱。

与人构讼,曰鼠牙雀角之争;罪人诉冤,有抢地吁天之惨。

【拓展】

构讼:造成诉讼,构成法律纠纷。

鼠牙雀角:鼠、雀比喻强暴者。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后比喻打官司的事。

抢地吁天:呼天唤地。形容极度悲切。抢地的意思是用头撞地。《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有“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的句子。

【译文】

和人产生法律纠纷,叫鼠牙雀角之争;罪犯申诉冤情,有抢地吁天的惨状。

狴犴bì àn猛大而能守,故狱门画狴犴之形;棘木外刺而里直,故听讼在棘木之下。

【拓展】

狴犴:传说中的神兽,龙的第七个儿子。据说狴犴有点像虎,他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监狱的门上,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棘木:因为它外面有刺里面挺直,象征法官的公正审判,所以称为审案的场所。

棘木之下:古代听讼的地方。

【译文】

狴犴长得勇猛高大而且能看守门户,所以监狱的门上画着狴犴的形象;棘木外面有刺里面挺直,所以审理案件在棘木之下。

乡亭之系有岸,朝廷之系有狱,谁敢作奸犯科;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续,上当原情定罪。

【拓展】

乡亭:乡是古代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乡以下又有亭,亭以下有里。汉高祖刘邦曾经担任过泗水亭长。

岸:古代称乡亭拘押罪犯的地方为岸。称朝廷官府拘押罪犯的地方为监狱。

系:本来是捆绑的意思,引申出拘押,关进监狱的意思。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诸葛亮《出师表》里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的句子。

原情定罪:追究他心里的动机来确定有无罪过或罪过轻重。原的意思是推究,考查。

【译文】

乡亭的监牢有岸,朝廷的监牢有狱,谁还敢作奸犯科?死了的人不能再活过来,东西断了就不能再接上,上面的人应当原情定罪。

囹圄是周狱,羑yǒu里是商牢。

【拓展】

羑里:地名,也是商朝监狱所在地。周文王姬昌曾经被商纣王关押在这里。

【译文】

囹圄是周朝的监狱,羑里是商朝的监牢。

桎梏zhì gù之设,乃拘罪人之具;缧绁léi xiè之中,岂无贤者之冤。

【拓展】

桎梏:中国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类似于现代的脚镣和手铐。引申为束缚、压制的意思。

缧绁:古时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监狱。

【译文】

桎梏的设置,是制作拘捕犯人的刑具;监狱里面,怎么可能没有好人被冤枉?

两争不放,谓之鹬蚌相持;无辜牵连,谓之池鱼受害。

【拓展】

鹬蚌相持:即鹬蚌相争。《战国策》中记载:赵国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对赵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路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双方都不肯放弃,结果一个渔夫过来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赵国于是放弃了攻打燕国。后来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使第三者得利。

池鱼受害: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就死了。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池:护城河。

【译文】

双方相争互不放开,称为鹬蚌相持;没有罪过受到牵连,叫作池鱼受害。

请公入瓮,周兴自作其孽;下车泣罪,夏禹深痛其民。

【拓展】

请公入瓮:即请君入瓮。唐朝武则天时任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人,这些人都善于用严刑酷法来审问犯人。后来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还不知道。来俊臣问周兴:“犯人不肯认罪怎么办?”周兴说:“这个好办,拿个大瓮,周围用炭火烤,把犯人装进去,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呢?”来俊臣叫人搬来一个大瓮,四面加上火,对周兴说:“我奉命来审老兄,请兄入此瓮吧。”周兴吓得连忙叩头认罪。后来比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下车泣罪:也叫神禹泣罪。下车向遇见的罪犯流泪。古代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比喻为政宽仁。据说夏禹外出视察时看到犯罪的人,就下车问那人为什么犯罪,而且还哭了。旁边的人问夏禹为什么哭,夏禹说在尧舜在的时候,人们都以尧舜之心为自己之心,现在,老百姓都只关心自己了,他们犯罪,都是因为自己治理不好造成的,所以就哭了。

【译文】

请公入瓮,是周兴自己做的孽;下车泣罪,是夏禹对百姓犯罪深深的自责。

好讼曰健讼,挂告曰株连。

【拓展】

健讼:好打官司。

挂告:连累被告发。

株连: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比如株连九族就是一人犯死罪,家族成员和他共同承担刑事责任的刑罚制度。

【译文】

好打官司称为健讼;无罪而受到牵连叫株连。

为人息讼,谓之释纷;被人栽冤,谓之嫁祸。

【拓展】

释纷:消除纠纷。

嫁祸:(采取手段)把祸害推到别人身上。

【译文】

替别人解决诉讼问题,称它为释纷;

徒配曰城旦,遣戍是问军。

【拓展】

徒配:徒刑和流刑。徒刑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的刑罚。流刑是把犯人遣送到边远地方服劳役的刑罚。比如《水浒传》里武松、宋江等人都被刺配,实际上就是流刑。

城旦:古代刑罚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

遣戍:发送犯人去守卫边境。

问军:古代刑罚,即充军。

【译文】

徒刑流刑可以叫城旦;发送犯人戍守边疆叫问军。

三尺乃朝廷之法,三木是罪人之刑。

【拓展】

三尺:古代把法律刻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

三木:指古代的枷、镣、钮三种刑具,分别戴在犯人的脖子、手、脚上。

【译文】

三尺是朝廷的法律;三木是罪人的刑具。

古之五刑,墨、劓yì、剕fèi、宫、大辟;今之律例,笞、杖、死罪、徒、流。

【拓展】

五刑:古代的五种刑罚,包括墨刑(在脸上刺字并用墨涂黑),劓刑(割掉鼻子),剕刑(砍掉脚),宫刑(男子去势,女子幽闭。),大辟(死刑)。史学家司马迁曾被处以宫刑。

笞:古代的一种刑罚。用荆条或竹板敲打臀、腿或背。一般打10下到50下不等。

杖:古代刑罚之一。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一般打60下到100下不等。

死罪:斩首或者绞死。

徒:把犯人监禁并强制劳动。

流:流放。按照流放的里程,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三等。清朝禁烟的林则徐曾经被流放新疆。

另外,还有磔(俗称车裂或五马分尸)、髡(既剃发)、髌(也作膑,割膝骨)、刵(割耳朵) ,醢(剁成肉酱),枭首,弃市,族诛等刑罚。

【译文】

古时候的五种刑罚,是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如今的法律,有笞刑、杖刑、死罪、徒刑、流刑。

上古时削xuē木为吏,今日之淳风安在;唐太宗纵囚归狱,古人之诚信可嘉。

【拓展】

削木为吏:上古时期民风淳朴,削木头作为官吏放在犯人家里。到了开庭审理的时候,犯人不需要官府捉拿,自己抱着木头做的官吏去接受审理。后来意思发生了变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纵囚归狱: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亲自审问囚犯,他看到囚犯后,心生怜悯,不忍杀掉,就放他回家去看父母妻子。约定到第二年秋天,让这个犯人自己回来受死。接着,唐太宗又下命令,把天下死囚都暂时放还家,夜限定他们到第二年秋天来京城受死。等到了第二年秋天,被释放的那些囚犯,都感谢唐太宗的不杀之恩,按照约定的时间,主动来到京城,听候官府发落。唐太宗看他们这样,就赦免了他们。

【译文】

上古的时候削木头作为狱吏,今天这种淳朴的民风在哪里呢?唐太宗释放的囚犯都按时回来了,古人的诚信真值得表扬。

花落讼庭间,草生囹圄静,歌何易治民之间;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颂卢奂折狱之清。

【拓展】

何易:唐朝县令的名字。他为官清廉,亲政爱民,治理有方,诉讼很少。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就写了歌:花落讼庭间,草生囹圄静。

卢奂:唐朝南海太守。他清正廉明,当地人不敢犯法,称赞他说“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就是说断案的官吏就像站在冰上(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被审判的人就像在镜子里走路(案情一目了然)。

折狱:断案。

【译文】

花落讼庭间,草生囹圄静,是歌颂何易治理百姓很简约;吏从冰上立,人在镜中行,是歌颂卢奂断案的清正廉明。

可见治乱之药石,刑罚为重;兴平之梁肉,德教为先。

【译文】

可见治理乱世的良药,要以刑罚为重;促进太平的美味,要以道德教化为先。

第一卷

《幼学琼林》详解(1)

《幼学琼林》详解2

《幼学琼林》详解3

《幼学琼林》详解4

《幼学琼林》详解5

《幼学琼林》详解6

《幼学琼林》详解7

《幼学琼林》详解8

《幼学琼林》详解9

《幼学琼林》详解10

《幼学琼林》详解11

《幼学琼林》详解12

《幼学琼林》详解(13)

《幼学琼林》详解(14)

《幼学琼林》详解(15)

《幼学琼林》详解(16)

《幼学琼林》详解(17)

《幼学琼林》详解(18)

《幼学琼林》详解(19)

《幼学琼林》详解(20)

第二卷

《幼学琼林》详解(21)

《幼学琼林》详解(22)

《幼学琼林》详解(23)

《幼学琼林》详解(24)

《幼学琼林》详解(25)

《幼学琼林》详解(26)

《幼学琼林》详解(27)

《幼学琼林》详解(28)

《幼学琼林》详解(29)

《幼学琼林》详解(30)

《幼学琼林》详解(31)

《幼学琼林》详解(32)

《幼学琼林》详解(33)

《幼学琼林》详解(34)

《幼学琼林》详解(35)

《幼学琼林》详解(36)

《幼学琼林》详解(37)

《幼学琼林》详解(38)

《幼学琼林》详解(39)

《幼学琼林》详解(40)

《幼学琼林》详解(41)

《幼学琼林》详解(42)

《幼学琼林》详解(43)

《幼学琼林》详解(44

《幼学琼林》详解(45)

《幼学琼林》详解(46)

《幼学琼林》详解(47)

《幼学琼林》详解(48)

《幼学琼林》详解(49)

《幼学琼林》详解(50)

《幼学琼林》详解(51)

《幼学琼林》详解(52)

第三卷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4)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5)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6)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7)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8)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9)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0)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3)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4)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5)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6)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7)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8)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9)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0)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3)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4)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5)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6)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7)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8)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9)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0)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3)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4)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5)

第四卷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1)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2)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3)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4)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5)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6)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7)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8)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9)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10)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11)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12)

《幼学琼林》详解(第四卷)(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