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 | 我这样给学生讲史学大师陈寅恪(13)

 书韵闲话 2020-10-20



陈寅恪:最是文人不自由(专题片)

内陆误传来陈寅恪命丧香港的消息,西南联大愤怒了,重庆愤怒了,全国上下愤怒了,声讨孔祥熙、悼念陈寅恪的文字铺天盖地而来!

一场风起云涌的学潮闹腾起来了:“著名的史学教授陈寅恪导师,不能乘政府派去香港的飞机离港,命运似不如一条洋狗……”,傅斯年暴跳如雷,大声疾呼:“杀‘飞狗院长’孔祥熙以谢天下”

蒋介石被这学潮闹得焦头烂额,一方面又不能强压学生,另一方面又恨孔祥熙不争气,专门添堵,但碍于是连襟兄弟,不敢下手,只得派人到处扑火息怒。你说,国民党如此这般,可信度有多少?它若不败,不足以平民愤,天理又何在呢?


《倾城之恋》剧照

日军攻陷香港,到处烧杀掳掠,奸淫少女,时有暴行传出,陈家有三个女孩,为此,唐筼整天战战兢兢,担惊受怕,忙着剪掉女儿的长发,涂黑脸,穿男装,打扮成男孩模样,尽管如此,仍是凶多吉少,暗夜难明啊!

等到香港大学土崩瓦解之际,陈寅恪一家身临绝境,生活无着落。忽然,有人给他家送米送油,来历不明,陈寅恪爱惜羽毛,怕被日本军国主义利用,忙把这些令全家垂涎三尺的雪中炭,坚决地扔到了门外,与不受美国救济粮而宁愿饿死的朱自清有得一拼。

有一次,日军端着枪,强占陈寅恪所在居民地,要求居民拎包走人,居民们大恐慌,陈寅恪知道后,不畏生死,下楼交涉,其流利的日语和不凡的气度,震慑了日军,终于答应延长时日,以留出居民搬迁的空隙。


沦陷的香港,战乱中的人,被驱不异犬与鸡。陈家女儿流求清楚地记得:“那天早晨母亲含着眼泪,拿一块淡色布,用毛笔写上家长及孩子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及亲友住址,缝在4岁的小妹美延罩衫大襟上,怕万一被迫出走后失散,盼望有好心人把她收留。如此情景,不仅全家人眼眶湿润,连正在告辞返乡的保姆也哭了。”

1942年,滞留香港的难民太多,日军不得已开始了所谓的内陆难民返乡运动,并开放了已经关闭一年的通商口岸。陈寅恪一家,如听敕命,忙拖着病体,取道广州湾,一路逃难,经桂林,任教广西大学,赴李庄,因身染沉疴,不敢停留,直达成都,接受燕京大学(迁到成都)校长梅贻宝(梅贻琦胞弟)的聘请。

困窘的时候,为了生计,有名的部聘双薪教授陈寅恪,卖掉了脚上穿的皮鞋,在政学两界能够呼风唤雨的傅斯年,在李庄的生活,也以喝稀饭、卖书度日。


摘掉了眼镜的一代大师目光如炬

1944年12月12日,这是一个悲情的日子,早晨起来,陈寅恪发现眼前一片黑暗,知道唯一有点作用的左眼出问题了,不能到学校上课,第一件事,忙请大女儿到学校请假。

这时候,唐筼心脏病复发,小女正患病,陈寅恪恐慌不已,咀嚼着人生的悲凉。几天后,陈寅恪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视网膜剥离,必须迅速手术,可惜,手术效果极差,医生警告天天跑来照顾的吴宓,陈寅恪可能要失明,这一消息,不啻为海内外学界的一次震动。

按现在的医学水平,视网膜剥离不是一个难处理的手术,湖南湘雅医院都能治愈,简单快捷,无后遗症。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情况就不同了,你想想,一个全身心靠研究来激活的大师,眼睛失明意味着什么。

世界在关注这位国际大师的眼睛,牛津大学仍在翘首盼望,汉学教授职位正虚位以待,陈寅恪的心情十分沉重,不甘心自己的眼睛就此失明。

失明后的陈寅恪大师风范依旧

等到抗战胜利,陈寅恪悲欣交集,再次接受牛津大学治疗眼疾和讲学的邀请,会同几个赴英的教授,远涉重洋。英国再次实施手术补救,“用电针贴合视网膜,由于网膜皱在一起,无法复原。”

万般无奈之下,一息尚存须努力,陈寅恪向美国的朋友胡适、赵元任伸手,欲赴美国治疗,专程道过纽约,听闻胡适来信,美国也无良策,陈寅恪情绪低落,黯然神伤,没心思登岸见朋友,只在船上与赵元任夫妇黯然相向。

据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回忆:“他(陈寅恪)睡在船舱床上,对我说‘赵太太,我眼虽看不见你,但是你的样子还像在眼前一样’。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的见面。”此情此景,令赵元任夫妇潸然泪下,也回忆了几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