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秋桃花源, 等你来啊,等你来!

 书韵闲话 2020-10-20

新桃花源🌸横空溢彩之际,怀恋光阴深处的那缕,三秋桃花源……

1984年秋,为了止哄我在地头哭闹,同样忙于秋种的“弯背”花枝老奶奶谣唱《烂船洲》,母亲则将从地里刨出的圆润铁矿瘩递我把玩。我婴幼时期清晰记忆,就是从父母劳作田间地头哄玩我开始的,并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欢与野乐度童年,在初中语文课恍然发现,原来《烂船洲》就是《桃花源记》,不同的只是花枝奶奶的船上长满了蘑菇。我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之源,也就是桃花源了。缘与源,我16岁离开家乡后,求学、工作在桃花源里的城市,娶了桃源籍老婆。而世外桃源真正映入我记忆的,不是春暖花满地之际,却是乐学中师、研读大学、初为人父的“三秋”。

1998年秋,我从张家界一乡中学进入常德师范学校就读中师,此后便留驻常德至今。也就是那年秋天,桃花源开始映入心际。桃花源之缘值得铭记,全班55名同学大部分来自乡下,这次桃花源之行是很多同学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旅游。在桃源长大的八零后,亦是如此吧!


同学们是包乘一辆绿色7路公交车前往的,稀拉的黄色硬板座椅,大多同学要拥挤站立,但欢乐得非常。一路欢歌笑语,是内心欢乐异常的澎湃外在:青春年少的十五六岁、城市求学的新视野、陌生同学的乐熟识、情窦初开的花雨季,太多奢靡的美丽心情,在人生的第一次旅游中肆意发酵。虽然金秋没有春花,但桃花源成就了同学们人生中最美的一次旅游绽放:齐声背诵《桃花源记》,肆声高歌《心太软》、《伤心太平洋》,租用简易柯达相机、尖叫挤过秦人洞、躺在竹椅依在花簇飘塘留影、花仅有的几元零花钱品尝咸香擂茶、分享饼干干嚼方便面,更重要的是尾行在自认为很喜欢的女孩子旁边尽献呵护,甚至有了砰然心跳的第一牵手……太多的兴奋似乎淡化了关于桃花源的景色之美,但她就像豁达的智者,默化了少男少女们关于美的慧根,美的记忆源自桃花源。

2002年秋,此时正就读于常德师范学院(今湖南文理学院),时隔4年再游桃花源。此行没了咋到新景的好奇和肆乐,故地重游俨然就深刻细致了些。不再是热衷于和同学们大声嬉闹疯乐留影,而是默默品读着桃花源的积淀:在亭阁前研读对联,尤其是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类深邃哲理好奇冥想,虔拜雄浑巍峨的天宁碑院,在沅水流域奇石馆驻足观察奇异的石头惊叹着流水雕琢深技,在“桃花源”领袖题词前留影感叹江山多娇领袖博爱;阴天爬上高楼想象着二日同辉的壮观美景……此次桃花源之行也和同学们疯了乐了,但至今留下记忆的却只有那些“深刻细致”的研读。用心品读桃花源之时,或许就是我逐步晓事明理之始。桃花源默然见证成长:逐步摒除了肆乐无忧的青春青涩,慢慢积累着深刻熟稳。

从未刻意预计什么时候再会桃花源,2013年时隔11年忽然重逢唏嘘不已。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驻足在当年留影的牌坊前,努力回忆他们的神与形,但最终还是回思到荏苒的11年:大学生、高中教师、警察、丈夫、父亲,我似乎是按部就班走过一个个驿站,慎行绕过险滩,幸运趟过激流。我的亲爱的你们,当年在桃花源间激荡的欢乐与梦想,此刻只有我在林间路旁拾遗——未驻此境,你们是难以忆起这片美丽的林子,或许只有在梦中相会……现实与理想不是差距,大家很努力,是异化了精彩。此行伴着刚满百天的女儿、妻子、岳母和侄子,这是和她们第一次来到桃花源,因赏菊而乐。她们当然不解我与桃花源15年的诗意情思,但是我会努力将热火的思绪转化为亲情付染。女儿还听不懂话语,但她会用甜甜的微笑回应我忆往昔的欢心。

回家整理照片,家人大多留影在精巧各异、金灿灿的菊花前。忽然发现,三行桃花源都值金秋,而这次却金灿的非常,亦是为此缘添彩了。

2013年  秋  桃源县会仙山庄

作者欧明松,男,1982年10月出生,张家界永定区人,2001年毕业于常德师范学校(中师),曾担任过小学代课教师,2001年考入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在临澧县第一中学三年完成高中语文全程教学。2008年入警先后在派出所,刑侦,指挥中心等部门工作,2014年结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全国公安机关舆情应对高级研修班,2016年,2017年被聘为中国警察网智库研究员,目前在常德市公安局工作。
欧警官上期热图热文链接如下:
湖南幼专:载不动常师、桃师、津师的那缕缕乡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