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6年前的一张珍贵照片

 书韵闲话 2020-10-20

 

这是一张1951年的老照片。

我没有想到,它已经有56年了。

照片上是一群孩子,他们围坐在一个圆形的台面上,两边和后面还加了几把椅子。我妈妈就坐在最左边,她那年11岁,很清纯的模样。右边坐的是管代妙姨姨,她是我伯外公家的大女儿,她家还有代涛、代坚舅舅和代娟姨姨,他们都不到10岁,散坐在四周。坐在中间位置的,是我大姑外婆的幺儿唐承模舅舅和两个外甥黄大星、黄大典哥哥。

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坐在后排最右边的男孩和前排最右边的女孩。他们是兄妹俩,是我小姑外婆的一对儿女,气质比较特别。就在那一年端午节后,他们就跟着我小姑外婆去了台湾,从此天涯分隔,再未团圆。

这些孩子都长得很好,个个结实饱满,富有灵气。我外公管仲荣一共有五姊妹,老大和老幺是女孩,中间三个男孩,伯仲叔季快占全了。外公家解放前就颇富有,是从安徽宣城迁到常德市做生意的,在现在的常德市一中西围墙外修了一个很大的宅院,一个管氏大家族就生活在这里,家里有厨师有保姆,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孩,煞是热闹。

听我外公说,日本佬侵略常德时,我们老家的那个大宅院被日军给烧毁了,全家人只好辗转到刘家桥,投奔到远方的亲戚家住下,等赶走了日寇,才回到城里。我外公那时做绸缎生意,积攒了一些银元,加上农村里所得的一些土地租金,便买了木材,在老宅基地上修了三套房子,但比起原来被烧的那套老房子已逊色多了。外公三兄弟各住一套,我家在最北边,伯外公家在最南边,中间则住着叔外公一家。

我就是在这这个老宅院出生的,那是70年代。我外公非常疼爱我们三兄妹,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们在浓浓的亲情关爱中茁壮成长,无忧无虑,但我外公的妹妹则经历了很多磨难。她解放前是广济医院的一名护士,长得小巧精致,嫁给了一位国民党的高官,解放时,她丈夫去了台湾,她和孩子们则留在了大陆。

上世纪八十年代亲人的照片

那时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其实她还生了一个小女儿,但由于生活的艰辛和辗转的不易,她非常不舍地把刚刚出生的小女儿抱了出去。之后她费尽千辛万苦,才带着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去了香港,再转到台湾与丈夫团聚。从此他们一家再也没有回过大陆,这一晃就是56年。一代人已经老去,而祖国,却还没有团圆。

我忍不住眼中的泪水,因为我的心中满是伤悲,有对逝去亲人的悼念,有对人生失意的诉说,有对生离死别的咏叹,更有对海峡两岸同胞不能团聚的深深遗憾。我是于2000年加入民革的,就因为我有亲人在台湾,就因为我有这样的情结。外公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我也是最爱我外公的,但他的至亲小妹却去了台湾,从此天涯相隔,生死相别,再无缘重逢。

上世纪八十年代亲人的照片

记得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时,海峡两岸可以通信了,我外公的妹妹妹夫终于可以寄回老家一些书信,还有照片等。我外公把照片给我看,正是他在台湾的妹妹一家的全家福,照得可好了。大伟、大璇都已结婚生子,一大家人其乐融融。他们穿着都很讲究体面,一律是西装、旗袍和时尚服装,连小孩都是穿的西装和旗袍,真是酷极了。要知道,那是八十年代,他们华丽典雅的装束和富丽堂皇的室内装潢,让人不胜羡慕和感慨。

回望这56年,我们大陆的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总觉得传统的东西丢失得太多了。2011年,我父母终于有机会去台湾了,他们在台北与大伟、大璇兄妹相见,兄弟姊妹相聚在一起,悲喜交加,不胜唏嘘。2012年,我儿子高中毕业,他陪我也去了一趟台湾,当时我是被深深地震撼了。那里的人,很亲和;那里的山,很秀丽;那里的水,很缠绵;那里的一切,都很难忘。那里有一种文化,每个人都有一种儒雅的风度和气质,环境也特好,连厕所里都是那么干净雅致。我想,他们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传承得要比我们好很多。

我爱台湾,我希望我们能看到海峡两岸团圆的那一天。


作者龙健,湖南省常德市一中语文教师,现借调《常德教育》编辑部,发表文章数十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