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 | 父亲,永远是令我伤痛的两个字眼……

 书韵闲话 2020-10-20

又到清明时节,前几天还阴雨绵绵,今天又春光融融了,让我触碰到父亲这两个字眼是一种伤痛,让我回想起这个世界上最宠我的人,有时竟有些残酷。

我不喜欢谈他,或者说我害怕提起他,因为我知道,他已经成为我情感泛滥的一个源头,而泪雨滂沱从来都不是我喜欢的表达方式,所以在他离开我的这些年里,我一直抗拒为他写点什么。我想他也还会像以前一样,不希望我为他写点什么。

记得小学时写亲人的记叙文,他一直是我唯一的主人公。因为他特殊的身世永远是最好的催泪弹,因为他的风餐露宿,为了工作拼命的状态也是年幼的我可以尽情赞美的好素材,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或许是一种莫名的失落。爸爸很少在家,有时爸爸这个词显得很抽象,所以对父亲的赞美能或多或少地满足一些心理落差和虚荣心。那时作文写得不错,老师常做范文念,班里的同学都知道我有这么个爸爸,偶尔他会极不情愿地去学校接我,同学们都亲热地叫他“周总理”(爸爸的发型和周总理比较像),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所以我会想很多办法让爸爸去接我,但他总是不愿意,大概是初中吧,叛逆的我咆哮着问他为什么,他终于红着脸回答,“在工厂,爸爸也经常做报告,但是那是装着的,可在学校,我从没读过书,没进过学堂,我有点怕!特别是看到你的老师,我会紧张。”这是一个非常充分又真诚的理由,让我无法再闹下去。

那时我看到了一种敬畏,看到了自学成才的爸爸对学堂和知识分子的敬重。在他的世界里,我今天站着的讲台无比尊贵,我从事的教师职业无比神圣。这成为了支撑我的一种力量,每当感到卑微和无奈的时候,爸爸的话就像一支强心针,支持着我挺直了脊梁,像一剂清新剂,让我甘心情愿的做个有尊严的臭老九!

爸爸的爱好很多,打牌、下棋、听戏、喝小酒,最大的爱好是不回家。所以和那些不怒而威的父亲不一样,和那些成天盯着孩子转的父亲不一样,我的父亲对我最大的要求就是没有要求,任凭我像杂草一样疯长。初中时,有一天父亲突然心血来潮地对我说“过几天的家长会我去开吧。”还没等我缓过神来,他补问了一句,“你这期初几了?”让我极度抓狂。

父亲很少管我,我考试不及格,他说“下次考及格就行!”我跟人吵架,他说,“吵了就吵了,下次见人家,给个笑脸就过去了”,我跟人打架,他说,“就你那身体,打的赢几个人?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我成绩下降,感到痛苦,他轻描淡写地说,“读书就是读,先读完再说,实在不想读了,也行!”我偷偷学抽烟喝酒,被发现了,他说,“烟抽多了牙黄,女孩子不好看,要抽就抽点好的吧,酒喝多了胃疼,一定要告诉大人在哪喝,醉了好有人扶。”说来也奇怪,我在没有欣赏到他像妈妈那样的气急败坏后,成天嚷着不想读书的我还是把书越读越好了,我没有再抽烟,也没有成为酒鬼,父亲告诉我的那些最坏的局面在我这并没有真正出现,他就像一个精神领袖,永远在前方不远处等着我到达。


直到我自己做了母亲,才知道给孩子一个机会,允许孩子成长、调整需要多大的智慧和包容的勇气。而我很显然不如父亲。是儿子,不断地放大着我对父亲的思念,在儿子成长的很多时候,我都会感叹,“要是孩子的外公还在就不会是这样……”说来奇怪,也许是我的喃喃自语教会了儿子,也许是血缘的神奇力量,我儿子最早学会的词是“阿公”,回到老家,认识我爸爸的人都说我儿子长得像外公,这对于生个儿子长得一点也不像自己的我来说多少是个慰藉。如今我又有了女儿,我常常会恍惚地觉得,爸爸会把我的女儿举过头顶,爸爸笑容可掬地对她说,“别怕!”爸爸会把她塞进宽大的军大衣,带着她走街串巷,爸爸会忍不住地指着街上的某件衣服说,“我家妹妹穿着肯定更好看。”

不回家的爸爸也有回家的时候,那就是过节和过生日。和处处节约的母亲不同,爸爸喜欢过节,不管什么节日,三八也好,六一也罢,他都会把他有限的私房钱贡献出来,买点吃的,或者买点衣服、或者买点小玩意,他常说过节就是给个机会乐乐,只要是节都可以过!所以就算是七一,八一,我也会高兴得不得了,所以情人节的巧克力,妇女节的钵子,端午节的桂花糕,六一节的玩具,过小年的新衣,元宵节的大购物,更是我们家的保留传统。母亲关于浪费钱的喋喋不休,父亲快乐的阳奉阴违,年复一年,成了我毕生最温暖的回忆。

自从爸爸走后就再也没有人陪我开心的过每一个不相干的节日了。他去世后的第一个儿童节,我坚持买了一只玩具狗,却再也没有和我上蹿下跳玩狗的人了,所以那年的七一,我没有再坚持过节了。可惜当初,爸爸不知道还有个父亲节,如果爸爸还在,一定会大手一挥,招呼着“丫头,走,过节去!”那又该多出许多快乐!

在失去父亲的每个节日里,我追忆着每一个场景,像绣花针扎进皮肤,慢慢渗着疼和痒。如今,当我抱着女儿,牵着儿子,走过节日,才读懂了父亲昔日的浪漫与寂寞,而今天,我也在孤独着父亲的孤独。

父亲用夸张的乐观帮我遮挡生活的残缺,或者他说不出张爱玲那般“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这么诗意的话,但他用朴素的生活智慧让我的生活不断地变慢,慢一点,再慢一点看到生活的真相,今天,步履匆匆的我也在重复着父亲的故事,只愿岁月静好,让我的孩子们多点快乐可供回忆,多点回忆可供呼吸。

又到清明节,我想你,爸爸!

作者晏喻,常德市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